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7)
2023(9968)
2022(8299)
2021(7539)
2020(5952)
2019(13534)
2018(13119)
2017(24872)
2016(13717)
2015(14969)
2014(15149)
2013(15169)
2012(14391)
2011(13269)
2010(13518)
2009(12264)
2008(12140)
2007(10871)
2006(9737)
2005(9196)
作者
(42252)
(35279)
(35010)
(33328)
(22542)
(17138)
(15927)
(13797)
(13516)
(12746)
(12311)
(11933)
(11615)
(11457)
(11063)
(10719)
(10429)
(10307)
(10240)
(9989)
(9010)
(8917)
(8659)
(8125)
(7944)
(7934)
(7918)
(7862)
(7326)
(7153)
学科
(67152)
经济(67101)
管理(34213)
(34134)
(25201)
企业(25201)
地方(23869)
方法(22627)
中国(20709)
数学(19832)
数学方法(19557)
(18208)
业经(14632)
(13838)
地方经济(13692)
农业(12848)
(12277)
(11568)
金融(11567)
(11334)
环境(11331)
(11148)
银行(11128)
(10850)
(10713)
技术(9829)
(9816)
贸易(9806)
(9567)
(9252)
机构
学院(198193)
大学(195515)
(80439)
经济(78601)
研究(76643)
管理(71311)
理学(60234)
理学院(59383)
管理学(58147)
管理学院(57774)
中国(57425)
科学(49328)
(43183)
(40594)
(37837)
研究所(36880)
(36338)
中心(34452)
(31453)
业大(30687)
农业(29666)
(29316)
师范(29002)
(28082)
财经(27920)
北京(27712)
(25916)
(25596)
(25247)
经济学(24043)
基金
项目(132476)
科学(104078)
研究(95203)
基金(93436)
(82841)
国家(82135)
科学基金(69323)
社会(60042)
社会科(56950)
社会科学(56931)
(54778)
基金项目(49023)
(45378)
自然(44403)
自然科(43344)
自然科学(43329)
教育(42602)
自然科学基金(42480)
资助(38322)
编号(37690)
(35087)
重点(30994)
成果(30358)
课题(28175)
(27990)
发展(27857)
(27386)
(27163)
创新(25536)
计划(25096)
期刊
(96581)
经济(96581)
研究(60480)
中国(45879)
(35166)
学报(33264)
科学(30962)
管理(26540)
(26406)
大学(24625)
农业(24556)
教育(23879)
学学(23258)
(20973)
金融(20973)
技术(17921)
业经(16919)
经济研究(15449)
财经(13341)
(13150)
问题(12287)
资源(11935)
(11479)
统计(11084)
(10636)
科技(10496)
技术经济(10186)
(9529)
商业(9452)
决策(9417)
共检索到313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沈虹  王钰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伟  胡鸿兴  沈虹  王钰  徐福留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足迹比例较小,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小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黄冈、孝感、武汉、咸宁、天门、黄石、仙桃、鄂州、潜江,生态赤字呈增大趋势;鄂西生态圈除神农架外其他各市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均较大,林地足迹占主要地位,其总量对全省的贡献较大;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由谷  
本文认为,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明确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并为增强这种竞争力服务。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两个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一是评价系统,二是现象系统。前者分析了影响区域物流竞争的四大因素,为构建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后者根据明确化了的问题以及所设定的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或需要规划的课题,对与物流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必要的现象进行预测。理想的状况是二者的融合与促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陈稼瑜  李光勤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倩  
本文就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问题一为如何测度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问题二为如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测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研究目标,从流通效率与流通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并论证了单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与多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基于这两种测度体系,提出了满足制造业发展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六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论证,确定了各区域发展的强弱可持续性,并为弱可持续性区域提供了能力提升的四点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皮埃特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通过在总体规划当中的可持续性设计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今年我受湖北省的邀请,为武汉做了一个宜居城市地区总体计划的设计。这个宜居城市地区的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预计它的城市居民达到10万人,而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陈琳  廖鸿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本文从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能源决策的完整性、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技术与教育4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出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所处阶段及其薄弱环节。研究认为:①中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价格快速攀升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是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关键挑战,制订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需从能源安全供给、经济竞争力以及环境可持续性3个角度入手,协调好3者之间的关系,促进3者共同发展;②通过构建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中国现阶段能源政策处在由非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的过渡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燕鸿  吴仁海  周文军  陈新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庆明  盛其红  黄晖  
一、引 言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比较成功的区域当数浙江,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2001年6月的调查汇总,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形成了产业集群。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19个,产业集群总产值5 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分布在175个行业,涉及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90.1万人。这些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快3~5个百分点,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从近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来看,集群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兴丽  
运用能值理论,将河北省能值基础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货币流和废物流四大部分。通过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5个层面对该省2005~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人口增长过快,发展较为粗放,外部资源利用不足,开发程度不够,且在开发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既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影响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2)加大进口力度,转变进口结构,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3)加快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梦学  吴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与之相适应的是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周围郊区也逐渐城市化。随着越来越多的郊区城市化,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开发征用,城市周围的良田沃土及绿地林带被城市建筑物所取代。城市的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丽丽  杨刚强  江洪  
本文在建立干中学理论模型说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制衡关系基础上,通过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金融发展速度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收敛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差异每降低1%,其金融发展差异缩小8.79%。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注意过快的金融发展所产生负面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勇  
本文在提高中国增长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基础上,进一步估算中印两国要素资本和要素投入,重新比较了中印两国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印度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远大于中国,其增长质量优于中国,且在不断改善中,在产业结构和层次上也优于中国。中国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2001年之后中国增长质量进一步恶化,因而中国增长可持续性堪忧,经济转型是必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