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8)
2023(6439)
2022(5385)
2021(5142)
2020(4206)
2019(9411)
2018(9267)
2017(18588)
2016(10152)
2015(11255)
2014(11317)
2013(11610)
2012(10974)
2011(9943)
2010(10276)
2009(9619)
2008(9592)
2007(9018)
2006(8339)
2005(7515)
作者
(29511)
(25527)
(24676)
(23973)
(15353)
(12131)
(11075)
(9678)
(9520)
(9054)
(8720)
(8300)
(7899)
(7876)
(7826)
(7532)
(7294)
(7185)
(7117)
(7043)
(6498)
(6293)
(6278)
(5987)
(5811)
(5679)
(5611)
(5413)
(5194)
(5103)
学科
(52116)
经济(52072)
(48918)
(38177)
农业(32628)
管理(21164)
业经(18808)
(16873)
企业(16873)
地方(14849)
方法(14385)
中国(13044)
数学(12570)
农业经济(12436)
数学方法(12417)
(11826)
(10583)
(10104)
产业(9594)
(9517)
农村(9497)
(9011)
发展(8925)
(8915)
(8333)
(7831)
贸易(7827)
土地(7818)
(7782)
技术(7745)
机构
学院(152040)
大学(143604)
(69533)
经济(68246)
管理(57729)
研究(53968)
理学(49374)
理学院(48882)
管理学(48130)
管理学院(47888)
(47511)
中国(43717)
农业(35735)
科学(31902)
(29690)
业大(29380)
(28872)
(27933)
中心(25890)
(24926)
研究所(24765)
农业大学(21770)
财经(21750)
(20772)
经济学(20014)
经济管理(19846)
(19675)
师范(19532)
(19516)
(19258)
基金
项目(96464)
科学(76216)
研究(74969)
基金(68692)
(58686)
国家(58040)
科学基金(49488)
社会(49048)
社会科(46114)
社会科学(46100)
(41340)
基金项目(37156)
编号(32084)
(31415)
教育(31032)
自然(28802)
(28554)
自然科(28012)
自然科学(28007)
自然科学基金(27524)
资助(26763)
成果(25163)
(24649)
重点(21524)
课题(21503)
(21283)
发展(20822)
(20522)
(20055)
国家社会(19990)
期刊
(90832)
经济(90832)
(55290)
研究(44911)
农业(37670)
中国(33451)
业经(22901)
学报(22648)
科学(22583)
(20185)
大学(18718)
(18553)
金融(18553)
学学(18182)
管理(16859)
(16210)
农业经济(14962)
农村(14330)
(14330)
问题(13838)
技术(12153)
教育(11201)
经济研究(11168)
经济问题(10454)
财经(10446)
世界(10387)
(10138)
农村经济(9474)
(9151)
社会(8681)
共检索到239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桂祥  
一、基本思路当前,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快产业的结构调整显得更为紧迫。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为搞好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压力。一方面,农业的指令性生产计划取消,购销体制全面改革,农民可以面向市场生产和经营,为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搞市场经济,政府不再“统购包销”,使得我们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即农产品必须按市场要求进行生产,舍此再无别的选择。二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即将重返关贸总协定,我们的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都有一个调整的问题。否则,不用说发展创汇农业,发展外向型乡镇工业,就连国内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东升  
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九八四年同一九七八年相比,非农业产值和收入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递增(见下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魏君英  黎东升  
以往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分析 ,多侧重于经济效益的分析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本文试图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湖北省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进而提出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勉坚 ,吴中志 ,唐嘉祺  
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理论界和实际决策部门长期关注的热点。湖北经济在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将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因此,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对于把握湖北九十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立华  
一、湖北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一)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产业结构的变动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进程,更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十五"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新法,张义文,唐国增,曹海艳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农村虽然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但是 ,当前农业效益下降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这期间 ,有些实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 ,由于正确地调整了产业结构 ,却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发展势头强劲。文章对这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湖北如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村经济强省转变 ,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湖北的比较优势 ,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 ,进行战略的整合创新。本文从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制度安排、经营方式及其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对湖北农村经济的未来格局及其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设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从发  王华莹  邓有成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老龄化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冲击尤为明显。本文以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为基本依据,运用CPPS软件对湖北未来十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动趋势以及变动趋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正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短暂的"人口红利期",但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多,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相对偏低,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应该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注重规模效益,第三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拓展新的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