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0)
2023(14886)
2022(12224)
2021(11249)
2020(9064)
2019(20309)
2018(19883)
2017(38443)
2016(20693)
2015(22970)
2014(22830)
2013(22823)
2012(21476)
2011(19264)
2010(19905)
2009(18738)
2008(18711)
2007(17270)
2006(15984)
2005(14561)
作者
(59104)
(49700)
(49311)
(46692)
(31558)
(23791)
(22118)
(19231)
(18904)
(18016)
(17035)
(16557)
(15931)
(15864)
(15458)
(14966)
(14485)
(14455)
(14397)
(14336)
(12500)
(12352)
(12066)
(11666)
(11301)
(11190)
(11178)
(10946)
(10034)
(9957)
学科
(96884)
经济(96774)
(92668)
(73387)
企业(73387)
管理(70066)
(51201)
农业(34272)
业经(33696)
方法(32292)
中国(29315)
(29226)
地方(26394)
数学(24084)
数学方法(23868)
(20838)
(19856)
财务(19828)
财务管理(19809)
(19720)
技术(18843)
企业财务(18823)
(17005)
贸易(16989)
(16485)
(16144)
(16045)
(15184)
(15171)
(14999)
机构
学院(303410)
大学(292115)
(133499)
经济(130816)
管理(121635)
理学(103239)
研究(102528)
理学院(102198)
管理学(100976)
管理学院(100382)
中国(83245)
(61918)
(61581)
(61057)
科学(58249)
(51291)
(50758)
中心(48224)
财经(47178)
农业(46438)
研究所(45502)
业大(45372)
(42654)
(39518)
(38901)
经济学(38808)
师范(38621)
北京(38150)
(36502)
(36224)
基金
项目(190597)
科学(152755)
研究(146745)
基金(137565)
(116837)
国家(115572)
科学基金(101331)
社会(96438)
社会科(91113)
社会科学(91089)
(79079)
基金项目(72515)
教育(64691)
(62223)
自然(61771)
编号(61193)
自然科(60322)
自然科学(60307)
自然科学基金(59236)
资助(54422)
成果(48851)
(47053)
(42119)
(42000)
课题(41923)
重点(41921)
(40457)
发展(39189)
国家社会(39098)
创新(38570)
期刊
(168200)
经济(168200)
研究(92200)
中国(70044)
(64983)
(49237)
管理(48171)
农业(43838)
科学(41202)
学报(39318)
(35859)
金融(35859)
业经(34285)
大学(32183)
学学(30736)
教育(30308)
技术(27895)
经济研究(23864)
财经(23531)
(22342)
问题(22154)
(20344)
技术经济(17357)
世界(16814)
农村(16298)
(16298)
农业经济(15891)
现代(15610)
(15607)
经济问题(15247)
共检索到484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施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于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家喜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新成  吴立军  
一、湖北省到底潜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从西方学者到国内的郭熙保、夏长杰、陈运先等人都有较为深刻研究和论述,他们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转移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测度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如,郭熙保的人地比例关系说)。在众多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零边际产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现实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对劳动力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杨海文  
基于实地调研,指出加大政策支农,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性,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等是转移农业过剩人口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序洲,段敏芳  
湖北省拥有农村劳动力2401.64万人。在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大军中,有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又有多少劳动力从事非农经营,即在现有条件下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多少?本文运用农业普查资料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CD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世平,丁虹  
本文以东西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较为切入点,通过对两者的异同分析,认为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转移之路;并进一步论证了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了需要注意的几种不良倾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1.93%。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成为加速实现四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志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宜勇  
农业减税能够通过宏观经济环境、中观转移限制和微观主体条件三个维度的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不断加剧,农业减税政策有效缓解了风险水平的上升,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