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7)
2023(10556)
2022(9481)
2021(8992)
2020(7557)
2019(17544)
2018(17655)
2017(33709)
2016(18930)
2015(21491)
2014(21460)
2013(21119)
2012(19378)
2011(17292)
2010(17235)
2009(15208)
2008(14609)
2007(12311)
2006(10730)
2005(8985)
作者
(54460)
(45180)
(44829)
(42869)
(28966)
(21846)
(20284)
(17890)
(17321)
(16120)
(15736)
(15135)
(14370)
(14242)
(13873)
(13837)
(13836)
(13368)
(12912)
(12880)
(11478)
(11145)
(10986)
(10304)
(10180)
(10148)
(10128)
(9928)
(9109)
(8962)
学科
(68664)
经济(68590)
管理(49577)
(47128)
(38225)
企业(38225)
方法(32515)
数学(28270)
数学方法(27901)
(20475)
(18025)
中国(17476)
地方(17437)
(16353)
业经(15296)
农业(13844)
理论(13400)
环境(11932)
(11786)
技术(11225)
教育(11146)
(11072)
贸易(11066)
(10887)
(10674)
(10379)
财务(10321)
财务管理(10307)
(10045)
企业财务(9779)
机构
学院(255795)
大学(255614)
管理(102231)
(91967)
经济(89556)
理学(89137)
理学院(88062)
管理学(86369)
研究(86348)
管理学院(85937)
中国(61371)
科学(58184)
(55321)
(44996)
(43929)
业大(42864)
研究所(40682)
(40595)
中心(39226)
(38000)
(36249)
师范(35918)
农业(35240)
北京(34639)
财经(32914)
(32462)
(30565)
(29945)
技术(29561)
师范大学(29072)
基金
项目(185184)
科学(143998)
研究(134270)
基金(131328)
(115385)
国家(114421)
科学基金(97509)
社会(79805)
(75907)
社会科(75329)
社会科学(75304)
基金项目(71721)
自然(66253)
自然科(64618)
自然科学(64600)
自然科学基金(63381)
(63061)
教育(62217)
编号(56375)
资助(53845)
成果(44642)
重点(42076)
(39574)
(39535)
课题(39294)
(38201)
科研(35740)
创新(35541)
计划(34724)
大学(33898)
期刊
(98533)
经济(98533)
研究(72781)
中国(49744)
学报(44267)
科学(40535)
(40122)
管理(35097)
教育(34848)
大学(32820)
学学(30796)
(28672)
农业(28465)
技术(23035)
业经(16897)
(16708)
金融(16708)
(14625)
图书(14577)
资源(14522)
财经(14379)
经济研究(14268)
科技(13933)
林业(12894)
理论(12748)
问题(12686)
(12158)
实践(12045)
(12045)
(11980)
共检索到364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超群  王起富  曾勇  谭勋桃  刘星  许业洲  
通过收集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地理信息和温、湿度相关气候因子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对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找出影响杉木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适宜栽培的区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杉木气候区划可以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为1.86×10~6 hm~2,较适宜区面积为3.23×10~6 hm~2,适宜区域主要为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2)模型ROC曲线检测AUC值为0.916,利用二类清查人工林信息验证准确率达到96.22%,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3)刀切法分析对预测贡献率较大的主要为反应水分条件及水热同步的指标,排名前4位的因子分别为最湿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青青   穆麒麟   刘越   胡玉婷   刘洋旋   严鹏   陈龙周   田小海   黄永平  
湖北省优质稻灌浆期常在高温下完成,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开展优质稻气候适宜性区划,规划优质稻在不同地区的合理灌浆期,是发展优质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湖北省7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法确定各地水稻灌浆期的高温、缓温和适温等3类适宜界限日期;以各地缓温和适温栽培期时长为主指标,采用模糊聚类统计方法完成湖北省不同区域优质稻适宜栽培期类型划分,并对不同区域影响优质稻的主要气象资源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适宜栽培期的季节分布和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湖北省全域上适于优质稻灌浆的时间普遍较短,是其发展优质稻的一个重大缺陷。湖北省优质稻适宜栽培期可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鄂西山地短季优质稻区,鄂西北适温高光优质稻区,鄂中东高温秋短优质稻区和鄂东南高温秋长优质稻区。该区划图在地理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鱼鳞状次第衔接分布。其中,前二区域适于和较适于优质稻。不同区域发展优质稻在气候上的差异,主要可以归结为气温及其适宜性栽培期限和日照时数及光热熵等参数的差异。总之,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应将抗热避热和区域合理布局作为其技术发展的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夏智宏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武孝  袁慧  杜超群  王起富  许业洲  邓湘雯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中林木生长差异和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为杉木短周期经营模式合理密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咸宁4~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A(2 500株/hm~2)、B(3 333株/hm~2)、C(4 444株/hm~2)和D(6 666株/hm~2)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直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依次递减,总生长量的递减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无差异,对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各生长量的影响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密度增大依次增大,且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新  王明怀  殷祚云  林军  陈木发  梁胜耀  
198 1年以来在广东 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 ,在全省范围内 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 ,在海拔 5 0 0m以上的山地比杉木更适生。用 12个造林点和 10个环境因子材料建立了秃杉生长数量模型。根据栽培区气候因子与秃杉生长表现 ,可将秃杉造林区划分为 :Ⅰ区 :粤北区 ,Ⅱ区 :粤东北区 ,Ⅲ区 :粤西沿海丘陵区 ,Ⅳ区 :粤东、粤中丘陵区 ,其中 ,Ⅰ、Ⅱ区为秃杉适宜引种栽培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尔奇  刘强  高方彬  洪信谱  
在湖北省马尾松分布区设置和调查了416块样地,用数量分类的方法对湖北省马尾松生态类型区分类;然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马尾松进行产区区划,将全省划分为2个地区和12个产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新建  陶建平  
文章根据农作物生产风险程度大致类似的原则,运用主导指标法,以开展水稻区域产量保险为背景,选取水稻单产变异系数,水稻单产减产超过10%和20%的概率等5个主导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北水稻生产县市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水稻生产风险表现了高度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莉莉  蔡道明  吴宜进  
利用湖北省17个气象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克里格插值法、线性趋势、累计距平、滑动平均及Mann-Kendall、复Morlet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湖北省暴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存在以鄂东南和鄂东北为两个暴雨高值高频中心、鄂西北为低值低频中心的多中心分布特征,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地域分布,且大暴雨高频区、特大暴雨多发区和暴雨极大值区均出现在鄂东地区。时间演变趋势上,近50年来湖北省暴雨日数呈弱的增长趋势,暴雨量经历了偏少-偏少-偏多-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过程,异常暴雨年中暴雨日数偏多年较偏少年出现的频率高,全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78年发生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胜科  刘畅  魏普杰  李梦希  胡蝶  
【目的】探索湖省北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特征,完善宜昌地区野生楠木资源分布记录。【方法】采用样方法对湖北省远安县的鸣凤镇、花林寺镇、嫘祖镇的野生楠木群落进行实地考察,记录野生楠木的种类分布和生境条件,并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区内野生楠木类植物有5种,包括楠属Phoebe植物2种,分别为白楠Ph. neurantha和竹叶楠Ph. faberi;润楠属Machilus植物3种,分别是宜昌润楠M. ichangensis、刨花润楠M. pauhoi和多脉润楠M. multinervia,其中多脉润楠和刨花润楠被初步确定为远安县新分布记录种。②调查区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3种,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21科为单属单种。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分布最多,地下芽和地面芽植物较少;物种胸径级主要为Ⅲ级(5.0 cm≤D_(BH)0.05),只有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远安县野生楠木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结构合理,区域内野生楠木资源现状较好,但应进一步加强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成  杜超群  袁慧  吴楚  陈书杭  曾勇  许业洲  
以湖北省杉木主要栽培区的92块标准地优势木解析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其中5种模型的差分方程进行优势高生长模型的拟合,选择较优树高生长模型分别采用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通过检验和对比分析选择较适于本地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方法和类型。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及其差分方程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两者的决定系数分别超过了0.85和0.98,经模拟检验和残差分析,后者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前者,而理查德理论模型及其差分方程均优于其他生长方程构建的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和考尔夫模型差分方程为基础方程,以20 a为标准年龄和2 m为指数级,分别采用相应的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两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但多形立地指数表预测精度更高,更适于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鸿杰  吕志鹏  苏小惠  王瑞君  石峰  
红豆杉因其良好的药用、观赏等综合利用价值,近20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甘肃省境内以小陇山林区为主,有自然分布种中国豆杉(Taxus chinensis)和近年引进栽培的少量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两种,由于甘肃境内气候复杂多样,为了避免盲目栽培造成损失,该文在筛选中国红豆杉与曼地亚红豆杉适生环境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甘肃境内地域区划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与不适宜区3类。在区划分析的基础上,配合区域气象资料,确定了栽培最适宜气象因子指标,即年均温≥12.14℃、年平均相对湿度≥67.8%、年平均降水量≥551.14mm、年平均日照1804.09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玉春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据统计 ,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 80 .6 2万hm2 ,成灾面积为 47.0 7万hm2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 ,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 ,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 ,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刘爱娟  蔡顺章  于洪林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蓄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达147.12t/hm2,中径材占51.1%,小径材占46.6%;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2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良种杉木,7a时H7.39m,D1.38.9cm,幼林蓄积量达129.64m3/hm2,比同龄本省杉木高1.4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玮婕  周秉荣  周华坤  赵彤  石明明  校瑞香  
随着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牧草栽培已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阐释气候、土壤和海拔对乡土牧草生长的影响,可为今后牧草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较适宜青海省种植的优良牧草,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在青海省范围内的潜在分布及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的适生区预测均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当前气候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而驼绒藜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南部边缘及青海湖流域南部地区。影响青海省4种乡土牧草适生范围的环境变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影响较大的是地面向下短波辐射、海拔和近地面气温,而对驼绒藜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分别是降水量、海拔和近地面气温。本研究对了解青海省多种乡土牧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生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开展牧草栽培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祥庆  范繁荣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优良用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栽培面积广。目前人工林面积已达1.15亿亩,近年来随人口及资源危机加剧,对木材需求增加,杉木人工林面积发展迅速。杉木多代连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生境恶化,地力下降,已严重限制了杉木人工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