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7)
- 2023(5099)
- 2022(4166)
- 2021(4017)
- 2020(3350)
- 2019(7403)
- 2018(7204)
- 2017(13948)
- 2016(7802)
- 2015(8414)
- 2014(8220)
- 2013(8192)
- 2012(7735)
- 2011(6921)
- 2010(6902)
- 2009(6046)
- 2008(6085)
- 2007(5388)
- 2006(4634)
- 2005(4173)
- 学科
- 济(29688)
- 经济(29663)
- 业(19824)
- 管理(18171)
- 企(15662)
- 企业(15662)
- 方法(13675)
- 数学(12199)
- 数学方法(12057)
- 学(10971)
- 财(8965)
- 农(8200)
- 中国(7466)
- 地方(7153)
- 制(6631)
- 业经(5935)
- 务(5865)
- 财务(5861)
- 财务管理(5851)
- 企业财务(5731)
- 农业(5511)
- 结构(5336)
- 产业(5119)
- 银(5103)
- 银行(5083)
- 融(5030)
- 金融(5029)
- 行(4878)
- 体(4876)
- 贸(4459)
- 机构
- 大学(110737)
- 学院(109767)
- 研究(42856)
- 济(42338)
- 经济(41488)
- 管理(38315)
- 理学(33435)
- 理学院(32916)
- 管理学(32101)
- 管理学院(31902)
- 中国(31221)
- 科学(30339)
- 农(24912)
- 京(23915)
- 所(23456)
- 研究所(21966)
- 业大(21214)
- 财(20127)
- 农业(19548)
- 中心(18986)
- 江(16588)
- 院(16506)
- 财经(16153)
- 省(15629)
- 北京(15067)
- 范(14985)
- 经(14893)
- 师范(14749)
- 经济学(13635)
- 研究院(13364)
- 基金
- 项目(81345)
- 科学(63920)
- 基金(60575)
- 家(56279)
- 国家(55894)
- 研究(52658)
- 科学基金(46394)
- 社会(33200)
- 自然(32727)
- 基金项目(32567)
- 省(32165)
- 自然科(31948)
- 自然科学(31937)
- 社会科(31548)
- 社会科学(31535)
- 自然科学基金(31415)
- 划(27311)
- 资助(24886)
- 教育(23711)
- 重点(19800)
- 编号(18664)
- 部(17597)
- 发(17518)
- 计划(17358)
- 科研(16621)
- 创(16081)
- 科技(15843)
- 创新(15222)
- 性(14796)
- 成果(14493)
共检索到157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易 路兴慧 臧润国 黄继红 杨秀森 周亚东 黄勇 冯业洲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干扰 森林恢复 优势种 演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文珂 胡理乐 卢希 高燕 康冰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傅懋毅 李正才 谢锦忠 Manuel Ruiz Perez Brian Belcher 杨校生 吴明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士云 张宋智 刘文桢 马建伟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
关键词:
辽东栎 次生林 多样性 结构特征 小陇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益 田大伦 闫文德 方晰 沈燕 梁小翠
采用典型样方法,分别计算各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湖南沅陵3种天然次生林群落(檫木+锥栗群落、枫香+檫木群落、杉木+檫木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檫木+锥栗群落乔木层出现植物20种,隶属于11科19属,枫香+檫木群落出现13种,隶属于9科和11属,杉木+檫木群落出现植物18种,隶属12科18属。(2)檫木+锥栗群落多样性程度高于枫香+檫木群落和杉木+檫木群落。(3)杉木+檫木群落生态优势度高于枫香+檫木群落和檫木+锥栗群落。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次生林防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乔木层 物种多样性 沅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子阳 何海梅 黄朗 朱光玉
【目的】林分空间结构是影响幼树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规律,可为提高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湖南省宁乡县青羊湖林场、郴州市五盖山林场、平江县芦头林场、益阳市龙虎山林场以及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置并调查了49块20 m×30 m的栎类天然次生林典型样地。以混交度、树冠指数、开敞度和聚集指数来描述林分空间结构,以Margalef指数、Auclair&Goff指数和Pielou指数来描述幼树物种多样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典型相关分析3种方法探索乔木层空间结构对林下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交度对丰富度指数Margalef影响极其显著(P <0.01);对于多样性指数Auclair&Goff指标,树冠指数对其影响显著(P <0.01),说明林分空间结构与幼树物种多样性在整体相关程度极显著,典型载荷分析结果指出,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幼树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4)由上述3种统计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影响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混交度和树冠指数是影响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物种多样性关键林分空间结构因子,因此可以通过调控树种混交程度和冠层结构改变林分结构的混交度和树冠指数,从而促进其天然更新,达到保护和丰富其幼树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马宏博 程福山 张忠辉 罗也 刘婷 包广道 何怀江
【目的】研究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林分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物种研究与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按照地理网络布点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0.1 hm2(半径为17.85 m的样圆)样地183块,并对调查样地内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径级结构和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区内胸径(DBH)≥5 cm乔木数量共15 601株,隶属于15科31属60种,主要以蔷薇科和槭树科物种种类最多,以壳斗科和槭树科物种数量最多,以蒙古栎、紫椴、色木槭、春榆和桦树为主要构成树种,该地区物种组成丰富,物种科分属6个区系,以北温带与南温带间断分布为主;物种属共包含9个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重要值排名前3的树种,除长白山地区蒙古栎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呈现正态分布、树种个体集中在8~18 cm径级外,长白山地区春榆,张广才岭地区蒙古栎、色木槭和春榆以及老爷岭地区蒙古栎、黑桦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分布,树种个体主要集中在18cm径级以下,整体林分更新良好。3个地区物种丰富度相似,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老爷岭地区物种与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多样性指标在各地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3个地区物种相似性均属于中等相似。【结论】我国东北中东部山区森林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林分中小、中径级林木居多,更新状况良好,未来该区域森林仍能较为稳定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北中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研究和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小兰 郝建锋 齐锦秋 孙千惠 姚俊宇 伍炫蓓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对川西碧峰峡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碧峰峡景区周边次生林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碧峰峡木荷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m×30m的代表性样地,以乔木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各林层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远离核心景区80120m)、中(距离核心景区4080m)、重(紧靠核心景区040m)3种人为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木荷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随人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彬 王襄平 罗菊春 牟长城 林英建 夏新莉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s, secondary forests were much lower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宇超 王得祥 胡有宁 柴宗政
【目的】通过对陕西黑河上游植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揭示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为今后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结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双向聚类法中的TWINS-PAN软件包对陕西黑河上游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以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指标,对群落不同层次及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24个样地划分为10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结构中不同层次间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乔木层和灌木层;各个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白桦+太白杨混交林>油松+锐齿槲栎混...
关键词:
黑河上游 天然林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在55%~61%范围内,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图4表3参2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成一 廖建华 陈月华 田径 张程 孙建月
对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香果树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调查表明:①样地内共发现维管束植物34种,隶属于26科33属,其中蕨类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2科29属30种;②群落区系属级成分中,以北温带分布比例较大,为30%,其次为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各占20%、10%,另外还有2种中国特有分布种;③香果树群落垂直结构较为丰富,群落中共有4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及一年生植物,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61.8%,草本植物中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29.4%;④样地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颜立红 祁承经 彭春良
对湖南、湖北藤本植物的分类群起源、生活习性、攀援方式、繁育系统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藤本种子植物60科159属784种(含变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的29.7%、10.8%和11.1%;在全部含藤本植物的科属中,含10个种以下的科、属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的68.3%和89.9%;藤本种类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大属中,葡萄科和猕猴桃科等11个大科占有总种数的64.8%;攀援方式分为5大类,12小类,缠绕类最多,占48.7%,卷曲类23.2%,搭靠类16.5%,吸固类6.0%,混合类5.6%;两性花类67.3%,杂性花类5.1%,单性花27.5%,雌雄异株种数多于雌雄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