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8163)
2022(6825)
2021(6561)
2020(5304)
2019(12055)
2018(11810)
2017(23480)
2016(12957)
2015(14391)
2014(14329)
2013(14249)
2012(13550)
2011(12186)
2010(12590)
2009(11817)
2008(11680)
2007(10914)
2006(10263)
2005(9148)
作者
(36068)
(30723)
(30153)
(29205)
(19245)
(14770)
(13427)
(11724)
(11723)
(11173)
(10509)
(10247)
(9685)
(9590)
(9585)
(9144)
(9094)
(8856)
(8766)
(8698)
(7730)
(7691)
(7426)
(7343)
(6993)
(6978)
(6969)
(6596)
(6323)
(6257)
学科
(55484)
经济(55425)
(49994)
(44945)
农业(33310)
管理(32571)
(22846)
企业(22846)
业经(17965)
中国(16638)
地方(16256)
方法(15677)
(14960)
数学(14072)
数学方法(13808)
(13474)
农业经济(12504)
(12417)
(11209)
及其(10390)
(10170)
贸易(10165)
(9921)
(9692)
农村(9673)
政策(9673)
(9588)
劳动(9571)
发展(9323)
(9306)
机构
学院(184564)
大学(176014)
(80701)
经济(78896)
管理(71510)
研究(64367)
理学(60825)
理学院(60222)
管理学(59255)
管理学院(58922)
中国(53079)
(50675)
农业(38013)
科学(37451)
(37285)
(36056)
(33002)
业大(32495)
(31779)
中心(31601)
研究所(29127)
财经(27543)
(26142)
(25026)
师范(24898)
(24863)
(24269)
农业大学(23284)
经济管理(22668)
经济学(22595)
基金
项目(115864)
科学(91833)
研究(90756)
基金(82435)
(69828)
国家(69040)
科学基金(59488)
社会(58127)
社会科(54585)
社会科学(54572)
(49443)
基金项目(43450)
编号(39673)
教育(39494)
(37956)
自然(35873)
自然科(34963)
自然科学(34954)
自然科学基金(34286)
资助(33113)
成果(32599)
(29734)
(27380)
课题(26759)
(25785)
重点(25327)
(24034)
(23375)
(23201)
发展(23024)
期刊
(104160)
经济(104160)
(57517)
研究(56389)
中国(43996)
农业(39007)
(26876)
科学(25617)
学报(25559)
(24830)
金融(24830)
业经(23709)
管理(21942)
大学(21207)
学学(20289)
教育(18115)
(17032)
农业经济(15234)
农村(15080)
(15080)
技术(14997)
问题(14951)
财经(13065)
经济研究(12839)
世界(11382)
(11317)
(11201)
经济问题(11010)
资源(10940)
农村经济(9801)
共检索到297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家喜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施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于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新成  吴立军  
一、湖北省到底潜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从西方学者到国内的郭熙保、夏长杰、陈运先等人都有较为深刻研究和论述,他们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转移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测度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如,郭熙保的人地比例关系说)。在众多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零边际产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现实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对劳动力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序洲,段敏芳  
湖北省拥有农村劳动力2401.64万人。在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大军中,有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又有多少劳动力从事非农经营,即在现有条件下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多少?本文运用农业普查资料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CD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锦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杨海文  
基于实地调研,指出加大政策支农,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性,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等是转移农业过剩人口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邢振江  穆兵  王小艳  
本文以山西省浑源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