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47)
- 2023(3614)
- 2022(3173)
- 2021(3000)
- 2020(2521)
- 2019(5738)
- 2018(5839)
- 2017(10918)
- 2016(6279)
- 2015(6947)
- 2014(7125)
- 2013(7199)
- 2012(6737)
- 2011(6099)
- 2010(6102)
- 2009(5711)
- 2008(5620)
- 2007(4866)
- 2006(4456)
- 2005(3814)
- 学科
- 济(27688)
- 经济(27677)
- 管理(19183)
- 业(13183)
- 农(10914)
- 地方(10677)
- 环境(10482)
- 方法(9707)
- 学(9065)
- 土地(8695)
- 数学(8618)
- 企(8586)
- 企业(8586)
- 资源(8566)
- 数学方法(8499)
- 农业(7791)
- 生态(7031)
- 和(6136)
- 中国(5702)
- 业经(5642)
- 划(5513)
- 发(5327)
- 经济学(4987)
- 地方经济(4748)
- 财(3968)
- 问题(3739)
- 规划(3424)
- 环境规划(3302)
- 制(3242)
- 农业经济(3155)
- 机构
- 学院(87990)
- 大学(85749)
- 管理(36069)
- 研究(32692)
- 济(31801)
- 经济(30927)
- 理学(30573)
- 理学院(30175)
- 管理学(29573)
- 管理学院(29448)
- 中国(24687)
- 科学(24203)
- 农(21379)
- 京(19622)
- 业大(17855)
- 所(17517)
- 农业(16694)
- 研究所(16378)
- 中心(16111)
- 江(15353)
- 省(14902)
- 范(13430)
- 师范(13335)
- 财(12367)
- 资源(12228)
- 院(12109)
- 北京(11735)
- 科学院(11635)
- 州(11621)
- 农业大学(11285)
- 基金
- 项目(65691)
- 科学(50885)
- 研究(46583)
- 基金(45136)
- 家(40158)
- 国家(39837)
- 科学基金(33584)
- 省(30443)
- 社会(28347)
- 社会科(26780)
- 社会科学(26763)
- 基金项目(25138)
- 划(22857)
- 自然(22501)
- 自然科(21608)
- 自然科学(21598)
- 自然科学基金(21129)
- 教育(19374)
- 编号(19323)
- 资助(17633)
- 发(15584)
- 重点(15260)
- 成果(14185)
- 课题(13529)
- 部(13379)
- 计划(13168)
- 科技(12932)
- 创(12677)
- 科研(12075)
- 发展(12022)
共检索到131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罗小锋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出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敏感级"。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20个单项指标,发现经济因素是造成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宇 游和远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六年来,湖北省土地生态压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生态状态和土地生态响应呈逐年增大趋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农用化肥的施用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指标对本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最大,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就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晓华 魏二虎 李军 李劲峰
根据 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 ,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 ,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 :湖北省水热条件好 ,土地适宜性广 ,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 ;但是本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 ,土地垦殖率高 ,低产田面积大 ,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 ,利用要求不相适宜 ,利用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仁东 李劲峰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90年代最新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对整个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植被覆盖特征进行1∶25×104比例尺的大面积遥感宏观调查与制图,并以全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各地类现状面积的量算,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该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反映了地表覆盖的现状特征,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方法用于资源调查与动态研究的综合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结构分析表明、目前全省耕地、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亟须提高,水域资源,尤其是湖泊资源有待保护,应进一步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控制其规模,严禁滥占乱用土地
关键词:
土地资源,遥感分析,湖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长期以来湖北省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一直没有查清,土地利用规划没有一个真实可靠的数据可供依据。利用最近的三次土地调查资料和历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1996年统一变更调查数据恢复重建了湖北省历年的实际耕地面积。结果表明,湖北省的实际耕地面积是统计年鉴中数字的1.4~1.5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北省的耕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实际所拥有和正在利用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与原来是一样的。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的加剧,优质耕地数量减少等原因,湖北省的土地质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效益未充分发挥,城乡居民点用地外延扩展过快等...
关键词:
湖北省 土地资源 利用现状 分析与展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 赵以邗 方爱国 王晓羽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模型,并利用湖北省信贷资金投放数据分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以期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监测评价 经济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裴潇 邓云君 罗森
要对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构建一个包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四个子系统共29个具体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然后结合无量纲化后的具体指标值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和综合评分,通过实证分析找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府、企业、社会群众三方面完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渝 杜江 张俊飚
以湖北省所辖的17个市、州为样本,选取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个市、州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排序,并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区域内总体效率水平,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对均衡。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 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进华 刘成武 吴永兴
利用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3~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水效率是湖北省地区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江汉平原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及山区林牧渔业发达区域;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武汉、黄石、十堰等传统工业区。证实了NRCA在水资源优势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NRCA 水资源利用 比较优势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文章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对湖北省各县(区、市)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特征以及综合属性进行测度和评价,并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在数量分布、质量特征和综合属性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性。鄂西北岗地区和鄂中平原区潜力充足,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潜力较为充足,鄂西南高山地区潜力匮乏。
关键词:
评价模型 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 湖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文 张毅
农业发展问题是一个影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农以土为本 ,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对于区域发展影响重大。文章以湖北省为例 ,从农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人口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等方面对湖北省农地资源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 ,得出湖北省农地资源质量居中的基本结论 ;以农地利用分区为基础 ,对湖北省各分区农地资源的组合状况和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排名 ;最后又对湖北省农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并根据各评价结论提出了湖北省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农地资源 农地资源评价 农地利用 湖北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月 张大红
文章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将响应作为压力层的逆指标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生态区位系数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数列进行指标赋权,选取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的29个区县,对其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9个区县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要优于鄂东地区;鄂东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大于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但通过增强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可以缓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法 湖北省县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艳 彭雅婷 于婧 周勇 于雷 罗静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新方法,将多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转化为一维平面投影数据,获取最佳投影方向向量,根据生态安全投影值的大小从时空角度分析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因素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子系统,粮食稳定系数、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垦殖率等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在驱动力;2近10年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投影值从1.0541增长到2.8706,呈现出"快速增长—和缓保持—持续拉升"的阶段性发展态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转好;3根据耕地生态安全投影值的时空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生态安全良好区、生态安全和缓区和生态安全脆弱区三种类型,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研究结果对制定湖北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月 张大红
文章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将响应作为压力层的逆指标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生态区位系数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数列进行指标赋权,选取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的29个区县,对其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9个区县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要优于鄂东地区;鄂东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大于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但通过增强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可以缓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法 湖北省县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青 刘敏 冯光柳 周月华 万君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以及6个野外观测点的加密观测资料,计算了有关风能参数,对湖北省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湖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汉江中游的主要风口、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以及大型湖泊的周边地区等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的区域。由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较为破碎,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鄂西的河谷盆地及鄂东的低山丘陵风能资源贫乏。
关键词:
湖北 风能资源 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