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8)
2023(14603)
2022(12446)
2021(11530)
2020(9425)
2019(21750)
2018(21354)
2017(40733)
2016(21943)
2015(24695)
2014(25060)
2013(25168)
2012(24286)
2011(22287)
2010(22853)
2009(21381)
2008(21212)
2007(19472)
2006(17739)
2005(16461)
作者
(66784)
(56613)
(56110)
(53438)
(35840)
(27234)
(25390)
(21919)
(21429)
(20278)
(19462)
(18989)
(18128)
(17895)
(17668)
(17309)
(16794)
(16351)
(16325)
(16206)
(14343)
(14128)
(13758)
(13208)
(12825)
(12781)
(12603)
(12345)
(11603)
(11330)
学科
(115932)
经济(115823)
(61245)
管理(51925)
(51915)
方法(37654)
(37165)
企业(37165)
农业(34504)
数学(33138)
数学方法(32896)
地方(32568)
中国(31996)
业经(26231)
(22139)
(20231)
(20092)
(18030)
贸易(18017)
(17977)
(17309)
地方经济(17168)
(16948)
银行(16916)
(16858)
金融(16855)
(16408)
环境(15835)
(14067)
发展(13721)
机构
学院(327181)
大学(323433)
(145655)
经济(142633)
研究(123084)
管理(120009)
理学(101175)
理学院(99902)
管理学(98297)
管理学院(97678)
中国(94866)
科学(74366)
(73322)
(70156)
(64299)
(63177)
研究所(57880)
中心(57121)
农业(56265)
(53719)
业大(52680)
财经(48736)
(45734)
师范(45340)
北京(44687)
经济学(44519)
(44030)
(42674)
(42016)
(42001)
基金
项目(207801)
科学(162061)
研究(154794)
基金(147561)
(128771)
国家(127282)
科学基金(106889)
社会(99003)
社会科(93320)
社会科学(93291)
(83952)
基金项目(78223)
(68711)
教育(68102)
自然(65342)
编号(64172)
自然科(63665)
自然科学(63645)
自然科学基金(62487)
资助(59232)
成果(52764)
(51608)
重点(46939)
(45689)
课题(44713)
(42304)
发展(42036)
(41397)
国家社会(40713)
创新(39608)
期刊
(181735)
经济(181735)
研究(103295)
(75083)
中国(74818)
学报(52316)
农业(50765)
科学(48996)
(46596)
管理(41062)
大学(39880)
学学(37750)
(37144)
金融(37144)
教育(33513)
业经(33074)
技术(28405)
经济研究(27246)
(25069)
问题(24607)
财经(24207)
(20959)
世界(19251)
技术经济(18005)
(17759)
资源(17095)
经济问题(16742)
(16615)
农村(16520)
(16520)
共检索到526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鲍宏礼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条件的影响,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环境、资源短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湖北省武穴市刘寿村为例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希望这一研究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恺  朱国华  
当前的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很少涉足农村义务教育领域,且其构建存在重量轻质、数据来源单一以及理论依据非本土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农民生活实际寻找公平指标,对教育公平指标体系进行重构。基于扎根理论对湖北省武穴市农民进行深入访谈,得到了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依据这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整体现状,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工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鲍宏礼  
本文以湖北省龙感湖区为例,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分析,探讨"龙感湖模式"的形成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管理能力,强化农业、农村环境气候监测;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技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玥  罗信  黄玉浩  
我国城镇化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不同城镇化路径下失地农户的生存发展存在不同特点。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模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了新城开发、旧村改造、集体经济发展三种城镇化路径下402户农户失地前后家庭发展能力数值。研究发现,辅以留地安置+集体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城镇化路径可以显著提升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而侧重于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的新城开发城镇化路径则难以提升失地农户家庭发展能力。因此,在未来城镇化中,集体经济发展式城镇化是一条可选路径,其可使农户失地不无地,留地可发展,发展可共享,进而促进农户的全面可持续城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伦姣  
本文在界定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和评价指标选择准则及原则基础上,选择18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湖北省2000—2010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进一步运用因子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评价期内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系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障碍因素集中表现为资源减量投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周晓时  
基于湖北省490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家庭禀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大多倾向于学习和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但绝大多数农户是直接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购置农业生产机械。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人力资本中,受教育年限越长、年龄越小、家庭劳动力规模越大的农户,学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意愿越强、购买农业生产机械的可能性越大;在物质资本中,劳均家庭年收入越高、非农收入占比越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升保  
文章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从经济效率、经济运行稳定性、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代价六个维度上构建了包含30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标准离差法和G1法三种赋权方法分别对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基于极差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组合权重。采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丰军辉  何可  张俊飚  
以湖北省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作为实证,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是否会对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的理性选择,76.84%的农户具有较高的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②家庭经济资本禀赋、家庭社会资本禀赋、家庭人力资本禀赋和家庭自然资本禀赋都是影响农户需求的关键因素,其中,家庭自然资本禀赋的部分效应需要通过其他家庭禀赋的作用才能生效;③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建设,减轻农户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的负担,均有益于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清华,黎东升  
文章通过对湖北省400多个农户点面调查分析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婚育行为发生着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初婚年龄明显反弹,婚育间隔明显缩小,而生育间隔则受计划生育国策影响一度出现“人为”缩短痕迹。但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生育间隔再度回归“自然”。尽管在许多方面,民族间的婚育行为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不少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女性初婚年龄要显著早于汉族,而平均婚育间隔与生育间隔则长于汉族。教育对农民的婚育行为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初婚年龄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明显推后,生育数量的期望明显减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则持续保持着对于经作经营和非农经营的比较优势,但差距在缩小。且均存在着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比较效益越高的特征。3)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能力时空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在降低,而粮食主产区则保持相对平稳,两区农户家庭层面粮食供给能力的差距在日益拉大,粮食主产区在区域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建议引导土地流向种田大户以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政策扶持力度,在稳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户家庭粮作经营规模化和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焰君 ,李益 ,郭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继红,钟涨宝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投资期望、教育投资目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水平状况下,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直接对家庭教育投资力度产生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及以上)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程中良  胡艳  蔡东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