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8)
2023(10734)
2022(8777)
2021(7821)
2020(6785)
2019(14807)
2018(14717)
2017(28112)
2016(15288)
2015(16812)
2014(16576)
2013(16735)
2012(15611)
2011(13928)
2010(14181)
2009(13422)
2008(13604)
2007(12468)
2006(11368)
2005(10179)
作者
(47148)
(39724)
(39521)
(37263)
(25154)
(19362)
(17528)
(15612)
(15160)
(14180)
(13646)
(13499)
(12851)
(12778)
(12551)
(12018)
(11923)
(11660)
(11607)
(11438)
(10263)
(9849)
(9828)
(9467)
(8994)
(8975)
(8948)
(8877)
(8193)
(8041)
学科
(81736)
(69080)
经济(68989)
(64614)
企业(64614)
管理(53582)
(45902)
农业(30647)
业经(27935)
方法(26968)
(22456)
数学(19542)
数学方法(19380)
(16738)
财务(16731)
财务管理(16716)
企业财务(15814)
中国(15730)
技术(15710)
(15189)
地方(14623)
(14239)
(12685)
(12633)
(12626)
(12410)
(11173)
贸易(11166)
理论(10986)
(10820)
机构
学院(228129)
大学(218300)
(96018)
经济(94229)
管理(91030)
理学(78359)
理学院(77560)
研究(77119)
管理学(76324)
管理学院(75953)
中国(62134)
(61928)
科学(49974)
农业(47806)
(45742)
业大(42833)
(42516)
(40657)
(38546)
研究所(36921)
中心(36373)
财经(33133)
(31131)
(29970)
农业大学(29489)
(28920)
经济管理(27725)
北京(27478)
(27267)
经济学(27217)
基金
项目(152883)
科学(121451)
基金(111348)
研究(108712)
(98509)
国家(97476)
科学基金(84095)
社会(70485)
社会科(66369)
社会科学(66347)
(65312)
基金项目(60094)
自然(56014)
自然科(54697)
自然科学(54680)
自然科学基金(53755)
(51238)
教育(46413)
资助(43963)
编号(43469)
(38449)
(35091)
(34647)
重点(34621)
(33996)
(32982)
成果(32466)
创新(31643)
科研(29486)
课题(29447)
期刊
(119094)
经济(119094)
(64177)
研究(61967)
中国(46814)
农业(43448)
学报(38850)
科学(37649)
管理(34525)
(34156)
大学(29690)
学学(28944)
业经(27289)
(22842)
(21899)
金融(21899)
技术(19638)
经济研究(16130)
财经(15889)
问题(15815)
农村(14181)
(14181)
教育(13980)
农业经济(13916)
(13683)
技术经济(13562)
(13319)
资源(13124)
世界(12940)
业大(11527)
共检索到347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夏智宏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萍  谢忠  周金莲  韩琦  
风灾是湖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对高层建筑施工、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失,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利用湖北省1963~2011年的风灾灾情资料,分析了全省各地风灾灾情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风灾灾情与地理分布相关,全省风灾灾情可分为4个区域带,兴山-保康、宣恩、五峰-宜昌、荆州-公安一带,是风灾灾情出现的最大风险区,其中兴山、长阳两地为最高发频次地区,而鄂西北等地很少出现风灾灾情;其次,这些灾情,季节性较强,93.9%风灾灾情出现在春夏两季,而秋冬两季出现风灾灾情较少;从1963~2011的风灾灾情5个10a统计资料来看,风灾灾情出现增加的趋势,两个高峰年相隔约25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  李薇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壤中砷的特征背景值及其含量范围,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壤砷的区域分布特征及与其它金属元素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波  杜建国  刘雪琪  
【目的】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在总碳排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碳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和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通过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对其进行误差修正,为湖北省未来的碳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1993-2017年湖北省农业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并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发现,湖北省各地市州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最后,综合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2%、2.21%,从总体来看环比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农药、农膜、化肥、农用柴油、翻耕和农业灌溉等所产生碳排放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23%、2.44%、2.40%、3.32%、0.44%和2.32%;通过Kernel密度估计发现,在此样本考察期间内湖北省各地市州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有明显的扩大。湖北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的有:农业碳排放总强度,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灌溉等4类碳源导致的碳排放强度,且当湖北省人均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时,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农业灌溉等4类碳源的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了0.58%、0.59%、0.25%和0.15%,农业碳排放总强度便增加0.19%。【结论】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生产条件和地区发展战略不同,而导致地区间的农业碳排放差距越来越明显。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表明湖北省还处于传统耕作模式向绿色低碳耕作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并且这种发展模式已存在较长时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婕妤  周小娟  万翔  胡尚军  田野  胡江龙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_2、Al_2O_3、TFe_2O_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罗学荣  阳威  舒斯  徐金华  
通过利用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全省27个旅游景区内建设的30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数据,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山区高于东部平原地区,整体呈现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鄂西南地区为全省大气负氧离子最为丰富的地区,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大于春季。从3月开始,负氧离子浓度逐月增加,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凌晨和上午的负氧离子浓度要大于下午和晚上,夜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晴天最大,阴天小于晴天,而雾霾天和小雨天负氧离子浓度均较小;中雨以上降水、闪电活动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华  王勇  万辉  
基于淘宝网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研究方法,分析湖北省C2C电子商务卖家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2C卖家数量主要集聚在武汉、荆州、宜昌、襄阳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80%的网络店铺聚集在30%的城市;十二大行业在各地区的C2C卖家数量差距明显,行业的集聚程度相当高,但行业之间不均衡的差距并不显著;不同行业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服饰、家电、食品、虚拟等行业的比较优势在大部分地区均能体现出来。目前,应积极布局有潜力的行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特色商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大电子商务人才输送力度,实施中心辐射战略,促进湖北省C2C电子商务均衡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婧  梁树柏  许晓光  张金满  于智强  刘伟荣  
基于河北省1961年-2010年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近50年逐日CI值,分析了河北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50年降水量以16.5mm/10年的速度递减,近10年中有7年降水量不足历年均值;各级干旱年均出现日数均为南多北少,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最多,张家口北部最少;四季中春旱最重,夏旱最轻,除夏旱为东北低、西南高外,其他时段均为北低南高的特点;近20年中有16年出现重、特旱覆盖率为100%,夏季出现大范围重、特旱的年份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大范围干旱增长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刘璐   成丹  
为更好的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的不利影响,构建了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 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 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 d。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娟  李仁东  徐兴建  
湖北省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我国血防工作的重点区域。近些年来,虽然湖北省的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疫情仍时有发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由于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环节,灭螺、控螺就成为血防工作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此,对湖北省近期钉螺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制图与空间分析,对于确定灭螺、控螺的重点区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首先收集整理了湖北省血吸虫年报及各县市的查灭螺资料,并利用软件ArcGIS软件将钉螺螺情数据导入数据库,建立湖北省钉螺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绘制了钉螺空间分布图,然后对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省内钉螺及钉螺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光智  黄晓华  黄霞  宋国强  
根据多年来对湖北省酸雨的监测结果,报道了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北省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和四川盆地以东的鄂西地区,降水的H+浓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酸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两季。对降水中各离子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致酸物质以SO2为主,各地的制酸机制和酸性物质来源与当地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气象条件有关。由于接地逆温、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在湖北东西部地区的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降水的酸性物质来源有大气输送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两种,西部地区降水中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局地污染源排放为主。对1996~2000年的酸雨量比率和酸雨检出率进行Daniel趋势检验表明:湖北省的酸雨范围在逐渐扩大,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少强  汤崇军  郑太辉  陈晓安  何小武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降雨不均发生的干旱问题已严重威胁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探究江西省干旱特征为防灾抗旱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江西省15个气象台站1957~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指标,分别计算了不同季节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得到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江西省不同站点的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江西省各地区夏旱和秋旱频发,以7~11月伏秋旱最为严重;(2)春旱主要发生在赣南,夏旱高发地区主要在鄱阳湖平原和赣州南部,全省只有较少地区秋旱轻微,其他大部分地区秋旱较为严重,冬旱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年中赣州都是干旱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江西省干旱重灾区;(3)江西省与各子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旱和秋旱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仅赣南地区干旱强度略有减小;夏旱呈降低趋势;冬季干旱范围虽有增加趋势,但干旱强度有减轻的趋势;赣南地区干旱情况总体呈减弱的趋势,仅冬季干旱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马德栗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1960-2008年冬季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湖北省地方标准《冷冬等级》和自定义的冷冬指数,详细分析了湖北省1961-2008年间单站、分区、全省性(强、弱)冷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灾害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冷冬频率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经向分布特征,强冷冬频率则呈南少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全省大部单站冷冬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以1986年为界,前期(1961-1985年)冷冬事件频率较高,后期(1986-2008年)冷冬频率显著下降;48a中全省性冷冬共发生13次(年),其中强冷冬(寒冬)共发生9次(年),集中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每次冷冬事件均对农业、交通、电力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