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1)
- 2023(14422)
- 2022(12414)
- 2021(11724)
- 2020(9577)
- 2019(21963)
- 2018(22137)
- 2017(42458)
- 2016(23027)
- 2015(26281)
- 2014(26604)
- 2013(26498)
- 2012(24327)
- 2011(22113)
- 2010(22305)
- 2009(20416)
- 2008(19731)
- 2007(17536)
- 2006(15777)
- 2005(14052)
- 学科
- 济(99930)
- 经济(99830)
- 业(68341)
- 管理(60876)
- 农(49115)
- 企(45861)
- 企业(45861)
- 方法(37932)
- 农业(32767)
- 数学(32686)
- 数学方法(32348)
- 中国(30214)
- 地方(26959)
- 业经(25934)
- 学(20416)
- 财(19854)
- 贸(18134)
- 贸易(18120)
- 制(18096)
- 易(17549)
- 发(16380)
- 技术(15801)
- 环境(15521)
- 银(15500)
- 银行(15456)
- 行(14922)
- 融(14651)
- 金融(14650)
- 和(14610)
- 理论(14453)
- 机构
- 学院(330270)
- 大学(326147)
- 济(132818)
- 管理(131685)
- 经济(129903)
- 研究(114218)
- 理学(113602)
- 理学院(112338)
- 管理学(110517)
- 管理学院(109936)
- 中国(86437)
- 科学(71367)
- 京(70680)
- 农(70592)
- 所(57986)
- 财(56704)
- 业大(55261)
- 农业(54143)
- 研究所(52672)
- 中心(52507)
- 江(49800)
- 范(45206)
- 师范(44817)
- 财经(44774)
- 北京(44751)
- 经(40752)
- 院(40742)
- 州(40594)
- 经济学(37315)
- 省(36678)
- 基金
- 项目(223315)
- 科学(174770)
- 研究(166494)
- 基金(159216)
- 家(138123)
- 国家(136840)
- 科学基金(117068)
- 社会(103372)
- 社会科(97485)
- 社会科学(97456)
- 省(89636)
- 基金项目(85345)
- 自然(75156)
- 教育(74697)
- 划(73762)
- 自然科(73315)
- 自然科学(73301)
- 自然科学基金(71943)
- 编号(70225)
- 资助(64668)
- 成果(56337)
- 发(52166)
- 重点(49538)
- 部(48687)
- 课题(47940)
- 创(46211)
- 创新(42993)
- 发展(41970)
- 科研(41902)
- 国家社会(41357)
- 期刊
- 济(156281)
- 经济(156281)
- 研究(97747)
- 农(71627)
- 中国(69179)
- 学报(52077)
- 科学(49155)
- 农业(48931)
- 管理(45442)
- 大学(40022)
- 财(39194)
- 教育(38691)
- 学学(37699)
- 融(31929)
- 金融(31929)
- 业经(31445)
- 技术(31057)
- 业(23329)
- 经济研究(22288)
- 问题(21335)
- 财经(20428)
- 图书(18069)
- 经(17274)
- 科技(16781)
- 版(16727)
- 技术经济(16343)
- 资源(16081)
- 理论(16049)
- 世界(15495)
- 现代(15353)
共检索到498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海琼 任全玉
首先阐述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及物流现状,接着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要实现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关键词:
大别山 特色农产品 物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爱玲
抢抓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大别山区实施特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特色农产品 绿色营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陈冬梅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的孝昌县小悟乡应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之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小城镇建设 优劣势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湖北大别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推进板块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等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产业化 优势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瑞 孙芸 栾敬东
大别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农业产业在大别山区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大别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别山区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竹、板栗和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从技术、产品、人才、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一个目标、创新两个机制、构建三类体系、提升四项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别山区 农业 特色产业 发展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子德
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起十分重要作用。对贫困山区尤为突出。山区贫穷落后,文化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封闭守旧,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通不发达。只有发展交通才能搞活流通,沟通信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横向经济技术联系,引进技术、设备、人才、物资和资金,促进山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科技的进步。现以大别山区不同交通发达程度地区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1985年,湖北大别山区公路29.4km/100km~2,社会总产值为287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春雷 张明善
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扶贫效率是检验扶贫手段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本文研究旅游扶贫效率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从而检验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选取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DEA模型、使用Arc GIS软件对扶贫效率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将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区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旅游扶贫模式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志康 林长旺 何百琪
本文利用湖北省大别山五个重点贫困县(罗田、麻城、英山、大悟、红安)的农村住户调查年报分户资料,采用家庭收支平衡、最低生活消费、消费函数、恩格尔系数、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湖北省大别山区特困线、贫困线、低收入线标准,并比较探讨了相应的方法及结果的意义和局限。
关键词:
大别山区贫困标准 贫困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唐继刚 周彬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的产值足迹是最低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高,而水产品、油料、羊肉与玉米的产值足迹是最高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低。文章对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的探讨可以为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也为山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山区 农产品 结构优化 岳西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凤君 郑志安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大别山区目然资源和区位环境优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资金产出效益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大别山区构筑了能保证经济适速增长而不大起大落的持续发展目标模式和市场推动、社会调节、科技开发增强型动力机制,以及地区内力与扶持外力有效结合的启动机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洪绍华
成绩与启示“七五”时期,大别山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由起步到发展、由不得温饱到率先越过温饱线,走完了一段艰难而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5年的开发,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大悟5个重点贫困县市为例,1989年与1985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1亿元,比1985年的14.57亿元增长了53.12%,年递增11.24%,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14.52%,农业产值增长9.4%。财政收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大贵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 ,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 ,公路路况差 ,路网连接率低 ,缺少综合运输网络 ,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 ,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 ;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 ;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王苓 徐彩瑶 金晨涛
文章以大别山区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内的县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0—2020年大别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演变的时空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SD模型对大别山区县域发展能力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整体综合指数偏低,且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县域内部“非均衡性”现象突出,片区之间自我发展能力总差异逐渐缩小,片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但贡献率依然高。(2)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呈现由西南到东北变弱的演变趋势,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片区和湖北片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较多位于中高值区。(3)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影响因素中,外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有显著的正影响,气候条件对县域发展能力变化没有显著影响。(4)当大别山区保持稳定的发展路径时,未来县域自我发展综合指数能力最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琴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湾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阶段,灵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层次分析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培秀
大别山区经济持续发展与缓解贫困谢培秀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包括20多个县,总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皖境大别山区横亘六安、安庆两地市,含岳西、金寨、霍山全部和太湖、潜山、舒城、宿松、桐城、六安等县的山区部分,约辖166个乡(镇)、2294个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