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5)
2023(13285)
2022(11170)
2021(10006)
2020(8848)
2019(20132)
2018(20057)
2017(39827)
2016(21625)
2015(24477)
2014(24613)
2013(24782)
2012(23078)
2011(20655)
2010(20938)
2009(20183)
2008(20453)
2007(18702)
2006(16476)
2005(15146)
作者
(62879)
(53007)
(52710)
(50587)
(34025)
(25257)
(23939)
(20501)
(19979)
(19047)
(18126)
(17749)
(17115)
(16752)
(16750)
(16313)
(15859)
(15526)
(15421)
(15182)
(13191)
(13165)
(12998)
(12031)
(11978)
(11944)
(11942)
(11901)
(10575)
(10554)
学科
(102328)
经济(102183)
(92271)
(81830)
企业(81830)
管理(81282)
方法(48802)
数学(40020)
数学方法(39763)
(35327)
(31922)
业经(29829)
(24635)
财务(24606)
财务管理(24560)
(23802)
企业财务(23335)
中国(22581)
农业(22454)
技术(18579)
地方(18008)
(17517)
贸易(17510)
(17140)
(17101)
(16986)
(16480)
理论(15838)
(15791)
(15491)
机构
学院(324485)
大学(321468)
(142338)
经济(139670)
管理(130584)
理学(112110)
理学院(111029)
管理学(109596)
管理学院(108989)
研究(102105)
中国(81720)
(70577)
(65748)
科学(58944)
(55694)
财经(55179)
(51558)
(50697)
(49936)
中心(47879)
业大(46089)
研究所(45856)
经济学(44289)
农业(43836)
北京(40939)
财经大学(40474)
经济学院(40350)
(39015)
(36944)
商学(36888)
基金
项目(206281)
科学(164375)
基金(152521)
研究(152001)
(130521)
国家(129360)
科学基金(113081)
社会(99594)
社会科(94512)
社会科学(94486)
(81380)
基金项目(80925)
自然(72004)
自然科(70350)
自然科学(70330)
教育(69647)
自然科学基金(69202)
(66324)
资助(62598)
编号(60570)
成果(48871)
(47286)
重点(45962)
(45425)
(44049)
(43047)
(42911)
创新(41774)
国家社会(41356)
课题(41299)
期刊
(161286)
经济(161286)
研究(95695)
中国(60925)
(60448)
(51818)
管理(51394)
学报(45407)
科学(43374)
大学(35614)
农业(34847)
学学(34037)
(32679)
金融(32679)
财经(29029)
技术(28797)
业经(27393)
教育(25546)
经济研究(25261)
(24850)
问题(21604)
(20559)
技术经济(19094)
(17236)
财会(16954)
统计(15968)
商业(15898)
世界(15659)
现代(15611)
(15297)
共检索到487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薇  
一、制造业的增长源泉 1.分析方法 产出增长源泉分析方法(又称chenery measure)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把促进产业增长的源泉分为国内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增长和进口替代增长三部分。国内需求增长是指国内净需求增长,即国内总产出增长与进口增长之和减去出口增长;出口增长是指由国内产出增长所形成的出口增长(不包括进口的再出口);进口替代增长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小平  
采用shift-share方法,将中国制造业1985-2005年间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内部增长效应、静态转移效应和动态转移效应,结果发现,结构变动并没有显著促进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即"结构红利假说"现象并不显著存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增长效应,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化学原料和电气机械等重工业行业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家胜  
在构建以2004~2011年间湖北省29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方法对湖北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及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4~2011年间湖北省制造业平均技术效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平  骞金昌  
科技活动对就业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可能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它使企业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同时扩大产出。本文基于1998—2004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数据,首先分析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可能性的影响,进而分析科技活动对生存企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有正面影响,但对就业增长无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蒋为  
本文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的角度,讨论市场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微观解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对市场进入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具有活跃的市场进入率,进入率较高的行业与地区增长绩效往往也较好,即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比较也证实市场进入率是解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所考察的时间段里,虽然新企业平均只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5%,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却高达46.3%;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增速会随着企业进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最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苏益南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利润居高不下而制造业利润走低,引发了银行业侵占制造业利润的质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银行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银行业对制造业净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金融垄断问题是银行业影响制造业利润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放宽银行业准入条件、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完善银行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少平  
湖北省国有工业增长的实证分析王少平本文运用现代经济理论揭示湖北省国有工业的行为特征和增长规律,并辅之以全国相关的结论作比较分析,从而揭示湖北省国有工业改革的现实途径。一、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按现代经济理论,产出y(即产值)可归结为两种投入要素(即资本K...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锦峰  
本文运用双变量和多变量模型对湖北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与湖北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对利用FTD促进湖北GDP增长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湖北外贸依存度对GDP增长的贡献不稳定,出口依存度对湖北GDP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对湖北GDP的增长有正效应,可利用影响湖北外贸依存度对GDP推动作用的因素解决湖北GDP增长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伏英  蒋兰陵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那么对制造业的投资是否能有效地刺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选择了新加坡的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造业投资总量、行业结构、资本结构等角度,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得到了新加坡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