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1)
- 2023(8077)
- 2022(6684)
- 2021(6381)
- 2020(5156)
- 2019(11678)
- 2018(11472)
- 2017(22479)
- 2016(12541)
- 2015(13776)
- 2014(13632)
- 2013(13476)
- 2012(12931)
- 2011(11628)
- 2010(11966)
- 2009(11108)
- 2008(10814)
- 2007(10142)
- 2006(9396)
- 2005(8324)
- 学科
- 济(52294)
- 经济(52252)
- 农(49871)
- 业(42339)
- 农业(33219)
- 管理(29098)
- 企(20034)
- 企业(20034)
- 业经(17265)
- 地方(15805)
- 中国(15490)
- 方法(14955)
- 数学(13606)
- 数学方法(13434)
- 财(13024)
- 农业经济(12480)
- 策(11976)
- 制(11879)
- 发(10880)
- 及其(10208)
- 村(9657)
- 农村(9638)
- 贸(9547)
- 贸易(9543)
- 政策(9455)
- 劳(9412)
- 劳动(9395)
- 易(9324)
- 方针(9080)
- 发展(9054)
- 机构
- 学院(176290)
- 大学(167487)
- 济(76166)
- 经济(74481)
- 管理(68105)
- 研究(62693)
- 理学(58501)
- 理学院(57897)
- 管理学(56984)
- 管理学院(56662)
- 农(52436)
- 中国(49849)
- 农业(39658)
- 科学(37574)
- 京(34230)
- 财(33293)
- 业大(33182)
- 所(32323)
- 中心(30615)
- 江(30003)
- 研究所(29065)
- 省(25563)
- 财经(24914)
- 农业大学(24233)
- 范(23957)
- 师范(23794)
- 州(22697)
- 经(22654)
- 经济管理(21868)
- 院(21409)
- 基金
- 项目(115381)
- 科学(90989)
- 研究(89272)
- 基金(81645)
- 家(70170)
- 国家(69368)
- 科学基金(59208)
- 社会(56781)
- 社会科(53292)
- 社会科学(53280)
- 省(49572)
- 基金项目(43238)
- 编号(38918)
- 教育(38691)
- 划(38340)
- 自然(36111)
- 自然科(35203)
- 自然科学(35193)
- 自然科学基金(34544)
- 资助(32410)
- 成果(31525)
- 农(30722)
- 发(27618)
- 课题(26333)
- 部(25578)
- 重点(25350)
- 创(23486)
- 性(23384)
- 发展(22948)
- 制(22624)
- 期刊
- 济(96577)
- 经济(96577)
- 农(59277)
- 研究(50516)
- 中国(42180)
- 农业(40469)
- 学报(26693)
- 科学(25938)
- 业经(22996)
- 财(22820)
- 融(22176)
- 金融(22176)
- 大学(21607)
- 学学(20811)
- 管理(19821)
- 业(17944)
- 教育(17013)
- 农业经济(15089)
- 农村(14747)
- 村(14747)
- 技术(14097)
- 问题(13683)
- 经济研究(11790)
- 财经(11433)
- 版(11370)
- 世界(11042)
- 资源(10911)
- 经济问题(10384)
- 经(9780)
- 农村经济(9701)
共检索到277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施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于对策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成因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家喜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再配置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新成 吴立军
一、湖北省到底潜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从西方学者到国内的郭熙保、夏长杰、陈运先等人都有较为深刻研究和论述,他们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转移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测度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如,郭熙保的人地比例关系说)。在众多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零边际产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现实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对劳动力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杨海文
基于实地调研,指出加大政策支农,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性,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等是转移农业过剩人口有效途径。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承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序洲,段敏芳
湖北省拥有农村劳动力2401.64万人。在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大军中,有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又有多少劳动力从事非农经营,即在现有条件下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多少?本文运用农业普查资料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CD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芹 原梅生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论 休闲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润林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障碍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华 邹帆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的一种历史进步,体现了亿万农民的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以及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这种流动带有很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从而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及经济问题。为了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文章提出了三项重要措施: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完善就业体制;2.健全和完善户籍管理,就业指导与培训,以及劳动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3.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第二产业、中小城镇和开展劳务输出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多渠道的疏导与分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