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3)
- 2023(9743)
- 2022(8867)
- 2021(8488)
- 2020(7182)
- 2019(16702)
- 2018(16767)
- 2017(32799)
- 2016(18002)
- 2015(20322)
- 2014(20443)
- 2013(20345)
- 2012(18946)
- 2011(16834)
- 2010(16597)
- 2009(14925)
- 2008(14208)
- 2007(12124)
- 2006(10538)
- 2005(8957)
- 学科
- 济(71830)
- 经济(71758)
- 管理(47972)
- 业(45840)
- 企(36495)
- 企业(36495)
- 方法(33026)
- 数学(28869)
- 数学方法(28566)
- 农(21222)
- 地方(18754)
- 学(18653)
- 中国(16735)
- 财(15676)
- 业经(15239)
- 农业(14440)
- 环境(12163)
- 和(11576)
- 贸(11143)
- 贸易(11138)
- 制(10894)
- 理论(10821)
- 易(10730)
- 技术(10671)
- 土地(9990)
- 务(9642)
- 财务(9584)
- 财务管理(9570)
- 划(9505)
- 教育(9056)
- 机构
- 大学(248835)
- 学院(247619)
- 管理(102109)
- 济(92330)
- 经济(90088)
- 理学(89020)
- 理学院(87959)
- 管理学(86360)
- 管理学院(85934)
- 研究(83826)
- 中国(60822)
- 科学(56433)
- 京(54438)
- 农(45309)
- 所(42766)
- 业大(42323)
- 财(39631)
- 研究所(39596)
- 中心(38797)
- 江(36207)
- 农业(35741)
- 范(34109)
- 北京(34014)
- 师范(33811)
- 财经(32328)
- 院(30812)
- 州(29563)
- 经(29469)
- 省(27984)
- 师范大学(27557)
- 基金
- 项目(179819)
- 科学(140141)
- 基金(129065)
- 研究(128934)
- 家(113217)
- 国家(112279)
- 科学基金(95978)
- 社会(78304)
- 社会科(73942)
- 社会科学(73918)
- 省(72290)
- 基金项目(70607)
- 自然(65254)
- 自然科(63629)
- 自然科学(63613)
- 自然科学基金(62417)
- 划(60271)
- 教育(57910)
- 编号(53621)
- 资助(52610)
- 成果(41873)
- 重点(40152)
- 部(38671)
- 发(38440)
- 创(36802)
- 课题(36413)
- 科研(34584)
- 创新(34348)
- 计划(33714)
- 大学(32527)
- 期刊
- 济(100577)
- 经济(100577)
- 研究(68646)
- 中国(48100)
- 学报(42589)
- 农(41078)
- 科学(39831)
- 管理(34204)
- 大学(31068)
- 学学(29281)
- 农业(29122)
- 财(27621)
- 教育(25888)
- 技术(20578)
- 业经(17622)
- 融(17583)
- 金融(17583)
- 资源(15453)
- 图书(14847)
- 经济研究(14311)
- 财经(14269)
- 业(14199)
- 问题(13332)
- 科技(13307)
- 理论(13034)
- 实践(12312)
- 践(12312)
- 经(11938)
- 版(11677)
- 技术经济(11578)
共检索到353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利华 史志华 王天巍 蔡崇法 刘红耀
基于1978、1991和2002年3期的MSS、TM与ETM遥感影像数据,对红壤丘陵北部边缘区的咸宁市1978~2002年20余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结构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图叠加,统计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2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结果显示,20多年来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以林地为主导的土地格局,林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耕地、未利用地则明显减少。在定量刻画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该区土地格局变化的主要...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 孙志国 刘成武
利用咸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环境公报、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引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土地综合程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的关联度,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程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关联分析 咸宁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驰 陈正洪 李芬 崔新强 卢胜
为了对无太阳辐射观测的咸宁市进行并网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综合评价,拟采用水平面太阳辐射气候学推算方法和倾斜面辐射换算方法,即根据武汉站历史资料分月建立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与日照百分率的推算方程推算出咸宁逐月太阳辐射各分量,分析其时间变化、资源丰度和稳定性,并基于Klein提出的散射辐射各向同性的假设,计算出该地不同倾斜面年总辐射量和最佳倾角。结果表明:咸宁地区近50 a(1961~2009年)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4 091.4 MJ/m2,该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该地辐射形式等级处于散射辐射较多(C)等级,且太阳能资源年变化稳定度较高。正南朝向斜面接受总辐射年总量最大的条件下其最佳倾角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艺
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往往是物产上的"贫困者"。如果仅局限于物产"抵押"担保方式的范畴,那么将无助于解决欠发达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欠发达农村地区担保体系创新情况的调查基础上,探求影响农村信用担保创新的障碍性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贷 担保体系 担保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华
2016年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但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发展,咸宁市工业贷款不升反降,成为全国工业企业融资难的一个缩影。为了解金融支持工业发展的情况,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金融支持工业发展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边际性调整等改革不能完全满足工业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在继续运用、完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边际性调整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信息分析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
关键词:
金融 工业 供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旻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也是发展我国"三农"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金融供给的不足特别是信贷服务的严重缺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和市场,实现中国经济战略的成功转型,我国决策层推行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正在风生水起。在这轮改革过程中,原来非正规性的农村金融机构得到扶持与重视,其中,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跻身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拥军
一、家庭农场融资产品供需矛盾的对比分析(一)家庭农场"小额农贷化"的金融产品供给与"企业化"的融资需求不匹配。通过对家庭农场获得贷款的信贷产品和其需求的比较,家庭农场主要融资产品额度较小、期限较短、利率较高,仍具备传统农户贷款的典型特征,比较适合普通农户一年以内的融资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仁东 隋晓丽 彭映辉 唐万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宇 陈龙乾 周天建 张婷 李媛媛 安韦
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域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期Landsat ETM与TM影像,通过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建筑归一化指数(NDBI)以及水体归一化指数(NDWI),利用决策树算法确定各地类的综合阈值,建立决策树模型,得到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类精度。同时通过对研究区2001至201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最终得出结论:(1)利用决策树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2)任城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起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晓丽 李仁东 朱超洪
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 1989~1990 年和 1999~2000 年获取的 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起主要控制性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形成起进一步调控作用。分区而言,鄂西、鄂东北、鄂东南等山区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武汉、鄂州、黄石等沿江城郊区和从宜昌到沙市区沿江带是城镇扩张区;荆州、汉江下游和鄂北岗地丘陵是水域缩减区;江汉平原区是水域扩张区。另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有关耕地政策的出台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以1996年和2009年两期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生态功能分区,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产生核心影响的是林地、草地以及耕地之间的剧烈变化;湖北省整体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但局部存在结构性问题;2鄂西三大区及幕阜山地区作为湖北省生态屏障,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武汉地区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力恢复水域和林地,取得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效果,而保耕地的任务则基本转嫁于鄂中地区以及桐柏-大别山地区,其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或增长微弱;3湖北省东西四大山地必须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武汉地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志 龚健 杨建新 马冉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格局与驱动力研究是揭示全球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各地类转化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大,减幅达到28.39%,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和林地。养殖水面和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0.62%、84.83%,主要增加来源为耕地和水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城市规划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陈安平 崔海亭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义国 王心源 吉文帅 张生根 田兵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安徽省合肥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使耕地和水域锐减。人类活动对水域、耕地和林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这些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而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形状趋向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