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8)
- 2023(4388)
- 2022(3584)
- 2021(3417)
- 2020(2844)
- 2019(6293)
- 2018(6093)
- 2017(11653)
- 2016(6464)
- 2015(7040)
- 2014(7027)
- 2013(6971)
- 2012(6685)
- 2011(6012)
- 2010(5928)
- 2009(5228)
- 2008(5156)
- 2007(4459)
- 2006(3872)
- 2005(3501)
- 学科
- 济(23766)
- 经济(23741)
- 业(15046)
- 管理(14921)
- 企(10568)
- 企业(10568)
- 方法(9690)
- 学(9524)
- 数学(8427)
- 数学方法(8323)
- 农(7868)
- 地方(7647)
- 财(5750)
- 农业(5535)
- 土地(5339)
- 中国(5247)
- 环境(4765)
- 贸(4731)
- 贸易(4728)
- 业经(4654)
- 易(4573)
- 制(4364)
- 技术(4267)
- 资源(4083)
- 融(3940)
- 金融(3938)
- 生态(3682)
- 银(3660)
- 务(3634)
- 银行(3631)
- 机构
- 学院(92298)
- 大学(91495)
- 研究(36846)
- 济(32597)
- 经济(31839)
- 管理(30654)
- 科学(27316)
- 理学(26414)
- 中国(26269)
- 理学院(25956)
- 农(25674)
- 管理学(25291)
- 管理学院(25128)
- 农业(20527)
- 所(20470)
- 业大(20222)
- 京(19822)
- 研究所(19124)
- 中心(16402)
- 财(14925)
- 省(14156)
- 农业大学(13726)
- 江(13714)
- 院(13678)
- 科学院(12541)
- 范(12411)
- 师范(12227)
- 北京(12187)
- 室(12086)
- 财经(11980)
- 基金
- 项目(69458)
- 科学(53279)
- 基金(50632)
- 家(47847)
- 国家(47508)
- 研究(43608)
- 科学基金(38729)
- 自然(27999)
- 省(27498)
- 基金项目(27404)
- 自然科(27249)
- 自然科学(27237)
- 社会(26869)
- 自然科学基金(26729)
- 社会科(25418)
- 社会科学(25408)
- 划(23545)
- 资助(20598)
- 教育(18805)
- 重点(16624)
- 编号(15622)
- 计划(15553)
- 发(15187)
- 科技(14614)
- 部(14458)
- 科研(13830)
- 创(13725)
- 创新(13043)
- 性(12547)
- 农(12104)
共检索到132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崔国发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艾训儒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湖北省位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30′~116°11′,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据统计有木本植物2053种(包括亚种和变种),隶属于117科,420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含许多古老科属,并与世界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显示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过渡性特点。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区系 地理成分 湖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戴振伦
保康县位于鄂西北,北纬31°21′—32°06′,东经110°45′—111°33′,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已查清该区系共有109科,305属,1018种木本植物。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非常复杂,含有许多古老的科、属、与世界区系有产泛的联系;并显示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交叉过渡。该区系有14个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属占56.3×10~(-2),热带分布属占36.3×10~(-2),中国特有属占6.3×10~(-2),地中海分布属占1×10~(-2),显示温带成分比重占优势。
关键词:
木本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保康 湖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王长清 戴振伦
在保康县木本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35种,隶属于23科,这些植物是湖北省的新纪录。
关键词:
湖北省 木本植物 新纪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杰 贾宝全
【目的】探讨北京市六环内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梳理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探索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存在的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方法】以0. 5 m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为基础,目视解译北京六环外1 km范围内道路,以每种类型道路总长度的10%作为调查长度,利用Arcgis对该范围已命名道路随机选取实地勘测路段,调查选取路段木本植物树种、胸径、冠幅等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记录北京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33科、61属、77种,其中乔木59种、灌木15种、藤本3种;使用数量最多、频度最高的树种为国槐;北京本地种62种;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沿环路呈现了由城内向城外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乔木平均胸径24. 07 cm,平均胸径沿环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胸径等级分布在Ⅱ级数量最多;径级较大的树木占比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少,国道与胡同较大径级树木比例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乔木平均冠幅6. 33 m,Ⅳ级冠幅即6~8 m最为常见;各环路间冠幅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小,国道与胡同大冠幅树种占有较大比例。【结论】北京市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不高,优势树种优势度过强,尤其是北京市市树国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远高于其他树种;在乔木树种中,青年期占比较高,分布不均匀,幼年期树种过少;整体树冠覆盖较好,冠幅分级分布均衡;北京市道路绿地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明显,沿环路由城内向城外显示出物种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的梯度变化;城市道路(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胡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大径级树木多分布于国道与胡同,公路冠幅大于城市道路。
关键词:
道路 北京 多样性 结构 环路 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颜立红 祁承经 彭春良
对湖南、湖北藤本植物的分类群起源、生活习性、攀援方式、繁育系统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藤本种子植物60科159属784种(含变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的29.7%、10.8%和11.1%;在全部含藤本植物的科属中,含10个种以下的科、属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的68.3%和89.9%;藤本种类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大属中,葡萄科和猕猴桃科等11个大科占有总种数的64.8%;攀援方式分为5大类,12小类,缠绕类最多,占48.7%,卷曲类23.2%,搭靠类16.5%,吸固类6.0%,混合类5.6%;两性花类67.3%,杂性花类5.1%,单性花27.5%,雌雄异株种数多于雌雄同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荣
以野外调查的数据和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结果为基础,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其植物群落13个群丛R0、H′、E_1和E_5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排序为:群丛Ⅱ>群丛Ⅴ>群丛Ⅸ>群丛Ⅹ>群丛Ⅳ>群丛Ⅵ>群丛Ⅷ>群丛Ⅺ>群丛Ⅰ>群丛Ⅲ>群丛ⅩⅢ>群丛Ⅶ>群丛Ⅻ。(2)森林群落中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小红菊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灌丛群落中美蔷薇+刺梨–野青茅+东方草莓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沙棘+黄刺玫–山蒿+水杨梅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植物群落嵩草+平车前群丛多样性指数比委陵菜+早熟禾群丛高。(3)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 <0.05),其中森林群落最高,表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江林 旷建军 彭珍宝 夏淋淋 胡春辉 王国平 唐德清
为了弄清南岳自然保护区内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该区内藤本植物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藤本植物共计59科129属282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科5属6种,双子叶植物有50科112属250种,单子叶植物有6科12属26种,裸子植物缺乏。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级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属级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型,种级地理成分有11个分布型,均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说明该区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度的性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占优势,为60.64%,草质藤本占39.36%,一年生藤本占14.41%。藤本植物的攀援类型分为4型9亚型,以缠绕类为主,占37.94%;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万翠蓉 吕传红
通过对钟祥盘石岭养生谷的原生及潜在引种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并在科、属水平上对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盘石岭共有植物101科315属1 066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7属61种,被子植物92科288属1 005种;种子植物区系中温带性质的属略占优势,共201属,占总属数的63.28%,其中东亚分布有60属,占总属数的19.42%;我国种子植物区系15个属的分布类型中的14个在该区有分布,占总类型的93.33%,反映了本区植物类型的复杂多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味咏
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特点出发,介绍新发现的数种木本植物的分布状况和种群情况,供分类专家、有关单位和林木分类爱好者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森 余新晓 罗于洋 赵广亮 杨君 海龙
该文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Menhinick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北京市八达岭地区的主要人工林和天然林植被的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造林和再造林活动对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植被的木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578,其中,人工林植被(1.425)显著低于天然林植被(1.762);而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差不明显。不同人工林和天然林植被多样性差异程度不同,一些人工林植被的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一部分天然林植被。通过降低人工林密度,改变林下管理等林业经营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人工林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家鸣 许涵 李意德 林明献 周璋 骆土寿 陈德祥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样地每块20 m×20 m样地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60 hm2大样地分为不同地形类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的差异;采用Torus转换检验,对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独立植株且种群个体数量大于6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杰 丁易 周超凡 田立新 臧润国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相对重要性及其尺度效应,以期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利用植被调查、树木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测定等数据,采用空间多尺度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热带天然林中木本植物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随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1)30个1 hm2样地中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值分别为(10.85±3.63)和(0.30±0.16)。α-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β-多样性表现出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显著的正效应且多样性的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3)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较小尺度400~3 600 m2)、然后趋于平缓(中尺度3 600~6 400 m2),最后下降(较大尺度6 400~10 000 m2)的趋势。(4)α-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显著强于β-多样性。(5)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且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存在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明影响BEF关系的主要机制可能会因不同的空间尺度而变化。单一的空间尺度或局域小尺度的研究不足以充分、全面地理解BEF关系的影响机制。尽管在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异方面,β-多样性的作用低于α-多样性,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β-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跨空间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视角。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β-多样性与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β-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如局域、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鲁霞 庞勇 任海保 李增元
【目的】探索高分2号遥感数据与中亚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之间的关系,为森林经营管理和保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提取高分2号多光谱数据的原始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全色波段纹理特征,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并对3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建模,设置不同纹理提取窗口来寻找最优窗口。【结果】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RFE冗余变量去除方法可从众多遥感变量中快速选择对模型精度具有显著贡献的少量变量。多光谱数据3×3窗口纹理特征、全色数据7×7窗口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结合的特征集对3种多样性指数具有较好估测结果,其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7和0.3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3和0.042 (Simpson多样性指数)、0.61和0.051 (Pielou均匀性指数)。植被指数中类胡萝卜素反射率指数与3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高分2号遥感数据中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有效估测研究区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类胡萝卜素反射率指数可体现森林中类胡萝卜素相对于叶绿素的含量,在秋冬季节作为反映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分布的指数,对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估测具有最大贡献。使用星载遥感数据预测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分布可有效监测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