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0)
- 2023(9986)
- 2022(8871)
- 2021(8362)
- 2020(7070)
- 2019(16232)
- 2018(16444)
- 2017(31709)
- 2016(17248)
- 2015(19533)
- 2014(19578)
- 2013(19489)
- 2012(17870)
- 2011(15887)
- 2010(15563)
- 2009(13981)
- 2008(13295)
- 2007(11379)
- 2006(9868)
- 2005(8320)
- 学科
- 济(68837)
- 经济(68768)
- 管理(50682)
- 业(49895)
- 企(40981)
- 企业(40981)
- 方法(33389)
- 数学(29050)
- 数学方法(28749)
- 农(19854)
- 地方(16634)
- 技术(16569)
- 中国(16296)
- 学(15628)
- 业经(15448)
- 财(15255)
- 农业(13789)
- 环境(11666)
- 贸(11495)
- 贸易(11490)
- 理论(11463)
- 和(11218)
- 易(11128)
- 制(10128)
- 务(9736)
- 财务(9672)
- 划(9662)
- 财务管理(9658)
- 教育(9290)
- 技术管理(9264)
- 机构
- 大学(241750)
- 学院(241213)
- 管理(101458)
- 济(92050)
- 经济(89900)
- 理学(88917)
- 理学院(87955)
- 管理学(86458)
- 管理学院(86039)
- 研究(78182)
- 中国(55325)
- 科学(51340)
- 京(51233)
- 农(40258)
- 业大(39528)
- 所(38978)
- 财(38610)
- 研究所(36015)
- 中心(35814)
- 江(34662)
- 范(32579)
- 师范(32301)
- 北京(31782)
- 财经(31698)
- 农业(31628)
- 经(28892)
- 院(28479)
- 州(28173)
- 技术(27058)
- 经济管理(26284)
- 基金
- 项目(174574)
- 科学(136908)
- 研究(127877)
- 基金(125323)
- 家(108829)
- 国家(107922)
- 科学基金(93167)
- 社会(78368)
- 社会科(74197)
- 社会科学(74172)
- 省(71299)
- 基金项目(68347)
- 自然(61957)
- 自然科(60455)
- 自然科学(60441)
- 自然科学基金(59323)
- 教育(58103)
- 划(57997)
- 编号(53009)
- 资助(50936)
- 成果(41339)
- 重点(38659)
- 部(37827)
- 发(37325)
- 创(36925)
- 课题(35919)
- 创新(34411)
- 科研(33227)
- 项目编号(32131)
- 教育部(32109)
共检索到337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马乃孚 施望芝 李玉祥
综合运用多种回归技术,研制出湖北省不同时间尺度(短、中、长期)森林火险预报模式或判别模型,其中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经简化已在省地县三级广泛应用,据此在省级建立了自动化预报系统,并已投入到日常防火业务中。
关键词:
森林火险,等级标准,预报,湖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明
为探讨湖北省粮食总产气象预报模型,选用高空大气环流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和统计局历年产量资料,从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构成进行分析,提出并比较了4种粮食总产气象预报模型。预报模型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方程进行模拟。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每种模型的可行性。通过2 a的试运行和2006年的实际应用,效果很好,3 a来,此模型对湖北省粮食产量预测预报的准确率达98.1%~99.3%。确定用"分组模型"的方法建立湖北省粮食产量气象预报模型。
关键词:
湖北省 粮食总产 气象预报 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本文根据主导因子及综合分区原理,对与我省森林火灾有关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单项及综合区划,共得到3级共8个林火气候区,其中,重、中等火灾区各占1/7,轻火灾区占5/7。
关键词:
林火气候 主导因子 综合分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信谱 高万彬 庄尔奇 刘强
在充分了解湖北省马尾松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尾松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适用技术和相应措施,即选用优良种源、适宜的立地条件、正确的栽培技术,适时抚育和密度管理等。
关键词:
马尾松 速生丰产 人工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素琴 陈鑫 邓爱娟 刘志雄 徐荣钦 刘敏
利用早稻发育期观测资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概率、权重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致病日、致病日与抽穗开花期吻合程度影响系数、致病日持续日数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用致病日、影响系数构建了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计算模型;再用模型模拟计算荆州、黄冈等6站1971-2009年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与穗瘟病发生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穗瘟病4个气象等级的感病指数阈值,最终建立早稻穗瘟病气象等级监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由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计算模型和感病指数阈值两部分组成。经历史检验和监测预报检验,监测预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早稻穗瘟病发生情况,可用于早稻穗瘟病气象条件监测预报业务和服务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永宏 林爱文 代侦勇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全年降水分区为5区,1~12月降水分区分别为3、3、4、3、5、4、3、3、3、4、3、3个区。各月降水分区的差异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有密切关系,副高脊线在北纬18°以南、北纬20°以北,以及缓慢南退过程中,分区形式有较大差异。自相关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气象站不能代表所在分区的气候特点,而所在分区又不能代表...
关键词:
降水分区 聚类分析 自相关分析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明 刘可群 毛飞
【目的】研究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方法】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整合、统计相应的气象要素。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与以前的分析结论比较,经过延长10a的资料分析,温度变化结论有所改变。【结论】气温变化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呈增多趋势,日照变化呈减少趋势。26种农业气象灾害中,有17种呈减少趋势,有9种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利。所得结论增强了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也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湖北省 气候变化 农业气象灾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文章使用单元调查法对全国分省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将其作为"非合意产出",同时利用全国粮食传统生产投入产出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DEA和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重点实证分析1978~2010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综合考察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实 刘颖 宋宝辉
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评价指标,探究了湖北省1996—2014年不同类型水稻技术相对推广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分析影响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结构比重最大;2)受育秧栽培技术与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的共同作用,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逐步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布局。其中,育秧栽培技术相对推广率历经初始的全面提升到近些年大面积回落,最终向鄂西北等山地农业区聚集,而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偏高区则逐渐向鄂西南等水稻种植规模较大地区聚集;3)农技承包人员有效密度与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种植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户经营规模以及分属丘陵平原农业区均对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优化农业技术特性、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完善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和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喜洋 刘雅琴
近年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和资源流动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其健康发展。从创新投入力度、创新管理水平、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共10个指标出发,以2013-2015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南、鄂东北5个片区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综合比较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创新条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反过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最后,从科教、自主创新、政府引导等方面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创新 绩效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明 彭甲超 付书科
在分析全国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湖北省技术市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适用于湖北省技术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降维方法,研究发现影响湖北省技术市场发展贡献率的主成分是基础投入指标。提出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政策环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中介服务体系等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
技术市场 技术转移 绩效评价 评价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类型和产生机制,并借助"链联结"模型分析了创新过程中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的作用。运用政策测量的方法对湖北省生态文明政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技术创新主要受到政策推拉作用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政策对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不同;从政策效力、生态目标、创新目标、科技成果转化目标、行政措施、人事措施和经济金融措施7个方面测量生态文明技术创新力度,发现湖北省在政策效力、生态目标和行政措施方面力度很大,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目标、人事措施和经济金融措施方面力度相对较小;湖北省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以"政府主导"为主,并逐渐向"政府主导"和"市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李忠云 陈新忠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良好进展,对产业布局过窄、投入支撑力度偏小、部门协作不够等阻碍体系效率提升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多元化渠道筹措资金、提升农业推广效益、完善综合考评机制、构筑共性技术平台等途径,促进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勇斌 刘汉成 凌远云
按照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块经济区域 ;采用 CD生产函数模型 ,结合湖北省 1995— 199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 ,测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发挥作用的因素表现为 ,农用物质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劳动力投入作用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耕地面积投入起的作用不大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发展区域 ,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农业技术进步 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