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0)
- 2023(10415)
- 2022(9283)
- 2021(8821)
- 2020(7378)
- 2019(17101)
- 2018(17084)
- 2017(33516)
- 2016(18168)
- 2015(20445)
- 2014(20366)
- 2013(20325)
- 2012(18597)
- 2011(16651)
- 2010(16310)
- 2009(14693)
- 2008(13982)
- 2007(11861)
- 2006(10236)
- 2005(8613)
- 学科
- 济(74348)
- 经济(74275)
- 管理(50404)
- 业(47925)
- 企(38710)
- 企业(38710)
- 方法(35560)
- 数学(31288)
- 数学方法(30962)
- 农(20777)
- 学(18035)
- 地方(17407)
- 中国(17312)
- 财(17052)
- 业经(15745)
- 农业(14153)
- 环境(12383)
- 贸(11770)
- 贸易(11765)
- 和(11402)
- 技术(11393)
- 易(11370)
- 理论(11307)
- 制(11003)
- 务(10506)
- 财务(10446)
- 财务管理(10431)
- 划(9987)
- 企业财务(9894)
- 土地(9594)
- 机构
- 大学(253354)
- 学院(251707)
- 管理(105534)
- 济(97366)
- 经济(95182)
- 理学(92773)
- 理学院(91739)
- 管理学(90027)
- 管理学院(89595)
- 研究(82055)
- 中国(59115)
- 科学(53637)
- 京(53473)
- 财(42389)
- 农(42307)
- 业大(40964)
- 所(40589)
- 中心(37937)
- 研究所(37535)
- 江(35888)
- 财经(35016)
- 范(33849)
- 师范(33570)
- 农业(33218)
- 北京(33044)
- 经(31967)
- 院(30389)
- 州(28874)
- 经济学(28428)
- 师范大学(27339)
- 基金
- 项目(183632)
- 科学(144532)
- 基金(133465)
- 研究(133147)
- 家(116184)
- 国家(115234)
- 科学基金(99611)
- 社会(82968)
- 社会科(78553)
- 社会科学(78530)
- 省(73634)
- 基金项目(72416)
- 自然(66472)
- 自然科(64864)
- 自然科学(64849)
- 自然科学基金(63630)
- 划(60603)
- 教育(60254)
- 资助(54588)
- 编号(54548)
- 成果(42541)
- 重点(40584)
- 部(40208)
- 发(38844)
- 创(37888)
- 课题(36873)
- 创新(35326)
- 科研(35218)
- 教育部(34169)
- 大学(33700)
- 期刊
- 济(101643)
- 经济(101643)
- 研究(70539)
- 中国(45944)
- 学报(40752)
- 科学(38484)
- 农(37957)
- 管理(35348)
- 大学(30518)
- 财(29602)
- 学学(28745)
- 农业(26908)
- 教育(26027)
- 技术(21038)
- 业经(17781)
- 融(17217)
- 金融(17217)
- 财经(15635)
- 经济研究(15459)
- 图书(13942)
- 资源(13893)
- 科技(13283)
- 问题(13249)
- 经(13133)
- 业(12994)
- 理论(12932)
- 技术经济(12243)
- 实践(12138)
- 践(12138)
- 版(11387)
共检索到35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正峰
土地整治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景观等产生影响。将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构建土地整治效应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湖北省天门市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综合效应的分值为+10.57,代表土地整治在该区域产生了良好影响;土地整治对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别,其中对资源经济的影响最大,效应值为+6.37,对总效应的贡献率达到了60.27%;环境效应的效应值为-0.56,是4个单项效应中唯一的负向效应,代表土地整治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雪 熊学萍
分析城乡居民投资理财行为及其差异,对优化理财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湖北省天门市为调研区域,对该地区城乡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建议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客户理财行为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适合城乡投资者的理财产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学萍 阮红新 易法海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天门市农户基本金融行为与融资需求的实证研究表明:(1)农户的基本金融行为与信贷需求之间尚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不足,少量的小额度贷款主要由私人借贷满足;(2)农户的信用意识十分强烈,但信用表现却不容乐观,金融参与意识较弱,对现行的融资制度缺乏认知和利用的兴趣;(3)影响农户的融资意愿和实际的贷款数量的因素有:耕地面积、经济活动类型、年龄和文化程度,其中耕地面积、经济活动类型的影响力最大。以上研究结果折射出农户对融资制度的需求指向是:正式融资制度是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消费信贷制度是农户需求的主体;农户需要市场化的融资制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学萍 阮红新 汪晓银
本文对湖北省天门市农户基本金融行为与融资需求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户的存款机构选择与贷款机构来源之间的界限明显,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不足,少量的小额度贷款主要由私人借贷满足;农户的信用意识十分强烈,但信用表现却不容乐观,金融参与意识较弱,对现行的融资制度缺乏认知和利用的兴趣;影响农户的融资意愿和实际贷款数量的因素有:耕地面积、经济活动类型、年龄和文化程度,其中耕地面积、经济活动类型的影响力最大。
关键词:
金融行为 融资需求 Probit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炎
一、引言农业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防治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而研究和采用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防治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993年至1996年,由亚洲开发银行(ADB)提供援助,在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利国 王占岐 李冰清
论文通过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将土地整治碳效应分为短期碳效应及长期碳效应,其中短期碳效应分为工程施工碳效应及地类转换碳效应,长期碳效应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效应和农业耕作活动碳效应。以湖北省1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等进行整治项目碳效应核算,并计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达到碳平衡所需的时间,对比分析处于不同地貌类型及工程类型区的土地整治项目碳效应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是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各项目碳排放总量为4 602.00~22760.81 t,单位面积碳排放为5.18~19.62 t/hm2;地类转换既有碳汇效应,又有碳排放效应;土地整治后,各项目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增加了412.27~2 794.91 t/a;耕作活动碳排放也较整治前有所增加,增加强度从8.11 t/a至463.76 t/a不等。整治工作后各项目达到碳平衡的时间最少需要2.68 a,最多需要36.66 a。对比分析表明,地形地貌、工程类型虽不是土地整治各类碳效应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却间接地在工程施工难易程度、排灌条件、耕地产能等多方面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碳效应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碳效应 土地整治 核算 碳平衡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谢方俊 张港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青 刘敏 冯光柳 周月华 万君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以及6个野外观测点的加密观测资料,计算了有关风能参数,对湖北省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湖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汉江中游的主要风口、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以及大型湖泊的周边地区等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的区域。由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较为破碎,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鄂西的河谷盆地及鄂东的低山丘陵风能资源贫乏。
关键词:
湖北 风能资源 评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炎
针对中国主产棉区在病虫害防治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加重农业污染,以及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失灵等问题,由亚洲开发银行(ADB)资助,英联邦国际生物防治研究所(CABI)负责实施,于1993~1996年在中国湖北省天门市建立害虫综合防治(IPM)项目试点,旨在研究和开发控制病虫危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于中国主产棉区的IPM技术体系。IPM项目有两个特点:①与以往因土地、人口压力而引致的技术变革不同,IPM项目是一项因环境压力而引致的技术变革;②以往的技术变革的阻力大多来自于乡村社会结构尤其是农民对新技术的不接受,而IPM项目在运作层面首先遇到了高度集中的防治体系的阻碍,即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云生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全省现有耕地699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占70%),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当前我国的平均水平。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优质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土地质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这些都制约着湖北省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冲破制约,既实现"保发展、保红线",又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湖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王丽娜 张丽丽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向向 张安录 杨蒙
近年来,中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整治工作,但如何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数据包络模型,对湖北省85个县(市、区)土地整治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然后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测算土地整治生态潜力,并对数量、质量、生态潜力进行聚类,得出综合潜力,最后对土地整治绩效水平分级图与综合潜力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确定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结果显示:(1)湖北省土地整治绩效水平相对较高,其中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区有29个,技术效率有效的地区有36个,规模效率有效的地区有29个,三者均值分别为0.8607,0.8931,0.960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玉春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 ,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 ,防患于未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 ,据统计 ,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 80 .6 2万hm2 ,成灾面积为 47.0 7万hm2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 ,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 ,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 ,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瑞
阳春3月,记者在湖北省监利县、远安县、天门市、钟祥市、安陆市和嘉鱼县采访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做法经验。六市县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有的是红土壤,有的是高山丘陵,有的远离城市,还有的地势低洼。但是,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也改变了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