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9)
2023(8511)
2022(7041)
2021(6391)
2020(5081)
2019(11191)
2018(10985)
2017(20494)
2016(11206)
2015(12403)
2014(12248)
2013(12218)
2012(11437)
2011(10453)
2010(10688)
2009(10089)
2008(9944)
2007(9022)
2006(8181)
2005(7144)
作者
(32981)
(28025)
(27573)
(26547)
(17551)
(13503)
(12364)
(10780)
(10646)
(9975)
(9736)
(9513)
(9121)
(8792)
(8727)
(8562)
(8177)
(8026)
(7961)
(7944)
(7121)
(6942)
(6688)
(6609)
(6269)
(6259)
(6242)
(6122)
(5601)
(5519)
学科
(45929)
经济(45840)
(33960)
管理(31879)
(27854)
(22592)
企业(22592)
农业(18808)
(15188)
(14748)
业经(14743)
中国(14612)
方法(13950)
地方(13888)
数学(12194)
数学方法(12090)
(9934)
(9920)
(8419)
环境(8379)
(8095)
银行(8083)
农业经济(8050)
(7944)
金融(7942)
体制(7854)
(7773)
人口(7524)
(7276)
制度(7268)
机构
学院(163025)
大学(160424)
(67550)
经济(65909)
管理(59763)
研究(59162)
理学(51049)
理学院(50397)
管理学(49557)
管理学院(49259)
中国(45148)
科学(35571)
(34159)
(33972)
(32935)
(30002)
中心(28028)
(27587)
研究所(26968)
财经(25642)
业大(25628)
农业(25213)
(23576)
(23075)
(22959)
师范(22784)
经济学(21098)
(20979)
(20695)
北京(19767)
基金
项目(111107)
科学(88802)
研究(82912)
基金(81181)
(70347)
国家(69671)
科学基金(59985)
社会(55115)
社会科(51877)
社会科学(51866)
(46864)
基金项目(43810)
自然(36968)
(36789)
教育(36405)
自然科(36017)
自然科学(36008)
自然科学基金(35346)
编号(33590)
资助(30803)
成果(27394)
(26630)
重点(25588)
(25351)
(24460)
课题(23889)
(22822)
国家社会(22812)
(21773)
创新(21470)
期刊
(84842)
经济(84842)
研究(50417)
中国(38350)
(37628)
(26050)
科学(25856)
学报(25629)
农业(24524)
大学(20630)
管理(20119)
学学(19818)
(17507)
金融(17507)
业经(17044)
教育(14609)
财经(12529)
技术(11767)
经济研究(11110)
问题(11070)
(10645)
资源(9964)
(9901)
(9796)
农村(9765)
(9765)
农业经济(9450)
社会(7700)
科技(7650)
经济问题(7636)
共检索到253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家兴  高喆  滕媛媛  王山海  顾江  
探究2008-2016年湖北省各县域乡村地域人口外流的空间特征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湖北省乡村人口外流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研究期内外流比例呈全面上升趋势,人口外流高值区从东部向西部扩展,乡村人口外流比例与其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外流目的地为省外的人口比例显著降低,省内流动的比例表现出增高趋势;乡村人口外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利用"推—拉"理论从家庭综合理性角度较好地解释,并根据机制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卫华  高涛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对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农村居住点,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自然环境特征,从市域和县域尺度,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和乡村聚落平均人数系统分析该省乡村聚落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湖北省乡村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水域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的地区集聚,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2)中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孝感市和黄冈市,孝感市云梦县、应城市、孝昌县,黄冈市团风县和浠水县的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其中云梦县最高,为0. 447个/km~2。西部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其中老河口市分布密度最高,为0. 21个/km~2。(3)各省级直管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乡村聚落的规模各异。其中孝感市的分布密度最高为0. 328个/km~2,其次是天门市,平均分布密度为0. 289个/km~2,但聚落规模较小。神农架林区以发展林业为主,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仅为0. 021个/km~2。[结论]基于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中东部地区乡村聚落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向农业产业化迈进。针对乡村聚落规模比较小的地区,向中心村集聚,提高资源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芬  
[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珊   徐琪   陈熙元  
文章基于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选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人口老龄化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讨2000—2020年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实现了由年轻型到深度老龄化的转变;湖北省县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程度先减弱后增强;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呈现不规律移动,在钟祥市和天门市之间迁移,重心移动速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据单因子探测结果可知,人口死亡率是影响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大因子;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交互作用对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解释能力最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江敏  魏雨楠  郝婧男  张佳泋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演化特征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提质升级。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2011—2019年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实际测量。研究发现:1)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并由波动发展期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期;2)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区域变化特征不一;3)湖北省乡村旅游呈现四周向内部扩散的空间发展趋势,并最终形成东、西部发展水平高、中部发展水平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先向东南再向西最后向东的时空演化过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家兴  顾江  孙建伟  罗静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生态空间明显萎缩;(2)三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空间破碎度上升;(3)三生空间结构变动特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例提高、生态空间比例明显降低,但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变动幅度逐次下降。研究结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基础上,加强空间管制措施,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幸丽君  杜赛南  孙桂英  陈全  
本研究基于百度迁徙、百度指数、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元流数据,构建多维城市联系强度矩阵,从网络节点、层级及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综合测度多维流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关联性,并选取企业发展、交通可达、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五类影响因素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探析多维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不同要素作用下的城市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武汉均处于独立核心地位,天门、潜江、仙桃及神农架林区等均处于较低层级,且不同联系网络的整体联系密度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综合流>人流;②资金网络和其他网络之间关联性均较强,其中与物流网络在核心边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共性,而信息网络和人流网络的关联度较小;③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是多维网络产生共性的主要原因;交通可达、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其中,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最显著,社会服务因素影响相对最弱。最后基于本研究结论,为湖北省域空间规划的重点方向提出了若干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璐璐   牛磊   赵一夫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持续且大规模外流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囿于村庄人口外流异质性,引入分类视角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人口外流相对强度与人口外流距离两指标,将村庄细分为发展型、跨越型、带动型与危机型四类;并利用福建、河北、江苏、陕西4省村庄调研数据,深入解析不同人口外流村庄的治理困境和治理需求;最后分类提出可自身适配、可同类推广的治理路径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精准化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胜坤  张毅  闫欣  牛利强  汪洋洋  曹娟  
以200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分布、规模和形状3方面对秦巴山区的竹溪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并分析不同地形梯度下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竹溪县乡村聚落为集群分布,拥有多条核密度高值分布带,表现出"中东部密集、北部次密集、南部密集程度较低"的特征;2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出"北部较大,中、南部偏小"的分布格局;3乡村聚落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较高,总体上看,中部和南部聚落斑块的不规则程度高于北部。南—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均质性最佳,东—西和东南—西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大;4地形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娟  王刚  刘琴  伍昌友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历史文献查阅法和时间断面法,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展期和明清繁盛期的三个阶段;空间格局呈集聚、均衡性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以鄂西南为高值聚集区,鄂东北为中值聚集区,鄂东南为低值聚集区,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与湖北地貌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流域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距河流15 km范围内;高程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集聚在山地,并大致经过了“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发展的时序性;类型特征呈现农耕型偏鄂西南分布,商贸型呈沿边型分布,军事型偏鄂东北分布和工艺型偏鄂东南分布的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隆玲  武拉平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沈茂英  杨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挂,乡村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城镇。乡村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的常态,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当下和今后乡村工作之重点。本文认为,乡村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乡村老年人口具有规模大、增长快、以留守老人为主等特点,呈现出较高比例的社会劳动参与率、较低比例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较高比重的高隔代照料负担等特点,生存危机凸显、生存风险加大。为此,应从公共政策和制度上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与老年人口养老保障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辉  李录堂  黎东升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42个自然村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人力资本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不高;学校教育和劳工迁移作用大,已基本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接受培训的需求较大,但无人“埋单”;农民医疗保健投入严重不足。笔者认为政府应承担起主要的责任,重视并切实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艳  罗毅  于婧  陈芳  
借助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测算了1999—2011年湖北省17个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湖北省耕地压力呈弱倒"U"型,根据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持续拉升区、和缓保持区、平稳下降区;1999—2011年的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耕地压力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2001年Moran’s I值最高,2005年Moran’s I值最低;2011年17个单元的局部自相关指数表明湖北省各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在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集聚或分异特征,尤其是以武汉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湖北省耕地压力的热点(高峰)地区。研究结果对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王林  宋慧冰  熊剑平  
乡村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四季赏花资源丰富,千湖之省水乡风光典型,乡村文化深远且地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并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