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5)
- 2023(15276)
- 2022(13225)
- 2021(12153)
- 2020(10380)
- 2019(23331)
- 2018(23046)
- 2017(44275)
- 2016(24679)
- 2015(27443)
- 2014(27308)
- 2013(27054)
- 2012(25063)
- 2011(22733)
- 2010(22466)
- 2009(20425)
- 2008(19972)
- 2007(17377)
- 2006(15217)
- 2005(13031)
- 学科
- 济(99057)
- 经济(98950)
- 管理(65728)
- 业(63541)
- 企(50469)
- 企业(50469)
- 方法(44966)
- 数学(39011)
- 数学方法(38567)
- 农(28123)
- 学(24709)
- 地方(24290)
- 中国(24169)
- 财(22100)
- 业经(21957)
- 农业(19288)
- 贸(18391)
- 贸易(18385)
- 易(17788)
- 环境(16132)
- 制(15559)
- 理论(15509)
- 和(15452)
- 技术(15140)
- 融(13713)
- 金融(13710)
- 银(13340)
- 务(13316)
- 银行(13259)
- 划(13255)
- 机构
- 大学(353795)
- 学院(351610)
- 管理(135925)
- 济(135498)
- 经济(132574)
- 研究(124287)
- 理学(119076)
- 理学院(117599)
- 管理学(115299)
- 管理学院(114690)
- 中国(88253)
- 科学(83254)
- 京(75370)
- 农(70698)
- 所(65245)
- 业大(61536)
- 研究所(60568)
- 财(57830)
- 农业(56326)
- 中心(55417)
- 江(51309)
- 范(47917)
- 财经(47410)
- 师范(47306)
- 北京(46762)
- 院(44912)
- 经(43184)
- 州(41240)
- 经济学(39969)
- 省(38775)
- 基金
- 项目(252711)
- 科学(196570)
- 基金(181792)
- 研究(176309)
- 家(162876)
- 国家(161548)
- 科学基金(135973)
- 社会(109577)
- 社会科(103630)
- 社会科学(103598)
- 省(101130)
- 基金项目(97569)
- 自然(91809)
- 自然科(89623)
- 自然科学(89591)
- 自然科学基金(87947)
- 划(85386)
- 教育(80327)
- 资助(74477)
- 编号(70507)
- 重点(57689)
- 成果(55968)
- 发(54893)
- 部(54497)
- 创(52351)
- 计划(49214)
- 课题(49142)
- 创新(48978)
- 科研(48959)
- 大学(45371)
- 期刊
- 济(143401)
- 经济(143401)
- 研究(97077)
- 学报(67934)
- 农(63438)
- 中国(63105)
- 科学(59105)
- 大学(49374)
- 学学(46842)
- 管理(46695)
- 农业(44182)
- 财(40318)
- 教育(36875)
- 技术(27979)
- 融(25667)
- 金融(25667)
- 业经(24187)
- 业(22891)
- 经济研究(22756)
- 财经(21773)
- 科技(19170)
- 业大(18985)
- 版(18832)
- 问题(18803)
- 经(18564)
- 图书(17998)
- 资源(17835)
- 技术经济(16686)
- 理论(16362)
- 农业大学(15399)
共检索到498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柑橘 区域比较优势 影响因素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宏志 何三林 马清欣
本文提出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定量指标——比较优势度,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度进行计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的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度 农业优化布局 水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亮 陶红军
可以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HAUSMAN检验以及F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产函数是固定效应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地区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的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则表明1990-1998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积极效应持续增强,1999-2004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微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国平 梁鹏
本文采用湖北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建立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湖北省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要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入、市场竞争指数提高、政策支持等三个因素对于湖北省服务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而员工素质、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市场开放指数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创新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德 向东梅
柑橘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挥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对于重庆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综合比较优势法测算了重庆市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了重庆市柑橘表现出较高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因和进一步提高重庆市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劲 祁春节
由于柑橘类水果的自然属性及其经济食用价值的不同,导致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各类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本文基于柑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采用1990-2011年的时序数据,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柑橘各类品种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投入品价格 汇率 柑橘类水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紫娟 孙剑 陈桃
针对目前绿色防控技术(GCT)仍未成为我国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于防治病虫害的首选方法,分析影响农户采纳GCT的关键性因素。以湖北省265户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究农户采纳行为的心理归因。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采纳GCT的行为态度越积极、社会规范压力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越强,农户的GCT采纳程度越高。(2)农户的安全责任意识对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影响GCT采纳行为的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以期为GCT在我国有效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农户 绿色防控技术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闵敏
本文以2006-201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审批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这一重要变量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及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分析,探讨了区域年均人口增长额、人均建设用地、人均GDP等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年均人口增长额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影响显著且影响水平相当。通过测算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发现2006-2010年湖北省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效率值下降趋势非常显著,部分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极其低下,效率值甚至低于0.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实 刘颖 宋宝辉
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评价指标,探究了湖北省1996—2014年不同类型水稻技术相对推广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分析影响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结构比重最大;2)受育秧栽培技术与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的共同作用,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逐步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布局。其中,育秧栽培技术相对推广率历经初始的全面提升到近些年大面积回落,最终向鄂西北等山地农业区聚集,而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偏高区则逐渐向鄂西南等水稻种植规模较大地区聚集;3)农技承包人员有效密度与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种植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户经营规模以及分属丘陵平原农业区均对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优化农业技术特性、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完善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和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航 谢金峰
本文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条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在的有利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几个柑橘生产大国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柑橘产业现有的竞争力,以期对我国柑橘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柑橘产业 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嫚嫚 刘颖 高奇正 刘大鹏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威胁。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湖北省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结构与区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单季稻种植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且各种植模式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双季稻转种单季稻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水稻单产增加弥补了这种效应。(2)湖北省内大部分市域水稻种植模式及结构有所调整,鄂中地区双季稻转单季稻程度最大,目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鄂东地区调整也较为显著,但双季稻种植仍占很大比重。(3)较全国,湖北省单季稻的规模、效率、综合指数具有稳定比较优势。湖北省内部,各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嫚嫚 刘颖 高奇正 刘大鹏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威胁。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湖北省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结构与区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单季稻种植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且各种植模式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双季稻转种单季稻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水稻单产增加弥补了这种效应。(2)湖北省内大部分市域水稻种植模式及结构有所调整,鄂中地区双季稻转单季稻程度最大,目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鄂东地区调整也较为显著,但双季稻种植仍占很大比重。(3)较全国,湖北省单季稻的规模、效率、综合指数具有稳定比较优势。湖北省内部,各市双季稻种植效率比较优势相对显著,但对综合效率指数影响小,种植规模已成为影响不同模式水稻种植优势的关键。(4)水稻种植模式转变的原因分析显示,不管是内部效益驱动还是农户非农就业外部效益引诱,单季稻种植更吸引农户农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