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6)
- 2023(10174)
- 2022(9282)
- 2021(8816)
- 2020(7428)
- 2019(17265)
- 2018(17290)
- 2017(33284)
- 2016(18452)
- 2015(20796)
- 2014(20757)
- 2013(20654)
- 2012(19168)
- 2011(17068)
- 2010(16892)
- 2009(15273)
- 2008(14558)
- 2007(12432)
- 2006(10900)
- 2005(9266)
- 学科
- 济(71834)
- 经济(71756)
- 管理(49520)
- 业(48405)
- 企(39201)
- 企业(39201)
- 方法(33806)
- 数学(29335)
- 数学方法(28994)
- 农(21251)
- 地方(19662)
- 学(17436)
- 中国(17079)
- 财(16320)
- 业经(15960)
- 农业(14630)
- 理论(11842)
- 环境(11820)
- 技术(11818)
- 和(11730)
- 贸(11499)
- 贸易(11493)
- 制(11251)
- 易(11074)
- 务(10165)
- 财务(10101)
- 财务管理(10085)
- 划(9851)
- 地方经济(9804)
- 教育(9665)
- 机构
- 大学(256993)
- 学院(256731)
- 管理(103184)
- 济(94451)
- 经济(92175)
- 理学(90288)
- 理学院(89223)
- 研究(87570)
- 管理学(87495)
- 管理学院(87072)
- 中国(61168)
- 科学(59489)
- 京(55150)
- 农(50518)
- 所(45692)
- 业大(45462)
- 研究所(42329)
- 财(41015)
- 农业(40179)
- 中心(39504)
- 江(37955)
- 范(34964)
- 师范(34589)
- 北京(34109)
- 财经(33287)
- 院(31355)
- 州(30741)
- 省(30389)
- 经(30233)
- 技术(28470)
- 基金
- 项目(186845)
- 科学(144744)
- 基金(132986)
- 研究(132625)
- 家(118051)
- 国家(117078)
- 科学基金(99034)
- 社会(79958)
- 省(76749)
- 社会科(75513)
- 社会科学(75488)
- 基金项目(72580)
- 自然(67516)
- 自然科(65885)
- 自然科学(65866)
- 自然科学基金(64637)
- 划(63508)
- 教育(60413)
- 编号(54602)
- 资助(54324)
- 成果(43291)
- 重点(42170)
- 发(40381)
- 部(39912)
- 创(38899)
- 课题(37689)
- 创新(36280)
- 计划(36279)
- 科研(36023)
- 大学(33694)
- 期刊
- 济(101836)
- 经济(101836)
- 研究(71217)
- 学报(48307)
- 中国(47449)
- 农(46382)
- 科学(42044)
- 管理(35405)
- 大学(34964)
- 学学(33057)
- 农业(32876)
- 财(29085)
- 教育(28950)
- 技术(21928)
- 融(17710)
- 金融(17710)
- 业经(17540)
- 业(16736)
- 财经(15034)
- 经济研究(14694)
- 图书(14664)
- 科技(14460)
- 业大(13639)
- 资源(13558)
- 问题(13288)
- 理论(12915)
- 版(12911)
- 经(12610)
- 技术经济(12256)
- 实践(12172)
共检索到36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邹娟 胡承孝 巩细民 鲁君明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
关键词:
水稻土 养分 吸附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巩细民 胡承孝 邹娟 李小坤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土 土壤肥力 养分状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高彦征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类型土壤对K+的吸附特征,探讨了溶液K+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对土壤吸附K+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K+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浓度升高而增加,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可同时被吸附,对K+吸附的机制有电性作用和矿物对K+的选择性吸附;(2)pH值升高,K+的吸附量增加,在供试pH范围内,增幅为21.3%~40.2%,单位pH变化对K+吸附量的影响为0.59~1.43mmol/kg;(3)离子强度由0.01增至0.20时,K+吸附量降低22.5%~55.4%;(4)以上因子的影响程度因土壤而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敏 周伟军 王翠红 卜思怡 施强
采用振荡平衡法,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湖南5种潴育水稻土(黄泥田、河沙泥、麻沙泥、紫泥田和红黄泥)水耕表层(A,0~25 cm)和水耕氧化还原层(B,>25~50 cm)土壤对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砷的等温吸附数据;比较Langmuir方程拟合得出的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Xm)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B层土壤的Xm和对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分别是A层土壤的1.2倍和6.3倍,B层的变异系数大于A层的;黄泥田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最强,麻沙泥和红黄泥的较弱;在土壤pH4.97~6.68时,Xm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对砷吸附的86%的变异可以用全铁含量解释。5种母质潴育水稻土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有较大差异,土壤全铁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雄德 傅桂平 胡一凡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难风化钾矿物 有效钾贮量 土壤钾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李孝良
研究收集了湖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共50个,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有效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其顺序为:石灰岩>灰紫红色砂页岩>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Q4)>第四纪红色粘土(Q3、Q2)>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研究发现,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粗略指示土壤供硅能力。根据母质和pH特征判断,湖北省缺硅水稻土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来 李玲 邢付英 郑京津 王利民
在比较分析湖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对其森林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地区经济越发达,其资源价值越高;湖北不同地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相差较大,每公顷资源经济价值量从1 000元到18 000元不等,资源价值年增长量最大相差10倍以上;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分为3种价值类型:Ⅰ类为高价值区,每公顷资源价值量达8 000元以上,Ⅱ类为一般价值区,为2 500~8 000元,Ⅲ类为低价值区,每公顷资源价值量在2 500元以下,不同经济价值类型区应采取不同的资源保护和发展对策;森林生态资源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投入使资源再生产与社会经...
关键词:
湖北省 森林生态资源 经济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刘志芳 周灿 肖刚 薛襟祺 王学奎
利用83对SSR分子标记,对81份茅苍术、5份白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考察86份材料的表型数据、药用品质、构建化学指纹图谱,探究不同材料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同时结合表型性状、药用品质与化学指纹图谱分析,为茅苍术的育种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8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占97.1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遗传距离是0.63(此时可将茅苍术与白术完全分开);对同居群材料进行群体结构遗传分析,发现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而不是群体间;供试材料的表型数据与药用品质数据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倒4叶长与倒4叶宽、茎秆颜色、茎粗、株高之间、叶裂深度和上部分枝数之间、茎秆颜色和茎秆形状之间、茎粗和上部分枝数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秆形状与下部分枝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Q值与苍术素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β-桉叶醇含量与醚浸出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HPLC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以及共有峰峰面积量化后的聚类分析,供试材料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0~1.00,白术与茅苍术的相似度达到0.89。结果表明:茅苍术与白术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且茅苍术的遗传基础更加复杂,两者在活性成分间存在较大差异,但茅苍术材料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可从基因层面区分茅苍术和白术2个不同的品种,同时为筛选、鉴定高产、优质、抗病、高活性成分的茅苍术栽培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懿慧 贺立源
使用GIS技术,以分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研究湖北省近年水稻生产状况。综合气象资料、地形数据、水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气候指标,划分出湖北省水稻适宜性种植区域;根据各县(市、区)区域水稻实际生产数据,分早、中、晚稻划定出水稻生产的高、中和低产区域;测算湖北省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7 000~22 000kg/hm2,光温生产潜力可利用度为33.06%~78.30%。按照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农业气候利用一致性原则研究表明:湖北省水稻综合生产潜力为317.42万t。该研究结果和建立的数据库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湖北省水稻种植、生产和实施系列高产科技工程项目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该研究方法,能够扩展用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新建 陶建平
文章根据农作物生产风险程度大致类似的原则,运用主导指标法,以开展水稻区域产量保险为背景,选取水稻单产变异系数,水稻单产减产超过10%和20%的概率等5个主导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北水稻生产县市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水稻生产风险表现了高度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主导指标 风险区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妍 朱晓龙 丁咸庆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重金属 镉 铜 形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王芳 潘根兴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理)对Cu2+吸附均符合Freund lich方程。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黏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游离氧化铁是影响Cu2+吸附的主要因素。各微团聚体颗粒Cu2+吸附量之和小于原土。微团聚体颗粒吸附磷后,Cu2+吸附量显著增加,以粉砂级最显著。砂粒级、粗粉砂级和粉砂级吸附磷后Cu2+解吸率减小,而黏粒级Cu2+解吸率略增加。原土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苏清实 蔡福民 何正武
从湖北8个地区46个县市广泛采样分离纯化获得208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当前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强弱数量变化为主的0、Ⅰ、Ⅱ、Ⅲ和Ⅳ致病型,其中第Ⅳ致病型是流行优势致病型。按行政区域以及按水稻的种植区划,比较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情况,表明不同区域各致病型的流行强度不一致。强毒力的第Ⅳ致病型菌的多少,与水稻的复种指数关系不大,而同稻区土壤母质及其酸碱度密切相关。在偏碱性的沉积土稻区,第Ⅳ型强毒株比例很多,如江汉平原稻区,第Ⅳ型菌株占63.0%,而酸性粘土稻区,如鄂东北丘陵岗地,第Ⅳ型菌株仅占20%。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型,湖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实 刘颖 宋宝辉
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评价指标,探究了湖北省1996—2014年不同类型水稻技术相对推广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分析影响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结构比重最大;2)受育秧栽培技术与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的共同作用,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逐步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布局。其中,育秧栽培技术相对推广率历经初始的全面提升到近些年大面积回落,最终向鄂西北等山地农业区聚集,而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偏高区则逐渐向鄂西南等水稻种植规模较大地区聚集;3)农技承包人员有效密度与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种植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户经营规模以及分属丘陵平原农业区均对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优化农业技术特性、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完善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和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