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4)
- 2023(15845)
- 2022(13617)
- 2021(12600)
- 2020(10324)
- 2019(23582)
- 2018(23526)
- 2017(44366)
- 2016(24300)
- 2015(27195)
- 2014(27310)
- 2013(27160)
- 2012(25429)
- 2011(23055)
- 2010(23228)
- 2009(21274)
- 2008(20428)
- 2007(18173)
- 2006(16276)
- 2005(14130)
- 学科
- 济(102000)
- 经济(101898)
- 业(64981)
- 管理(63353)
- 企(48134)
- 企业(48134)
- 方法(40320)
- 农(38167)
- 数学(34031)
- 数学方法(33674)
- 中国(30423)
- 地方(29193)
- 农业(25651)
- 业经(25051)
- 学(23265)
- 财(22544)
- 制(17949)
- 环境(16742)
- 贸(16658)
- 贸易(16643)
- 发(16280)
- 易(16034)
- 理论(15718)
- 和(15619)
- 银(15472)
- 银行(15425)
- 技术(15350)
- 融(15127)
- 金融(15126)
- 行(14906)
- 机构
- 学院(345050)
- 大学(343237)
- 管理(135136)
- 济(133667)
- 经济(130470)
- 研究(122123)
- 理学(116289)
- 理学院(114839)
- 管理学(112870)
- 管理学院(112242)
- 中国(90638)
- 科学(78365)
- 京(74669)
- 农(64441)
- 所(62173)
- 财(60018)
- 研究所(56778)
- 中心(55894)
- 业大(54440)
- 江(53325)
- 范(50228)
- 师范(49756)
- 农业(49335)
- 北京(47329)
- 财经(47208)
- 院(44454)
- 州(43031)
- 经(42818)
- 省(40609)
- 师范大学(40372)
- 基金
- 项目(237642)
- 科学(186582)
- 研究(174010)
- 基金(170275)
- 家(149058)
- 国家(147737)
- 科学基金(126147)
- 社会(108503)
- 社会科(102470)
- 社会科学(102444)
- 省(95759)
- 基金项目(91788)
- 自然(82049)
- 自然科(80043)
- 自然科学(80025)
- 划(79318)
- 自然科学基金(78558)
- 教育(78553)
- 编号(72023)
- 资助(69029)
- 成果(57990)
- 发(55057)
- 重点(53716)
- 部(51185)
- 课题(50154)
- 创(48653)
- 创新(45312)
- 科研(45253)
- 国家社会(43814)
- 发展(43556)
- 期刊
- 济(156457)
- 经济(156457)
- 研究(102227)
- 中国(72280)
- 农(62833)
- 学报(56529)
- 科学(54052)
- 管理(47415)
- 农业(42881)
- 大学(42627)
- 财(42060)
- 教育(41443)
- 学学(40095)
- 融(30947)
- 金融(30947)
- 业经(29145)
- 技术(29110)
- 经济研究(22859)
- 财经(21460)
- 问题(20346)
- 业(20262)
- 图书(18752)
- 资源(18364)
- 经(18226)
- 科技(17586)
- 版(17170)
- 理论(16169)
- 技术经济(16074)
- 现代(15342)
- 商业(15252)
共检索到51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江敏 魏雨楠 郝婧男 张佳泋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演化特征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提质升级。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2011—2019年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实际测量。研究发现:1)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并由波动发展期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期;2)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区域变化特征不一;3)湖北省乡村旅游呈现四周向内部扩散的空间发展趋势,并最终形成东、西部发展水平高、中部发展水平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先向东南再向西最后向东的时空演化过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化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寒 张兰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究碎片式历史地段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耦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湖北省的历史地段价值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碎片式历史地段 乡村旅游 耦合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寒 张兰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究碎片式历史地段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耦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湖北省的历史地段价值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碎片式历史地段 乡村旅游 耦合理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敬桂 王增敏
本文依据湖北省乡村旅游实地调查,运用在旅游业广泛应用的重要性——绩效分析方法(即IPA),对影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因子的IPA分析,得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喜忧参半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服务质量 IPA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春霞 徐秀玉 邱乐怡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由快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有对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成果大多是基于资源供给或游客需求视角,鲜有从基于经营者视角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展开的探讨。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经营者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展开调研,进而探讨其困境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广州市乡村旅游存在开发保护不深、经营管理不力、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基本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调动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经营等对策。本研究对推进广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特征 高质量发展 优化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王林 宋慧冰 熊剑平
乡村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四季赏花资源丰富,千湖之省水乡风光典型,乡村文化深远且地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并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分类 评价 湖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菊新 史瑞芳 木合搭尔·阿布都热西提
以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率二元差异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呈现波动性特征,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了深化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等缩小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城乡发展差异 时空特征 成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珍堂
"十二五"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仍在欠发达地区。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和概括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性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欠发达地区 乡村旅游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娟 王刚 刘琴 伍昌友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历史文献查阅法和时间断面法,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展期和明清繁盛期的三个阶段;空间格局呈集聚、均衡性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以鄂西南为高值聚集区,鄂东北为中值聚集区,鄂东南为低值聚集区,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与湖北地貌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流域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距河流15 km范围内;高程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集聚在山地,并大致经过了“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发展的时序性;类型特征呈现农耕型偏鄂西南分布,商贸型呈沿边型分布,军事型偏鄂东北分布和工艺型偏鄂东南分布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时空特征 村落类型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芬
[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芳
文章以湖北省鄂东红色地区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模型,以薄刀锋旅游区、天台山旅游区、龙凤山生态园区、东坡赤壁景区、大别山风景区和黄梅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鄂东红色地区为代表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其次通过乡村旅游地区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对鄂东红色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梅现代农业园区在鄂东红色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排名最高,大别山风景区最低。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群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长阳县都镇湾镇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步入了一个健康、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存在经济实力较弱、优势资源未被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发展不够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特提出长阳县都镇湾镇发展乡村旅游和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小城镇建设 湖北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强 李秋哲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法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序动态测度,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差异测度以及集聚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提升-下降-恢复”三个阶段,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良好。②10年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12-2019年,由京津、长三角领先发展,逐步转变为东部沿海到内陆递减;2020年,疫情冲击下呈现抱团发展;2021年,形成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③整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回落”态势;地区内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差异是地区内差异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差异扩大趋势明显。④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呈波动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稳定性较强,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西部与东北地区呈现低值集聚,中部地区江西、安徽已完成“低-高”集聚向“高-高”聚集态势转变,西部地区云南完成了“低-低”集聚向“高-低”集聚态势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