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2)
- 2023(5184)
- 2022(4275)
- 2021(3971)
- 2020(3199)
- 2019(7488)
- 2018(7337)
- 2017(13815)
- 2016(7801)
- 2015(9112)
- 2014(9119)
- 2013(9107)
- 2012(8913)
- 2011(8036)
- 2010(8373)
- 2009(7717)
- 2008(7825)
- 2007(7377)
- 2006(6993)
- 2005(6250)
- 学科
- 济(32294)
- 经济(32245)
- 管理(20415)
- 业(15799)
- 中国(14265)
- 地方(11614)
- 企(11474)
- 企业(11474)
- 农(10448)
- 方法(9063)
- 学(8518)
- 财(7638)
- 数学(7495)
- 数学方法(7298)
- 制(6972)
- 业经(6885)
- 农业(6812)
- 城市(6729)
- 环境(6048)
- 发(5418)
- 理论(5287)
- 银(5067)
- 银行(5042)
- 城市经济(4891)
- 和(4861)
- 教育(4824)
- 行(4802)
- 融(4732)
- 金融(4732)
- 地方经济(4494)
- 机构
- 大学(112666)
- 学院(112194)
- 研究(46381)
- 济(41284)
- 经济(39909)
- 管理(36393)
- 中国(35583)
- 科学(30800)
- 理学(29161)
- 理学院(28648)
- 管理学(27848)
- 管理学院(27666)
- 京(26975)
- 所(25211)
- 农(24404)
- 研究所(22444)
- 中心(21161)
- 财(20762)
- 江(20151)
- 农业(19394)
- 业大(18943)
- 省(18215)
- 北京(17600)
- 院(17303)
- 范(17208)
- 师范(16963)
- 州(15940)
- 财经(14713)
- 科学院(14144)
- 技术(13750)
- 基金
- 项目(70754)
- 科学(53848)
- 研究(49573)
- 基金(48452)
- 家(43992)
- 国家(43586)
- 科学基金(35729)
- 社会(29380)
- 省(29279)
- 社会科(27494)
- 社会科学(27480)
- 基金项目(25573)
- 划(24641)
- 自然(24185)
- 自然科(23558)
- 自然科学(23549)
- 自然科学基金(23085)
- 教育(22672)
- 资助(20275)
- 编号(19890)
- 成果(17351)
- 重点(16960)
- 发(16353)
- 课题(16278)
- 部(14511)
- 计划(14124)
- 创(13559)
- 科研(13371)
- 科技(12920)
- 创新(12793)
共检索到194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银根 廖成泉 章晓曼 王丹秋
以"两型社会"为背景,运用四阶段DEA法对2013年湖北省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予以评价。实证结果表明:(1)12个城市中只有荆门、孝感、咸宁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其建设用地的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2)通过适度扩大人口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减少资本、能源、技术、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松弛量,进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地区加剧了各类资源的过度投入,最终导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下降;(4)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适度转移或人口密度过大会加剧建设用地资本和能源投入的过剩程度,但会遏制非农产业人数和技术投入过剩的趋势;(5)工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剧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分形方法和断裂点模型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和空间的次级划分,并对其形成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和优化提升。研究显示:(1)该省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且区域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基本一致。(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现状正处于集聚型,城市空间分布有着"沿路、沿江、沿线"的三沿特点,次级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类型有着向均匀型演变的趋势。(3)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化正处于初步网络化阶段,大中城市向心集聚和扩散2种力量基本均衡,城市总体空间分布有着"沿江"的一元性向"三沿"的多元性演化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提出了优化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莹 罗静 郑文升 田野 田玲玲 陈国磊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2)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3)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4)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军杰 吴丽
本文以DEA模型为基础,对湖北省12个地级以上县市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试图为今后城市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DEA模型 城市用地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民春 朱森林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有效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2008—2013年六年间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经典CCR模型与DEA交叉模型计算各自城市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虚拟DMU的引入,明确各决策单元的提升空间。研究表明,2008—2013年间,湖北省整体效率偏低,效率发挥程度约为理想状态的一半,且城市之间效率差别明显,具有实业支撑的城市效率明显高于无实业支撑的城市,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各地市级,城市效率提升空间均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娟文,刘耀彬,白淑军
为了推动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以全国和湖北省1952年以来各年城市化率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湖北省城市化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和发展特征。并根据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发展阶段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1986-1994和1995-2000两个时间段,对湖北省近15年来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区域经济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的高低一直是湖北省城市化发展重要而且稳定的影响因素;工业化对湖北省城市化的影响最为重要,目前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其地位相对来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农村非农产业也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其作用还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城市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持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相对而言,湖北省经济外向度、民众投资、消费能力尚不够强,交通、医疗业尚未形成优势,所以这些因素对湖北省的城市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关键词:
城市化 特征 因素 相关分析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芬 邓宏兵 李俊杰 徐博
城市投资环境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常认为城市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所拥有的影响和决定投资运行系统健康成长并取得最优(预期)效益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有机复合体。对湖北省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全面、客观、科学而真实的了解湖北省各城市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盛佳
湖北省是我国城市较发达的省区之一。城市地理特征表现如下:甲、城市结构:Ⅰ、特大型城市:武汉(279万人)Ⅱ、大型城市:Ⅲ、中型城市:黄石(41万人)、宜昌(34万人)、十堰(29万人)、襄樊(29万人)沙市(23万人)。Ⅳ、小型城市:省辖市鄂州(18万人)、荆门(11万人);省辖县级市随州(12万人)、老河口(10万人)、恩施(10万人)、孝感(6.9万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世华 于婧 陈艳红 韩晨晓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年—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娟文 刘耀彬
利用分形理论 ,测算出湖北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 ,其分维值表明湖北省城市规模趋于均匀分布 ,但不同地域城市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和演变进程是不一致的。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湖北省城市规模演变的垂直与水平扩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投资水平和城市发展政策两大要素 ,特别是城市发展政策要素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是突出的
关键词:
湖北省 城市规模 回归分析 扩展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镭 刘超 黄亚林 陈昆仑 曾克峰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小伟 陈银蓉 陈昱
在测度2001—2009年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为社会经济因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市土地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68.36%。因而,政府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使经济和城市化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