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4)
- 2023(8419)
- 2022(7512)
- 2021(6961)
- 2020(6300)
- 2019(14654)
- 2018(14851)
- 2017(28142)
- 2016(16167)
- 2015(18691)
- 2014(19288)
- 2013(18816)
- 2012(17779)
- 2011(16157)
- 2010(16493)
- 2009(15497)
- 2008(15505)
- 2007(14244)
- 2006(12106)
- 2005(10818)
- 学科
- 济(66817)
- 经济(66751)
- 管理(42743)
- 业(39822)
- 方法(34846)
- 企(31706)
- 企业(31706)
- 数学(31331)
- 数学方法(30869)
- 农(18471)
- 财(16483)
- 中国(16348)
- 学(16278)
- 地方(13857)
- 制(13087)
- 业经(12073)
- 农业(11669)
- 理论(11514)
- 贸(11496)
- 贸易(11495)
- 易(11103)
- 和(10397)
- 银(10124)
- 银行(10085)
- 融(9782)
- 金融(9774)
- 务(9734)
- 财务(9690)
- 财务管理(9662)
- 体(9647)
- 机构
- 学院(235161)
- 大学(234946)
- 济(90115)
- 经济(87965)
- 管理(86636)
- 研究(81495)
- 理学(74365)
- 理学院(73452)
- 管理学(71612)
- 管理学院(71199)
- 中国(60861)
- 科学(54675)
- 京(50892)
- 农(49770)
- 所(44213)
- 财(41297)
- 业大(41228)
- 研究所(40471)
- 农业(39960)
- 中心(38057)
- 江(36867)
- 财经(32375)
- 北京(31885)
- 范(31272)
- 师范(30847)
- 经(29206)
- 州(28940)
- 院(28761)
- 技术(28119)
- 省(27613)
- 基金
- 项目(156872)
- 科学(120637)
- 基金(110592)
- 研究(109969)
- 家(98107)
- 国家(97291)
- 科学基金(81231)
- 社会(65577)
- 省(64450)
- 社会科(61882)
- 社会科学(61857)
- 基金项目(58080)
- 自然(54626)
- 划(53841)
- 自然科(53364)
- 自然科学(53347)
- 自然科学基金(52365)
- 教育(52285)
- 资助(47362)
- 编号(46053)
- 成果(38084)
- 重点(36059)
- 部(33951)
- 发(33578)
- 课题(33069)
- 创(31776)
- 计划(31311)
- 科研(30673)
- 创新(29763)
- 大学(28500)
共检索到346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万正 梅书棋 徐子清 吴金英 孙华
通过对湖北白猪新系90头样本的活体性状的9个变量与胴体性状的10个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了决定两组性状间相关关系的三对典型变量。湖北白猪活体性状与胴体性状之间的相关主要是由:腹围、臀宽及活体膘厚与板油率密切相关,胸围、臀宽、臀长、臀围与屠宰率及后腿比例密切相关,体长、胸围与瘦肉率和肥肉率间的较强相关所决定的。分析表明:湖北白猪新品系具有前胸开阔,腹部紧凑,臀部丰满,背膘薄的特点。选育中要加强胸围选择,注意保持适宜的体长。可以依据3个活体性状典型变量的信息利用达到改良胴体性状的目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书棋 胡华 李勇 孙华
利用湖北Ⅵ系继选育群1990~1997年生长和胴体性能测定资料,对湖北白猪生长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遗传力的估计范围内,生长性状各组分间表现为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胴体性状各组分间表现为中到低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生长性状应注重和6月龄重的选择,胴体性状表现为多基因或基因组控制且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应采取综合性状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龙梅 郭玲 刘玉兰 付书林 陈洪波 张晶 邓昌彦
以梅山猪、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筛选出MRKN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并进行PCR-RFLP验证,利用PCR-Bst UI-RFLP对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85头)DNA样品酶切分型,将分型结果与猪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猪MRKN3基因编码区有7个SNPs,分别为293C>G、361G>A、497G>A、630G>A、678T>C、1376C>T、和1407T>A;其中678T>C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外不同猪种中存在差异;猪MRKN3基因678T>C位点与内脂率及臀部膘厚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力 江宵兵 王长康
【目的】探讨福建闽清毛脚鸡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为闽清毛脚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闽清毛脚鸡的8个体尺性状(体斜长、胸宽、胸深、胸角、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和7个屠体性状(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瘦肉质量)进行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年公、母鸡体质量分别为2 350.60和2 063.80 g,公鸡的体尺(除胸角外)和屠体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母鸡。体尺与屠体性状呈不同程度的表型相关,其中以胸深与屠体质量的相关性最高。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间的第1和第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和0.895,均达到极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力 肖天放 邵良平
对长白母猪的7个体尺性状和5个繁殖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间的第1和第2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881,占总相关信息的91.2%.分析还表明:母猪的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存在相关关系;母猪的体重、腹围、乳头数和体高对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起主要作用,对母猪的早期选择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
关键词:
长白猪 体尺性状 繁殖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柳小春 肖调义 何伟光 马海明 刘鑫 刘峰 何俊
【目的】研究猪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多态性,各多态位点对猪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影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PIT1、HDAC1、IGF2基因在不同品种酶切位点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生长与胴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PIT1基因C等位基因、HDAC1基因G等位基因、IGF2基因A等位基因均有显著提高生长的效应,达100kg活重所需时间一般可缩短6~9d。PIT1基因C等位基因、HDAC1基因G等位基因、IGF2基因A等位基因提高瘦肉率3~5个百分点、背膘厚降低2~3mm,生长性能指数得到相应提高。【结论】上述基因的有利等位基因有可能在选种中作为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月云 孟云 周晓明 余大华 朱卫华 薛玮玮 张晓东 殷宗俊
选择体重90 kg左右的安庆六白猪80头,公猪去势(40头),母猪不去势(40头),研究了性别对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相比,胸围和腹围分别提高了4.17%(P<0.05)和5.09%(P<0.05);剪切力提高了48.19%(P<0.01)。母猪组与公猪组相比,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提高了15.34%(P<0.01)和7.04%(P<0.01);平均背膘厚和脂率分别降低了10.07%(P<0.01)和7.18%(P<0.01)。性别对安庆六白猪体尺性状和肉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对胴体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安庆六白猪 体尺性状 胴体性能 肉质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桂琼 姜勋平 熊远著 邓昌彦 屈彦纯
134头F2 代杂种猪 (大白×梅山 )在平均体重 88kg时屠宰。用分布在 1、 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个体基因杂合度 ,分析 1 3个胴体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屠宰率、胴体重、花油率、板油率、腰部膘厚、胸部膘厚、肩部膘厚、皮率、瘦肉率和脂肪率在各个体基因杂合度 (hi)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胴体长、眼肌面积和骨率在各hi 水平间差异显著 ,hi 小于 0 6时皮率与骨率随hi 增加逐渐降低 ,大于 0 6时随hi 增加而增加 ,而瘦肉率的变化趋势与皮率和骨率恰恰相反。眼肌面积随hi 增加而上下波动。胴体长则随hi 水平...
关键词:
猪 杂种优势 杂合度 胴体性状 微卫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清义
对1988~1992年淮南猪育肥与胴体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猪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等的遗传力较高(0.629~0.723);宰前活重和屠宰率的遗传力较低,分别为0.174和0.173,板油比例、花油比例及肥肉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603、0.574和0.243.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值与国内外资料有很多不同特点,反映了淮南猪边长边肥、体型短宽的品种特性.
关键词:
猪 育肥与胴体性状 遗传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雪蕾 刘榜 彭勇波 刘雪颖 张庆德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及其杂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其对胴体性状的影响。猪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n=24)、瑞典长白猪(n=26)、英国大白猪(n=23)、长大通(n=43)、大长通(n=40)存在多态分布,在长白猪中只有AA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析表明国外品种中CC基因型频率低于国内地方品种;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背膘厚、肩部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C是胸腰椎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的增效等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博洋 孟纪伦 邱峥艳 芦春艳 秦立红 张国梁 赵志辉
采用PCR-SSCP方法对58头草原红牛钙激活中性蛋白酶3基因(CAPN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外显子1存在三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发现,在外显子1的124位存在碱基突变,由原来的A突变为G,氨基酸水平由天冬氨酸Asp变为天冬酰胺Asn,此SNP位点在此前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经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等位基因A占优势地位,且三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CAPN3基因此位点的多态性对该牛群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大理石花纹这三个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这将为CAPN3作为牛肉肉质性状候选基因提供进一步依据。
关键词:
草原红牛 CAPN3 多态性 胴体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亮 黄瑞华 李开桢 邱新深 于传军 黄春玲 王蒙 周波 王钧顺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 HinfⅠ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 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 mm)(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龙 朱方俊 王彦 兰茜 吕荣平 刘益平 朱庆
【目的】研究FATP1基因多态性与优质肉鸡屠体性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加快育种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381只大恒优质鸡FATP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进行群体遗传学检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对多态性与屠体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FATP1P3和P4两个位点上分别存在3种多态以及9种单倍型组合。P3位点不同基因型对活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和腿肌重有显著影响,P4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腿肌重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9种单倍型组合AAMM、AAMN、AGMM、AGMN、AANN、AGNN、GGMM、GGMN和GGNN的频率分别为0.538、0.052、0.265、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习会 夏东 高勤学 徐金先 王玉龙 周庭辉 高志伟 陆天水 陈杰
将 12 0头育肥后期杜× (长×梅 )去势三元杂交商品猪均分为 3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组Ⅰ )、基础日粮 + 30 0mg·kg-1半胱胺 (组Ⅱ )、基础日粮 + 6 0 0mg·kg-1半胱胺 (组Ⅲ )。结果表明 ,组Ⅲ胴体瘦肉率比组Ⅰ和组Ⅱ分别高 1 5 2和 1 77个百分点 ,胴体中骨骼比率高 1 5 6和 0 5 3个百分点 ,脂肪比率低 2 6 5和 2 6 9个百分点 ,6和 7肋膘厚降低 0 5 9和 0 2 9cm ,差异均显著 (P
关键词:
半胱胺 猪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晨 张兴 张善文 李玉莲 吴买生 彭英林
以巴克夏和大约克猪为对照,比较沙子岭、1/2沙子岭(巴克夏×沙子岭)(巴沙)、1/4沙子岭(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探讨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性状指标随着沙子岭猪血缘含量的减少逐渐升高,而平均背膘厚、皮厚、肥肉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巴沙猪的主要胴体指标水平与瘦肉型巴克夏和大约克猪的接近;在肌肉品质方面,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以沙子岭或巴克夏猪的最高,大约克猪的最低,而滴水损失和水分含量则是大约克猪的最高;大巴沙、巴沙、沙子岭、巴克夏、大约克猪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和依次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升高;沙子岭猪的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猪的(P<0.01);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CAT1)表达水平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氨基酸含量与CAT1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子岭猪血缘猪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大巴沙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说明大巴沙猪的肉质风味和肌肉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前期肥育性能和毛色一致性等因素,大巴沙猪是湘沙猪配套系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