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1)
- 2023(10396)
- 2022(8595)
- 2021(7717)
- 2020(6725)
- 2019(15039)
- 2018(14889)
- 2017(28890)
- 2016(15707)
- 2015(17410)
- 2014(17516)
- 2013(17521)
- 2012(16143)
- 2011(14159)
- 2010(14427)
- 2009(13930)
- 2008(14153)
- 2007(12997)
- 2006(11644)
- 2005(10849)
- 学科
- 业(80483)
- 企(74006)
- 企业(74006)
- 济(70971)
- 经济(70852)
- 管理(67828)
- 方法(28934)
- 业经(27464)
- 财(27456)
- 农(25747)
- 数学(20996)
- 数学方法(20817)
- 制(20566)
- 务(20232)
- 财务(20212)
- 财务管理(20189)
- 企业财务(19100)
- 农业(18565)
- 技术(16664)
- 中国(15828)
- 体(15099)
- 划(14729)
- 地方(14672)
- 和(13996)
- 策(13843)
- 体制(13105)
- 理论(12636)
- 经营(11759)
- 环境(11635)
- 银(11545)
- 机构
- 学院(232025)
- 大学(225511)
- 济(100054)
- 经济(98102)
- 管理(97476)
- 理学(83011)
- 理学院(82252)
- 管理学(81333)
- 管理学院(80908)
- 研究(71509)
- 中国(59119)
- 财(50557)
- 京(46550)
- 科学(41218)
- 农(39921)
- 江(38633)
- 财经(38618)
- 所(35489)
- 经(34834)
- 中心(33374)
- 业大(33211)
- 研究所(31354)
- 农业(31017)
- 经济学(29253)
- 州(29091)
- 北京(28443)
- 财经大学(28051)
- 商学(27409)
- 商学院(27164)
- 经济管理(26715)
- 基金
- 项目(148162)
- 科学(119060)
- 研究(111399)
- 基金(108041)
- 家(91530)
- 国家(90655)
- 科学基金(80777)
- 社会(73101)
- 社会科(69321)
- 社会科学(69299)
- 省(62398)
- 基金项目(57747)
- 自然(51209)
- 自然科(50010)
- 自然科学(49994)
- 教育(49597)
- 自然科学基金(49145)
- 划(48122)
- 编号(44464)
- 资助(43242)
- 业(34899)
- 成果(34632)
- 创(34050)
- 制(33807)
- 部(33024)
- 重点(32759)
- 发(32053)
- 创新(30923)
- 课题(30828)
- 国家社会(29552)
- 期刊
- 济(120757)
- 经济(120757)
- 研究(68218)
- 中国(48422)
- 财(44233)
- 管理(41345)
- 农(38392)
- 科学(30086)
- 学报(28851)
- 农业(26242)
- 融(24031)
- 金融(24031)
- 大学(23539)
- 学学(22573)
- 业经(22470)
- 技术(22298)
- 财经(19832)
- 教育(18103)
- 经(17032)
- 经济研究(17003)
- 业(16121)
- 问题(15442)
- 技术经济(14372)
- 财会(13373)
- 现代(12431)
- 会计(12220)
- 世界(11287)
- 贸(11275)
- 商业(11255)
- 资源(11121)
共检索到358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金田,阳攀登,窦泽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素君 马银戌
装备制造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双重密集型特点,其产业集群化所释放的集群效应是竞争力提升的源泉。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显雏形,但在全国还不具备区位优势。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规模优势上,而且受到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迅速提高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是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文章选取一系列能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测度指标,构造了相应的测度统计指标体系和企业竞争力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北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求得湖北省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症结之所在,从而提出增强湖北省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国顺 杨昆
制造业在湖南省各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多视角着眼,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价湖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并筛选出湖南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湖南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艳 田辉玉 王建农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决定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而科学地评价与预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水平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系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高校2012届5,979名毕业生为例,进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的定量评价,展开了2013年至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得到了初步结论,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 评价 趋势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晓梅 张虎
文章围绕湖北省零售业这一核心,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零售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然后根据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构建了以规模指标、效益指标、物流配送指标、发展指标和市场环境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了湖北省零售业竞争力的排名。
关键词:
零售业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慧妮 吴炳松 龙子午
随着近些年来科技服务业的不断崛起,湖北省越来越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采用定量分析多角度对湖北省科技服务业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指标评价库,通过指标筛选原则确定初始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检验指标体系的正确性从而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湖北省在全国的排名并指出湖北省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给出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在发展中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青 张霞 范丽霞
本文针对湖北省中小企业近年发展中表现出的“分化加速、差距扩大”的现状,立足于区域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套衡量湖北省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湖北省内17个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区域竞争力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梅妮 张振威
一个地区根据区域战略发展的需要进行产业的发展规划并适时进行调整与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工作必须要有对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而这又是建立在对产业的正确分析与评价基础之上的。对行业的评价,可从体现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入手。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对区域内的制造业行业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给予了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行业发展规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笑丰 郭婷
文章以2008—2010年23家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对其总体评价为:资产管理效率较高,资本结构趋于优化,但未能实现规模经济,总风险仍然较高,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针对其问题,从优化制造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关注资本结构和降低生成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提高湖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促进其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 财务绩效 产业集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刘菊芹 马婷婷
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省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偏离-份额EstEban拓展模型分析,与全国其他省区比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四大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竞争优势弱。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走资本化运作道路组建大企业集团、引导资本流入有比较优势行业,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把发展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和采购基地建设放在首位等提升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兵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安徽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雨家 姚红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国家创造力的体现。青海省应该结合"供给侧改革",优化重组产业结构,以加快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青海省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制造业的特点,其次对青海省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青海省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创造力 经济结构 供给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张明倩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要素 竞争力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学党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省区市间制造业价值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价值竞争力提升是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