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
2023(1590)
2022(1444)
2021(1339)
2020(1223)
2019(2821)
2018(2787)
2017(5143)
2016(3179)
2015(3378)
2014(3471)
2013(3461)
2012(3660)
2011(3239)
2010(3225)
2009(2967)
2008(2838)
2007(2551)
2006(2341)
2005(2055)
作者
(12044)
(10348)
(9939)
(9702)
(6566)
(5212)
(4358)
(4027)
(3977)
(3842)
(3668)
(3640)
(3505)
(3410)
(3318)
(3165)
(3061)
(3049)
(3041)
(2981)
(2810)
(2689)
(2562)
(2410)
(2393)
(2340)
(2304)
(2269)
(2222)
(2189)
学科
(11947)
经济(11938)
地方(7043)
(6353)
(6119)
(5321)
农业(4520)
管理(4430)
方法(3939)
(3762)
土壤(3749)
数学(3553)
数学方法(3488)
地方经济(3027)
环境(2720)
业经(2643)
(2367)
企业(2367)
中国(2340)
(2034)
农业经济(1906)
(1904)
生态(1900)
资源(1881)
土地(1859)
(1787)
森林(1787)
(1765)
及其(1617)
(1561)
机构
学院(44255)
大学(42841)
研究(20459)
(18574)
科学(17171)
农业(14782)
中国(14069)
(13323)
业大(13322)
(13278)
(12932)
管理(12884)
经济(12815)
研究所(12141)
理学(10695)
理学院(10489)
管理学(10043)
管理学院(9989)
农业大学(9785)
(9741)
(9646)
中心(9056)
(8055)
科学院(7579)
资源(7520)
(7408)
(7398)
实验(7364)
(7331)
环境(7140)
基金
项目(33735)
科学(24497)
基金(21999)
(21447)
国家(21268)
研究(19846)
(18463)
科学基金(16501)
自然(13045)
(13041)
自然科(12661)
自然科学(12652)
基金项目(12379)
自然科学基金(12355)
社会(10251)
科技(10113)
社会科(9480)
社会科学(9474)
计划(9286)
资助(9025)
重点(8668)
(8374)
(8352)
教育(8331)
编号(7381)
科研(6874)
专项(6739)
(6479)
课题(6399)
(6325)
期刊
(18219)
经济(18219)
(17373)
学报(15565)
农业(11855)
中国(11633)
科学(11553)
研究(11036)
大学(10630)
学学(10345)
(6345)
林业(5369)
业大(5365)
资源(4862)
农业大学(4311)
(3976)
(3862)
业经(3669)
管理(3598)
科技(3494)
教育(3410)
(3249)
金融(3249)
中国农业(3241)
技术(3232)
自然(3189)
(3016)
科技大(2444)
科技大学(2444)
自然科(2364)
共检索到71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武从斌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水稻土和灰潮土的粘土矿物组成、电荷性质及对磷的吸附。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都以水云母为主,高岭石和1.4nm矿物含量较少,1.4nm矿物种类不同且比例变异大;②供试土壤的负电荷量(CEC8.2)介于9.2~19.1cmol/kg间,永久负电荷占CEC8.2的50%~64%,阴离子交换量(AEC)为0.75~2.21cmol/kg,电荷零点(PZC)介于2.3~3.4;③供试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多符合Langmuir方程,其高低顺序为棕红壤>黄棕壤>水稻土>灰潮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高彦征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类型土壤对K+的吸附特征,探讨了溶液K+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对土壤吸附K+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K+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浓度升高而增加,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可同时被吸附,对K+吸附的机制有电性作用和矿物对K+的选择性吸附;(2)pH值升高,K+的吸附量增加,在供试pH范围内,增幅为21.3%~40.2%,单位pH变化对K+吸附量的影响为0.59~1.43mmol/kg;(3)离子强度由0.01增至0.20时,K+吸附量降低22.5%~55.4%;(4)以上因子的影响程度因土壤而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宙  蔡崇法  丘华昌  
对湖北省几种主要旱地土壤用室内加氮培养和与植物物料混合于砂滤管田间培养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湖北省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为 31.9~ 185 .3mg/kg ,占土壤全氮 5 .8%~ 2 3.7%。外源铵浓度为含N4 0 0mg/L时 ,土壤对铵的固定率为 33.0 %~ 5 0 .7% ;土壤近似最大固定态铵含量与土壤原固定态铵含量大小顺序一致。植物物料分解过程中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变化比交换性铵含量的变化更大 ,在计算植物物料氮素矿化速率时应当把固定态铵含量的变化考虑进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俊楠  贺小敏  陆泗进  李爱民  宋国强  
对湖北省内5类重点行业的25家规模化企业周边土壤中的Hg、As、Cu、Zn、Ni、Cr、Pb、Cd等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内5类重点行业企业周边清洁土壤的监测点位占50.0%~87.5%,有37.5%~81.5%的监测点位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矿产采选与冶炼、化学原料与化学品制造两类行业企业周边土壤中Cd、As等重金属含量水平较高,Cd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0.3、4.5mg/kg,As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14.0、766.0mg/kg。两类企业周边土壤中度污染的监测点位分别占3.6%和5.6%,重度污染监测点位分别占7.1%和5.6%;两类行业企业周边有7.1%和2.9%的监测点位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很强至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秦先燕  彭苗枝  胡波  吴剑雄  孙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乐意  闫玉莲  谢小军  
2010年7-10月和2011年4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8种鱼样本,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鱼(Cyprinus carpio)、鲇(Silus asotu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鲫鱼(Cyprinus auratus)等6种鱼的3龄样本4~8尾,铜鱼1~4龄样本32尾,圆口铜鱼1~3龄样本38尾。对各样本体内铅(Pb)、镉(Cd)、铬(Cr)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鱼体样本体内均检测到存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其中3龄组鱼体内Pb的平均含量为(1.885~2.7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让瑜  孙年喜  彭锐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川党参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川党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具有富集作用,且随着土壤中添加镉浓度的增加,富集作用增强,但对川党参根长、根粗和根重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川党参茎叶对镉的富集作用强于根部,约为根部的1.5倍;而整株对镉的富集浓度约为土壤中的剩余镉浓度的6~12倍,具有显著的富集特性。不同采收月份,川党参根对镉的富集效果有差异,8月根中镉含量最低。不同地域试验中,巫山和武隆两地试验结果均显示,两地川党参对土壤中镉的吸收规律基本一致,但巫山川党参根和茎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都强于武隆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晓丹  罗栋源  马华菊  张超兰  狄瑜  陈何潇  陈志明  吴昊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谭启玲  吴礼树  魏文学  王伟  董申平  RonMcLaren  
测定了几种污泥的化学特性并将 3种污泥施用在盆栽和田间试验的作物上。污水处理厂和啤酒污泥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远高于机械厂和化工厂的污泥。施用污水处理厂和啤酒污泥能分别增加盆栽油菜和田间棉花的产量 ;在提高棉花经济产量上 ,啤酒污泥与化学肥料具有等效作用。因而 ,污水处理厂和啤酒污泥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并有利于作物生长。化工厂污泥中镉、铜、铅、锌含量都高于其它污泥 ,盆栽棉花对化工厂污泥的反应也因土壤类型而异 ,因而将化工厂污泥应用于作物生产会带来重金属的污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娟  龚自明  高士伟  王雪萍  宗庆波  李传忠  毛迎新  谭荣荣  匡胜  
对湖北省123个典型茶园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在4以下的茶园占49.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丰富;46.6%的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27.1%的茶园土壤有效镁含量偏低;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适中,有效铜亏缺严重,83.1%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1/3以上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和锌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钾、镁、铜、锰和锌的施用是提高湖北省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星明  袁新松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p<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灿萍  周罕  陈安  徐继刘  付俊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除Hg、Cd元素外的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As元素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关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土壤质量及周围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工矿区、石漠化地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简称造林困难立地)抗逆树种改良、生态修复研究团队现有科技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研究实习员1名。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人、硕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徐万强   赵欧亚   孙世友   刘蕾   肖广敏   侯利敏  
为掌握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潜在风险,分别采集金属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品,测定重金属As、Pb、Cr、Cd、Hg、Cu、Zn含量及土壤pH值,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Cr、Pb、Hg,个别土壤样点Cd、Pb、Cu、Zn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0,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Ⅲ级以上,土壤Cd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8.51%。冶炼区土壤Cd、Cu、Pb、Zn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2.31%,69.23%,34.62%和26.92%。污灌区土壤Cd、Zn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均为8.70%。蔬菜区土壤Cd元素累积最明显,超标率为9.94%。总体上看,河北省典型区域农田7种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处于Ⅰ级,清洁。冶炼区、污灌区和蔬菜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Ⅲ级(轻度污染)、Ⅰ级(安全)和Ⅰ级(安全)。参照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NY 861—2004、GB2762—2022),冶炼区周边小麦籽粒Pb、Cd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40.00%,40.00%和60.00%。污灌区小麦籽粒Zn、Pb、Cd元素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7.45%,8.51%和6.38%。蔬菜种植区蔬菜样本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因此,冶炼区和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