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1)
- 2023(3533)
- 2022(3062)
- 2021(2836)
- 2020(2450)
- 2019(5270)
- 2018(5285)
- 2017(9606)
- 2016(5214)
- 2015(5766)
- 2014(5715)
- 2013(5529)
- 2012(5139)
- 2011(4622)
- 2010(4765)
- 2009(4285)
- 2008(4156)
- 2007(3528)
- 2006(3301)
- 2005(2919)
- 学科
- 济(19485)
- 经济(19476)
- 管理(17436)
- 环境(13911)
- 业(11082)
- 企(8331)
- 企业(8331)
- 地方(7948)
- 学(7408)
- 方法(7268)
- 划(7073)
- 生态(7025)
- 农(6350)
- 数学(6114)
- 数学方法(6038)
- 规划(5860)
- 资源(5833)
- 环境规划(5718)
- 融(5173)
- 金融(5172)
- 制(5044)
- 银(4998)
- 银行(4983)
- 行(4846)
- 和(4608)
- 农业(4349)
- 财(4321)
- 中国(4289)
- 业经(4130)
- 地方经济(3845)
- 机构
- 学院(73583)
- 大学(72011)
- 研究(28002)
- 济(27134)
- 管理(26780)
- 经济(26491)
- 理学(22818)
- 理学院(22471)
- 中国(22142)
- 管理学(21920)
- 管理学院(21818)
- 科学(20341)
- 京(15749)
- 农(15398)
- 所(14768)
- 研究所(13783)
- 业大(13723)
- 中心(13535)
- 农业(12180)
- 财(12179)
- 江(11027)
- 院(10942)
- 省(10293)
- 范(10032)
- 北京(10004)
- 师范(9919)
- 财经(9663)
- 湖(9632)
- 科学院(9504)
- 环境(9218)
- 基金
- 项目(56018)
- 科学(43361)
- 基金(40651)
- 家(37626)
- 国家(37393)
- 研究(36943)
- 科学基金(31121)
- 社会(23576)
- 省(22496)
- 基金项目(22421)
- 社会科(22342)
- 社会科学(22332)
- 自然(21643)
- 自然科(20907)
- 自然科学(20900)
- 自然科学基金(20437)
- 划(18888)
- 资助(16098)
- 教育(15202)
- 重点(13538)
- 编号(13300)
- 发(12731)
- 计划(11707)
- 部(11370)
- 创(11023)
- 科研(10984)
- 科技(10874)
- 创新(10460)
- 国家社会(10210)
- 课题(9668)
共检索到108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华丽 陈刚 李敬兰 丁国平
运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矿区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湖北大冶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影像,通过不同波段组合,以及铁矿指数(ironoxide)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等的应用,在分析地表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方法进行分类,大幅度提高了分类精度,得到了具有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图。并基于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变化检测,通过对研究区水体污染、矿区复垦、耕地变化等的分析,定量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发现从1986年到2002年,研究区水体污染还比较严重,矿区植被严重退化,耕地大量减少,停产的矿区仅20%已复垦,为...
关键词:
遥感 矿区 生态环境 决策树 变化检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爽 姚静
文章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工作中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监测分析、外业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关键环节,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思路,以期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资源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 环北京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戚曌 于新文 谭炳香 邓广 于航 沈明潭
[目的 ]利用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方法 ]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为研究区,应用1999年、2007年和2019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估测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分别估算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治理政策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999年到2019年,神农架林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均值提高了8.25%,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占97.50%;前期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一直优于保护区外,到后期保护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变小。[结论 ]近20年来,神农架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效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戚曌 于新文 谭炳香 邓广 于航 沈明潭
[目的 ]利用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方法 ]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为研究区,应用1999年、2007年和2019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估测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分别估算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治理政策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999年到2019年,神农架林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均值提高了8.25%,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占97.50%;前期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一直优于保护区外,到后期保护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变小。[结论 ]近20年来,神农架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效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龙乾,郭达志,胡召玲,盛业华,张海荣
基于1987、1994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将徐州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编制了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提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年均增加率为6.33%,塌陷地复垦速度仍赶不上塌陷速度。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视角,探明塌陷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大土地复垦力度,促进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成 周璀 肖化顺 吴鑫 张贵
湖南省森林资源丰富,但森林质量不高,抗逆能力较差,林地干旱及其次生灾害已成为湖南林业发展的重大威胁。文中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模型(STARFM模型与SADFAT模型)将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进行融合,从融合后的影像中提取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2个林地干旱因子,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利用模型对湖南省2016年6—8月森林生长季每月3天的林地干旱进行了反演,绘制了林地干旱专题图,并对湖南省夏季干旱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快速地对湖南省林地干旱进行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也纳 赵鸿燕
以豫西某铝土矿矿集区为试验区,以SPOT-5、资源二号卫星、QuickBird影像为数据源,提出矿山开采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并对试验区铝土矿开采状况进行动态遥感监测。根据基准年及现状年的监测结果,在基准年至现状年的3年间,试验区铝土矿开采量急剧增加,存在越界和界外开采现象,开采秩序一度比较混乱;现状年与基准年相比,越界和界外已停采面积均大幅增加,开采秩序好转;至现状年大多数铝土矿采场未进行复垦和环境治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采用的集3S技术于一体的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其他矿山开采的动态遥感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监测结果可为矿山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文文 曾源 刘宇 衣海燕 吴炳方 鞠洪波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秋方 叶庆华
本文综述了多光谱和微波数据监测湖冰冻结、消融及冰厚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运用MODIS和AMSR-E监测了纳木错2007/2008冬半年冰情。湖冰监测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指数法。阈值法是根据冰水反射率、温度、后向散射系数等特征因子的不同直接区分冰水,精度较高,误差在5天以内。指数法主要是根据冰水波谱特性和极化特性,做波段运算后间接区分冰水。冰厚监测常采用经验公式法,用实测数据与反射率、极化比、亮温等建立关系式反演整个湖泊冰厚,此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某个湖泊。冰厚识别是湖冰监测的难点,主动微波比多光谱数据更适合监测冰厚。从数据本身来讲,热红外、被动微波等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比可见光、主动微波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更适合监测大面积湖泊冰情。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发展自动反演算法将是湖冰遥感监测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
湖冰识别 冰厚 多光谱 微波 监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肖建设 李凤霞 校瑞香 徐维新 王力
选取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资料及青海湖近10 a MODIS遥感资料,通过分析水体面积和水位、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揭示青海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对青海湖近10 a遥感监测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要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10 a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升温0.12℃,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虽然在近50 a内持续下降,而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非常明显。从MODIS遥感资料对青海湖10 a来4月和9月的湖水面积监测结果显示,4月和9月青海湖面积在2001—201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与4月和9月的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遥感监测 青海湖 湖水面积 水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伯钢 董明 祝晓坤 冯仲科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北京市林地变化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林地覆盖率有所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林地的建设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动态监测 TM 数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建文 陈永富 王晓慧 黄清麟 杨秀森
运用遥感手段进行海南霸王岭林区植被的动态监测 ,使用 3幅不同年份 ,同一季节的TM遥感影像 ,进行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分析 ,特征提取 ,植被分类 ,精度检验 ,生成植被分类图和各类型植被的统计数据 ,从而分析植被的变化情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俊 周成虎 张永民 黄满湘
张北地处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带,多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本区的土壤沙化程度十分严重,加上自身的自然环境特征,构成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和运沙通道,鉴于此,我国政府将该地纳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工程区。本文通过利用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影像对该区前3年的生态退耕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表明目前张北县的生态退耕工作主要是还草,还草的结构主要以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为主体;还林的比例相对还草较低,目前的还林结构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指出张北县的生态退耕是具有初步成效的,但是,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以改善当地经济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为前提的,因此合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耀欢 王浩 肖伟华 秦大庸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较常规监测具有巨大优势,能快速、大尺度、低成本的监测水质参数在时空上的变化状况。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了常用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包括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以及总磷(TN)、总氮(TP)等其他水质参数,并将其划分为经验模型和生物光学模型两种监测方法;再次,对常用的遥感数据源进行了介绍和优缺点的评述;最后,讨论了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误差来源,并对今后内陆水体环境遥感监测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体环境 水质参数 遥感监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军 程春满 杨建新 孙玉军 付晓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 ,晋陕蒙接壤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 ,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 .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选取分维数、分离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对该区脆弱环境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 .同时 ,运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