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3)
2023(4233)
2022(3537)
2021(3366)
2020(2486)
2019(6010)
2018(5426)
2017(10885)
2016(5694)
2015(6551)
2014(6409)
2013(6520)
2012(6071)
2011(5536)
2010(5508)
2009(5029)
2008(4971)
2007(4662)
2006(4251)
2005(4031)
作者
(18450)
(15611)
(15442)
(15127)
(9998)
(7719)
(6782)
(6292)
(5993)
(5577)
(5520)
(5513)
(5271)
(5010)
(4977)
(4945)
(4745)
(4405)
(4296)
(4257)
(3820)
(3772)
(3756)
(3719)
(3586)
(3561)
(3552)
(3211)
(3152)
(3147)
学科
(30301)
经济(30290)
管理(13183)
(12578)
地方(11662)
方法(11159)
数学(10093)
数学方法(10040)
(8714)
企业(8714)
(8659)
中国(6978)
(6130)
(6066)
贸易(6055)
业经(5981)
(5773)
地方经济(5677)
农业(5542)
环境(5475)
(4982)
金融(4979)
(4834)
(4445)
市场(4183)
(3941)
银行(3934)
(3858)
(3744)
(3542)
机构
学院(87127)
大学(86686)
(39668)
经济(38852)
研究(35117)
管理(32340)
中国(27789)
理学(27193)
理学院(26749)
管理学(26280)
管理学院(26131)
科学(21822)
(18949)
(18037)
(16742)
(16395)
研究所(16284)
中心(15843)
(13709)
业大(13690)
(13222)
财经(13141)
农业(12830)
经济学(12532)
(12357)
(12300)
师范(12267)
北京(12043)
(12012)
科学院(11411)
基金
项目(60201)
科学(48371)
基金(45528)
研究(41005)
(40990)
国家(40734)
科学基金(34977)
社会(27378)
社会科(26100)
社会科学(26091)
基金项目(25021)
自然(23647)
自然科(23059)
自然科学(23052)
(22963)
自然科学基金(22610)
(19345)
资助(18002)
教育(16928)
编号(15044)
(14003)
重点(13969)
(12742)
国家社会(11892)
(11877)
创新(11233)
计划(11227)
科研(11176)
发展(11135)
(11025)
期刊
(47198)
经济(47198)
研究(27953)
中国(18136)
科学(14304)
(13906)
学报(13861)
管理(12080)
(11932)
(11257)
金融(11257)
大学(10327)
学学(10072)
农业(9328)
资源(7525)
业经(7244)
财经(7141)
经济研究(7114)
问题(6499)
(6170)
技术(6146)
(5712)
(5396)
(4763)
国际(4712)
现代(4671)
地理(4607)
技术经济(4595)
统计(4434)
理论(4227)
共检索到138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敖荣军  蒋亮  梅琳  刘巧玉  
运用真实市场潜力模型,分析2007—2012年湖北省县区工业市场潜力及其空间格局,并评估工业发展与市场潜力的空间匹配性。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性和市场规模决定了地区工业市场潜力。若仅考虑省内需求,湖北省工业市场潜力呈现以武汉、宜昌和襄阳为高值中心,以省域边缘地区为低值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若同时考虑省内外需求,湖北省工业市场潜力则由东向西渐次下降。受生产供给能力和市场进入自由度等因素影响,湖北省工业发展与省内市场潜力县际分布虽显著正相关,但并不完全同步,与外省市场潜力的空间匹配性更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敖荣军  蒋亮  张涛  刘巧玉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分析湖北省县际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探讨迁入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迁入人口向地级市市辖区以及与其邻接的地区集中,县际分布差异扩大,但是空间集聚程度下降,以武汉市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日益明显。在地区名义工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化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产品的可获得性是人口迁入的重要原因。而推进区域一体化可以提高本地对差异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吸引人口迁入,进而诱发人口与产业向本地同向集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先究  杨茂全  韩卫东  
企业信用票据化是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信用票据化的现实基础,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企业信用票据化的制度创新及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灿伟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双核结构""、金字塔结构""、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空间特征,省内发达县域(第一、二圈层)位于"宜昌市和武汉市"两个内核周边,沿长江、沪蓉高速、京广、京九、焦枝铁路等轴线集中;第三圈层位于江汉平原核心和东部,第四圈层位于省际边缘区;从空间上看,湖北省县域经济形成小范围的"高-高"集聚,但不存在明显的"低-低"聚集,出现聚积发展型、极核发展、均衡发展、边缘发展四种类型。根据分析,本文提出建设武汉-荆州都市连绵区、打造宜昌市和襄樊市城市增长极点、强化"两轴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懿慧  贺立源  
使用GIS技术,以分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研究湖北省近年水稻生产状况。综合气象资料、地形数据、水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气候指标,划分出湖北省水稻适宜性种植区域;根据各县(市、区)区域水稻实际生产数据,分早、中、晚稻划定出水稻生产的高、中和低产区域;测算湖北省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7 000~22 000kg/hm2,光温生产潜力可利用度为33.06%~78.30%。按照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农业气候利用一致性原则研究表明:湖北省水稻综合生产潜力为317.42万t。该研究结果和建立的数据库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湖北省水稻种植、生产和实施系列高产科技工程项目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该研究方法,能够扩展用于...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冉澎铼  胡守庚  瞿诗进  童陆亿  
中小尺度地区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要素,构建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武汉城市圈团风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后备建设用地状况差异显著,多维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综合状况。具体而言,现有土地开发强度下,团风县后备建设用地数量状况较好,总面积达94.75 km~2,人均约278 m~2;但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高、中等后备建设用地数量少,分别仅占总量的14.81%与31.95%;空间分布上,部分后备建设用地距离集镇较远且分布相对零散不便于后期规模开发。镇域尺度综合评价显示,镇域间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差异明显,在全县大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低的分布态势。总体上看,团风镇、回龙山镇与总路咀镇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后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海凤  赵翔  王静  蔡博诚  潘雨飘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协同预测模拟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经济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土地利用时空建模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概率进行预测,实现潜力规模约束下的整治潜力空间格局模拟,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案例区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宜城市2021—2035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和现实潜力规模分别为4 912.46 hm~2和2 201.94 hm~2;(2)模型对宜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潜力格局模拟准确率为81.58%,召回率为0.987 9。研究结论: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的协同预测与模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提供更加精细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至美  
以京郊怀柔区为例,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讨论了山区县市场潜力和集市空间组合系统的分析方法,并指出,该研究可为产业政策的区域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有针对性地进行乡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山区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军  邓宏兵  李俊杰  李雪平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05)》及相关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我们对湖北省7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9个县、21个县级市、3个省直管副地级市、11个县改区、1个林区,荆州区因资料缺乏未纳入研究范围)进行了投资环境竞争力定量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湖北省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红雨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保险业在县域范围发展不够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县域保险发展步伐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海  
到2030年,作为中部农业大省的湖北省预计减少耕地70万公顷,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约42万公顷,其类型结构及其分布不够均衡,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湖北如此,其实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形势也类似。不宽裕的家底,促使我们思考应对之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变管地用地方式,以求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