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5)
2023(8976)
2022(7700)
2021(6726)
2020(5855)
2019(13325)
2018(12856)
2017(25094)
2016(13725)
2015(15672)
2014(15953)
2013(16185)
2012(15541)
2011(14465)
2010(14648)
2009(13797)
2008(13537)
2007(12408)
2006(11032)
2005(10011)
作者
(42737)
(36105)
(36056)
(34601)
(22922)
(17302)
(16425)
(14133)
(13588)
(12767)
(12557)
(11943)
(11592)
(11491)
(11328)
(11287)
(10877)
(10657)
(10415)
(10279)
(9061)
(9024)
(8729)
(8315)
(8293)
(8192)
(7880)
(7860)
(7293)
(7193)
学科
(85335)
经济(85276)
管理(35910)
(32061)
方法(31537)
数学(28454)
数学方法(28261)
(24010)
企业(24010)
地方(22815)
(18021)
中国(17906)
(16384)
地方经济(14821)
业经(14373)
(14297)
农业(12311)
环境(11632)
(11415)
贸易(11410)
(11382)
(10919)
(10563)
(10042)
金融(10040)
(9280)
银行(9256)
(8869)
经济学(8868)
(8763)
机构
大学(213359)
学院(213233)
(100272)
经济(98340)
研究(78436)
管理(77879)
理学(66577)
理学院(65719)
管理学(64627)
管理学院(64217)
中国(58232)
科学(47903)
(44501)
(42081)
(41242)
研究所(37535)
(37233)
中心(35172)
财经(33540)
经济学(32711)
(32706)
业大(31346)
(30228)
农业(29561)
经济学院(29378)
(28295)
北京(28098)
师范(28058)
(27399)
(25272)
基金
项目(137265)
科学(107544)
研究(99240)
基金(99024)
(86187)
国家(85514)
科学基金(72196)
社会(64595)
社会科(61220)
社会科学(61198)
(54501)
基金项目(52392)
(45058)
自然(44750)
教育(44459)
自然科(43618)
自然科学(43604)
自然科学基金(42817)
资助(40618)
编号(39498)
(32262)
成果(32132)
重点(31723)
(30422)
课题(27882)
(27620)
国家社会(27034)
发展(26429)
科研(26179)
创新(26055)
期刊
(116483)
经济(116483)
研究(64949)
中国(39408)
学报(33327)
(33168)
(32486)
科学(30358)
管理(26673)
大学(24627)
学学(23529)
农业(22371)
经济研究(19758)
技术(18810)
(18671)
金融(18671)
财经(17520)
教育(17032)
业经(16579)
问题(15331)
(15209)
技术经济(13048)
统计(13001)
(11740)
(11684)
(11394)
资源(11019)
商业(10570)
决策(10556)
世界(10442)
共检索到32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杨振轩  刘斐然  
文章从区域经济联系潜力、产业结构互补性、市场互通性和生产活动关联性四个维度构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评价体系,并测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区域经济联系指数。通过测算,识别了湖北省最为重要的区域经济联系伙伴。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但在区域经济联系格局上呈现"远亲强于近邻"的现象和"┣型"格局,即与南北方向的省区和东部发达区域的联系较强,而与邻近的西部地区联系较薄弱。同时,高铁效应对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启仿  陈江龙  
文章简述了传统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为例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选取1990~1998年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得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君  魏伟  张建清  
文章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1999~2012年间的地级市人均GDP数据,对湖北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我们发现整体而言,湖北省区域经济在考察期前期,并未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随着各类区域战略的实施,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另外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武汉城市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但并未形成明显的高高型集聚,整体区域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珊  陈美琪  
对城市间经济联系的认识是评价区域战略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通过建构引力模型,对湖北省17个地市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在Ucinet软件下对湖北省17个地级市的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湖北省城市经济联系的基本状态,这种状态的认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结果显示,湖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正在日益的紧密。武汉市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襄阳和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外向影响力也在增强,这有利于带动湖北西部城市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晨晨  蒋惠园  陈莎雯  何祎豪  
通过改进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和距离函数构建引力模型,测算出湖北省各市综合发展质量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从而构建全省经济联系网络,并以城市经济联系势能为因变量,路网密度为自变量,在经济联系势能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交通网络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湖北省经济联系层级现象显著,高强度的联系关系缺乏,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特征明显;公路网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小于铁路网,公路网对长江城镇密集发展带、京广城镇发展轴的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相对较大,铁路网对汉十城镇发展带、襄荆城镇发展轴的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相对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成  杨树旺  易明  
本文选择了区位商作为测定指标,但与传统的区位商指标不同的是,作者分别选用了两个指标值——经济总量和消费量计算区位商值(Q值和Q'值)。随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了湖北省主要产业的1991年、1999年、2001年和2003年的区位商值,并对此作了相应的分析、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慧恩,孟庆民,胡其昌,陈延诚  
通过节点分析、线路分析、联系作用量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启仿  李娟文  
本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 ,设计了由 11个指标所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模型 ,对湖北省 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 ,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对此 ,文章从如何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如何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等 3方面 ,提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士兵  肖莅蕊  
针对我国关于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的高铁研究在省域层面上的空缺,本文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算湖北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利用ArcGIS系统直观分析了省内区域空间可达格局和经济联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显著地压缩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时空,提高了可达性水平,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向西北扩展。高铁的出现加强了空间集聚效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距离衰退效应对经济联系格局的影响,但集聚效果集中在以武汉市为中心沿高铁方向轴向延伸的地区,边缘地区与中心的差距扩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万靖  周小兵  刘蒂  黄锦鹏  
省级终端能源消费的分解及需求预测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有显著影响。本文以湖北省的数据为例,首先采用LMDI模型把湖北省1996~2012年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出效应是促进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效率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是湖北省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还未凸显。其次,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回归模型对湖北省终端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这些分析方法和结果,不仅可以为湖北省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也为其他发展中的中西部省区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霞  郭科言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道金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水峰  杨昌明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本文运用非参数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小舟  陶前功  金洋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的溢出效应问题被学界广泛讨论,基于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各有千秋。本文基于湖北省工业面板数据的视角,分别采用了OLS计量和GMM计量,发现FDI对湖北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试图以湖北省1995—2006年的样板数据为对象探索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智力资本每提高1%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则提高0.754%,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即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和区域创新资本)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与湖北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