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1)
2023(8986)
2022(7408)
2021(6712)
2020(5429)
2019(11910)
2018(11805)
2017(22288)
2016(12752)
2015(14000)
2014(14532)
2013(13915)
2012(13291)
2011(12135)
2010(12300)
2009(10903)
2008(10531)
2007(9702)
2006(8766)
2005(7979)
作者
(37991)
(31716)
(31526)
(30437)
(20219)
(15125)
(14302)
(12524)
(12197)
(11643)
(10831)
(10738)
(10428)
(10282)
(10186)
(9895)
(9506)
(9489)
(9367)
(9006)
(8148)
(8076)
(7731)
(7324)
(7224)
(7096)
(7062)
(7060)
(6748)
(6486)
学科
(47861)
经济(47811)
管理(36275)
(28288)
(21223)
企业(21223)
地方(16333)
(15849)
中国(14760)
方法(14263)
环境(13586)
(13412)
数学(12457)
数学方法(12235)
(12010)
(11275)
农业(10154)
业经(10053)
地方经济(9307)
(9205)
(9038)
银行(9014)
(8845)
金融(8837)
(8769)
(8579)
(8462)
贸易(8459)
(8374)
(8194)
机构
学院(176402)
大学(172318)
(68963)
研究(67953)
经济(67134)
管理(62953)
理学(52700)
理学院(51990)
中国(51459)
管理学(50856)
管理学院(50528)
科学(43349)
(37568)
(35981)
(34659)
(33413)
研究所(32739)
中心(31027)
(29404)
业大(27529)
农业(27333)
(25729)
(25453)
师范(25435)
财经(24621)
北京(23746)
(23500)
(22914)
(22210)
技术(21610)
基金
项目(118276)
科学(92325)
研究(87657)
基金(82533)
(73302)
国家(72672)
科学基金(60693)
社会(52859)
社会科(49955)
社会科学(49947)
(48891)
基金项目(42679)
(40912)
教育(39784)
自然(38988)
自然科(38015)
自然科学(37999)
自然科学基金(37283)
编号(36696)
资助(33782)
成果(30702)
(27920)
重点(27774)
课题(27479)
(25116)
(23953)
创新(22563)
计划(22338)
发展(22298)
科研(22240)
期刊
(83090)
经济(83090)
研究(53400)
中国(40553)
(31598)
学报(29876)
科学(26785)
(24296)
教育(24196)
管理(22905)
大学(21946)
农业(21662)
学学(20706)
(19344)
金融(19344)
技术(15674)
业经(14291)
经济研究(12843)
财经(11360)
(11037)
问题(10127)
(9840)
资源(9818)
(8943)
(8897)
科技(8700)
图书(8541)
(8461)
论坛(8461)
统计(8365)
共检索到280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凤  
文章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着手,经由构建涵盖陆地、湿地的碳承载力、碳锁定系数的计算公式,运用供求均衡法设置了区域碳锁定压力状况的判定程式。对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水电资源较充裕的湖北省区域碳锁定展开压力分析,对湖北省区域碳锁定的状态从碳承载力与碳排放展开分析,针对湖北省不同地市的碳锁定状况,提出不同的立体化碳解锁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中华  成鹏飞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碳锁定现象。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对碳锁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选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碳锁定有助于理解碳锁定。本文通过测算1990-2014年中国碳汇量和碳排放量,用两者的差值作为碳超载量,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对碳锁定的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然后利用ECM模型对碳锁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2003年为界限,1990-2002年期间中国未出现碳超载,从2003年开始碳超载为正,以后逐年增加,碳锁定程度越来越严重;(2)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技术投入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碳锁定都有抑制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对碳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来辉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玲  
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对策蔡玲(中南财经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省对外经济发展很快,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动力之一。随着我国迅速推进,沿长江和沿铁路主干线开发的迅速推进,湖北省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的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晓雅   徐天乐   葛小东   黄佳佳   荣维康   曹聪格   曾妍玉  
为从区域尺度研究净碳排放变化特征及碳中和能力并从区域尺度上实现“碳中和”目标,借鉴《IPCC温室气体排放》、《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给定的方法、碳密度法等方法,对湖北省碳排放量、碳汇量及净碳排放量(CO_(2-e))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净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湖北省区域碳中和能力。结果显示:2000-2020年,湖北省区域碳汇总量为264 178万t,历年碳汇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幅度约135.21%,年均增长约6.76%;湖北省2000-2020年区域碳排放总量为910 331万t。历年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2个阶段,2000-2010年为第一阶段,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2011-2020年为第二阶段,湖北省历年碳排放总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第一阶段湖北省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Z_(M-K)统计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湖北省净碳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Z_(M-K)统计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湖北省净碳排放量在第二阶段有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当前湖北省的生态系统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仍有巨大差距,净碳排放量的变化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当持续深入进行碳减排,优化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并大力发展碳捕获技术与相关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和岭估计法,分析安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55、0.235和0.222;技术因素呈负向作用,弹性系数为-0.175。并且,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集中于4个细分行业,总体上处于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迫切需要提升能源利用率,调整细分行业结构,培育低碳制造园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盈之  郭进  刘仕萌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洪  
本文阐述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八种锁定效应,指出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多种主观性、客观性因素长期锁定的综合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七种解锁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珊   魏蔚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2010—2019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汇的测算,以两者的差值记为该地区的碳超载量,再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来代表碳锁定程度,探究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情况,然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碳锁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问题一直存在,且程度一直在加深。(2)规模经济的产生和沉没成本的投入对碳锁定都有促进作用。(3)能源碳排放强度对碳锁定影响程度最大,降低能耗水平、减小对高碳技术的依赖对碳锁定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能源碳排放程度、煤炭消费量这4个变量在长期和短期的效应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珊   魏蔚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2010—2019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汇的测算,以两者的差值记为该地区的碳超载量,再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来代表碳锁定程度,探究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情况,然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碳锁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问题一直存在,且程度一直在加深。(2)规模经济的产生和沉没成本的投入对碳锁定都有促进作用。(3)能源碳排放强度对碳锁定影响程度最大,降低能耗水平、减小对高碳技术的依赖对碳锁定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能源碳排放程度、煤炭消费量这4个变量在长期和短期的效应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风险,市场化改革降低碳锁定风险的贡献小于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碳锁定风险无显著影响,城镇化率显著加剧了碳锁定风险。提高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深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和保持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均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的低碳解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