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7)
- 2023(13192)
- 2022(11488)
- 2021(10677)
- 2020(8878)
- 2019(20420)
- 2018(20307)
- 2017(39857)
- 2016(21451)
- 2015(24150)
- 2014(24018)
- 2013(24056)
- 2012(22124)
- 2011(19878)
- 2010(19652)
- 2009(18057)
- 2008(17392)
- 2007(15426)
- 2006(13642)
- 2005(11586)
- 学科
- 济(93324)
- 经济(93223)
- 业(66490)
- 管理(57337)
- 农(51012)
- 企(44251)
- 企业(44251)
- 方法(42399)
- 数学(37810)
- 数学方法(37498)
- 农业(33940)
- 业经(24313)
- 中国(23296)
- 财(21580)
- 地方(21349)
- 学(17617)
- 制(16013)
- 贸(15326)
- 贸易(15320)
- 易(14838)
- 技术(13841)
- 发(13710)
- 环境(13620)
- 务(13305)
- 财务(13246)
- 财务管理(13220)
- 企业财务(12654)
- 农业经济(12598)
- 理论(12457)
- 和(12135)
- 机构
- 学院(305920)
- 大学(303300)
- 管理(125839)
- 济(124614)
- 经济(122039)
- 理学(110617)
- 理学院(109496)
- 管理学(107770)
- 管理学院(107240)
- 研究(98571)
- 中国(73961)
- 农(66722)
- 京(62728)
- 科学(61594)
- 财(53436)
- 业大(52270)
- 农业(50981)
- 所(48462)
- 中心(46475)
- 江(44613)
- 研究所(44289)
- 财经(43635)
- 经(40034)
- 范(39980)
- 师范(39679)
- 北京(38544)
- 经济学(36434)
- 州(35646)
- 经济管理(35423)
- 院(34946)
- 基金
- 项目(216023)
- 科学(170597)
- 研究(160044)
- 基金(157322)
- 家(135760)
- 国家(134555)
- 科学基金(116711)
- 社会(101979)
- 社会科(96317)
- 社会科学(96291)
- 省(86332)
- 基金项目(84918)
- 自然(75132)
- 自然科(73336)
- 自然科学(73319)
- 自然科学基金(72006)
- 教育(71549)
- 划(70079)
- 编号(66443)
- 资助(63829)
- 成果(52297)
- 部(47981)
- 重点(47285)
- 发(46522)
- 创(44492)
- 课题(44071)
- 国家社会(41523)
- 创新(41434)
- 人文(41032)
- 教育部(40951)
- 期刊
- 济(137312)
- 经济(137312)
- 研究(85344)
- 农(69233)
- 中国(57240)
- 学报(49055)
- 农业(47428)
- 科学(45301)
- 管理(39902)
- 大学(38361)
- 财(37525)
- 学学(36567)
- 教育(29282)
- 业经(28577)
- 融(27302)
- 金融(27302)
- 技术(24862)
- 业(21250)
- 财经(20493)
- 问题(19331)
- 经济研究(19010)
- 经(17207)
- 版(16483)
- 资源(15309)
- 农业经济(15194)
- 理论(15132)
- 科技(15120)
- 技术经济(14878)
- 农村(14730)
- 村(14730)
共检索到435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序洲,段敏芳
湖北省拥有农村劳动力2401.64万人。在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大军中,有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又有多少劳动力从事非农经营,即在现有条件下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多少?本文运用农业普查资料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CD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新成 吴立军
一、湖北省到底潜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从西方学者到国内的郭熙保、夏长杰、陈运先等人都有较为深刻研究和论述,他们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转移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测度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如,郭熙保的人地比例关系说)。在众多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零边际产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现实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对劳动力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再配置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家喜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欠发达省份。如何有效地实施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对于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现状描述和成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于对策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成因 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磊 崔爱平 徐晓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农村和乡镇非农产业吸纳为主,其次为城市化的吸引。但从分析模型中显示,城市化变量的影响系数不大,说明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有限。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以农村和乡镇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工业扩张解决日益凸显的失业问题,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同时重点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多重共线性 异方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承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1.93%。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成为加速实现四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志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SWOT 息烽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先运
The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current methods to measure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forwards a feasible shortcut way to measure,and conducts research and forecast by using the data of Shangdong Province.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测算 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