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7)
- 2023(17030)
- 2022(14555)
- 2021(13566)
- 2020(11018)
- 2019(25008)
- 2018(24998)
- 2017(47704)
- 2016(25684)
- 2015(28908)
- 2014(29132)
- 2013(29170)
- 2012(27236)
- 2011(24937)
- 2010(25297)
- 2009(23365)
- 2008(22489)
- 2007(20180)
- 2006(18300)
- 2005(16522)
- 学科
- 济(126561)
- 经济(126445)
- 业(71960)
- 管理(66539)
- 农(52118)
- 企(48408)
- 企业(48408)
- 方法(44324)
- 数学(38306)
- 数学方法(37954)
- 农业(34836)
- 中国(34806)
- 地方(33186)
- 业经(29332)
- 学(25727)
- 财(22994)
- 制(21117)
- 贸(18946)
- 贸易(18932)
- 发(18779)
- 环境(18290)
- 易(18223)
- 地方经济(17856)
- 银(17571)
- 银行(17522)
- 融(17407)
- 金融(17402)
- 行(16964)
- 和(16866)
- 技术(16757)
- 机构
- 学院(375595)
- 大学(373972)
- 济(160186)
- 经济(156831)
- 管理(145890)
- 研究(135794)
- 理学(125363)
- 理学院(123913)
- 管理学(121960)
- 管理学院(121280)
- 中国(102399)
- 科学(82871)
- 京(80712)
- 农(75647)
- 所(69197)
- 财(68277)
- 研究所(62715)
- 中心(61246)
- 业大(59608)
- 农业(57768)
- 江(57248)
- 财经(53744)
- 范(51805)
- 师范(51377)
- 北京(51313)
- 经(48828)
- 院(48478)
- 经济学(47569)
- 州(45664)
- 省(42802)
- 基金
- 项目(251285)
- 科学(197474)
- 研究(186784)
- 基金(180796)
- 家(157298)
- 国家(155894)
- 科学基金(132918)
- 社会(118885)
- 社会科(112250)
- 社会科学(112219)
- 省(98870)
- 基金项目(96187)
- 自然(83677)
- 教育(83261)
- 划(82115)
- 自然科(81608)
- 自然科学(81592)
- 自然科学基金(80092)
- 编号(77372)
- 资助(73202)
- 成果(62828)
- 发(58601)
- 重点(56239)
- 部(55147)
- 课题(53053)
- 创(51365)
- 国家社会(48918)
- 创新(47942)
- 发展(47365)
- 科研(46720)
- 期刊
- 济(192109)
- 经济(192109)
- 研究(115322)
- 中国(80696)
- 农(76194)
- 学报(59265)
- 科学(56476)
- 管理(52030)
- 农业(51853)
- 财(48105)
- 大学(45599)
- 学学(43183)
- 教育(41158)
- 融(36839)
- 金融(36839)
- 业经(34167)
- 技术(32951)
- 经济研究(28724)
- 财经(26143)
- 问题(25469)
- 业(24349)
- 经(22446)
- 技术经济(19773)
- 世界(19141)
- 图书(19068)
- 资源(19031)
- 版(18887)
- 科技(18384)
- 理论(17634)
- 现代(17565)
共检索到578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会平 王培根 郭毅夫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大量的劳动力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绍琛 何强 王祥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桉,程正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
县域经济是在县域范围内以县级建制镇为经济辐射中心,以周边乡镇和农村为其经济辐射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农业银行,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不仅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而且也不应错失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因而要重新审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加强农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
关键词:
农业银行 县域经济 战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静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承喜 叶福生 傅春晖
县域经济各微观主体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单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县域经济充满活力,则国民经济一定会具有活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契机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正得其时,将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本期专题分别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统筹县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期重点关注:县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 尹继东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红恒 李大毅 王翔宇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数理角度对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上加以界定,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揭示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关系。无论是数理分析还是实证检验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郝佼辰
基于1995~2012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弹性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并且影响效应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因此,应重视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会,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红恒 李大毅 王翔宇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数理角度对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上加以界定,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揭示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关系。无论是数理分析还是实证检验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