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0)
2023(5946)
2022(5085)
2021(4754)
2020(3966)
2019(8931)
2018(8454)
2017(16700)
2016(9158)
2015(9481)
2014(9552)
2013(9407)
2012(8873)
2011(7940)
2010(7826)
2009(7062)
2008(6896)
2007(6017)
2006(5304)
2005(4563)
作者
(27207)
(23097)
(22571)
(22011)
(14536)
(11366)
(10132)
(8748)
(8683)
(8196)
(8007)
(7852)
(7616)
(7173)
(7131)
(7123)
(6948)
(6794)
(6625)
(6625)
(5795)
(5614)
(5557)
(5277)
(5265)
(5120)
(4998)
(4910)
(4667)
(4629)
学科
(40518)
经济(40493)
(21802)
管理(20474)
方法(18421)
(15698)
企业(15698)
数学(15617)
数学方法(15469)
地方(13012)
(12145)
(9190)
(9179)
中国(8965)
农业(8798)
业经(8492)
(6774)
环境(6191)
地方经济(6080)
产业(6049)
(5612)
财务(5608)
(5606)
金融(5605)
财务管理(5597)
理论(5458)
结构(5458)
企业财务(5457)
(5182)
贸易(5179)
机构
学院(129927)
大学(127603)
(50910)
经济(49764)
管理(48009)
研究(46048)
理学(42046)
理学院(41388)
管理学(40506)
管理学院(40257)
中国(32274)
科学(31749)
(26362)
(25708)
(23471)
(23186)
业大(21915)
研究所(21842)
中心(21177)
(20450)
农业(20303)
(20039)
师范(19795)
财经(19026)
(17366)
(17342)
(16787)
师范大学(16185)
经济学(16085)
(15903)
基金
项目(94892)
科学(76164)
基金(70744)
研究(64335)
(62963)
国家(62491)
科学基金(54154)
社会(42788)
(40903)
社会科(40844)
社会科学(40832)
基金项目(39184)
自然(36776)
自然科(35932)
自然科学(35919)
自然科学基金(35282)
(31968)
资助(28880)
教育(28456)
编号(23280)
重点(21772)
(21748)
(20132)
(19143)
计划(18568)
科研(18375)
创新(18059)
国家社会(17974)
成果(17109)
人文(16977)
期刊
(54932)
经济(54932)
研究(33421)
学报(23805)
(22866)
科学(22352)
中国(21683)
大学(17420)
学学(16918)
(16034)
农业(15934)
管理(14850)
业经(10024)
(9751)
金融(9751)
财经(8813)
技术(8801)
资源(8727)
经济研究(8376)
教育(8146)
(8097)
问题(7794)
(7642)
(7557)
(6876)
统计(6730)
(6587)
旅游(6587)
(6587)
(6463)
共检索到18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伟  田野  崔家兴  罗静  曾菊新  韩勇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四周梯度衰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冷点区集中于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外围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伟  田野  崔家兴  罗静  曾菊新  韩勇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李娟文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秀秀  叶持跃  林雄斌  李加林  高兴川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璨  邓宏兵  李小帆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璨  邓宏兵  李小帆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作用最为显著。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与提升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胜生  吴清  张涛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重要旅游资源和A级景区主要沿交通干道和城市周边分布,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点。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空间近邻性显著;入境客源市场较为分散,美国游客居多;恩施为游客一级集散中心,巴东、利川、长阳为二级集散中心。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42.82min,北部县市可达性总体优于南部县市。湖北武陵山区要通过打造核心品牌,建设旅游市场,增强集散中心作用,构建"恩施—宜昌—张家界"无障碍旅游网络等措施来优化旅游系统空间结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鄢志武  管园苹  丁午阳  陈依芳  
空间关联性不仅要考虑实际距离上的关联,还需要考虑交通可达性,游客出行是否实惠和便利。本文从距离和交通条件出发,利用威尔逊模型和相关系数对湖北省9个国家地质公园与省内17个地级市的空间关联性与可达性进行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国家地质公园主要集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且鄂西圈交通网络发展成熟。对于空间吸引力较低的地质公园,可以采取加强与临近地质公园的合作,促进游客互换。同时,应加固加宽县、乡已有公路。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保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轻轨的配套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王薇  
旅游业是劳动与知识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湖北省旅游业随着中部经济的不断崛起而发展迅猛,从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较大“结构失衡与失调”问题,基于结构主义理论,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揭示出湖北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从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旅行社从业人员规模偏小;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呈现“年轻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比重偏小;计算机、外语等技能专业比重偏小,外语等技能培训不够;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内容、方式有待革新;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等结构失衡问题,并从行业特征、管理绩效、工作强度、社会观念、薪酬晋升等方面揭示其内在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琼鸽  刘大均  胡静  谢双玉  龚箭  陈小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内部不同区域旅游流的网络结构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流网络节点核心—边缘结构明显,网络整体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核心节点偏少。2湖北省旅游流呈现出以武汉为核心,以宜昌、十堰、襄阳和恩施为次核心的网络结构。3区域内"两圈"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鄂西圈旅游流网络密度相对较高,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最后,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建设完善核心节点,加快边缘地区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新的旅游空间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分形方法和断裂点模型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和空间的次级划分,并对其形成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和优化提升。研究显示:(1)该省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且区域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基本一致。(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现状正处于集聚型,城市空间分布有着"沿路、沿江、沿线"的三沿特点,次级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类型有着向均匀型演变的趋势。(3)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化正处于初步网络化阶段,大中城市向心集聚和扩散2种力量基本均衡,城市总体空间分布有着"沿江"的一元性向"三沿"的多元性演化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提出了优化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花芳  谢双玉  曾菊新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首位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非均衡性、相对非均衡性和比较优势,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北省各市州之间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较为稳定,鄂西的比较优势突出;(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造成湖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3)由于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状况对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非均衡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宗刚  郭超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协调好这种关系可以作为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之一。首先分别选取代表城市交通可达性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这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再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模型计算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最后对2007-2012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2年期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度在逐步改善,但是两者始终没有达到良好协调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交通可达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志飞  
文章在分析湖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向的基础上 ,从资源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等 5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