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4)
2023(7893)
2022(6606)
2021(6127)
2020(5129)
2019(11340)
2018(10605)
2017(20334)
2016(10451)
2015(11196)
2014(11137)
2013(10867)
2012(9947)
2011(8957)
2010(8820)
2009(8135)
2008(7898)
2007(6727)
2006(6096)
2005(5562)
作者
(28782)
(24169)
(24037)
(23136)
(15405)
(11783)
(10954)
(9260)
(9198)
(8542)
(8392)
(8269)
(8021)
(7582)
(7501)
(7424)
(7164)
(7101)
(7022)
(6961)
(6080)
(5775)
(5734)
(5703)
(5372)
(5325)
(5280)
(5178)
(4883)
(4856)
学科
(46461)
经济(46417)
管理(23832)
(20361)
(16922)
企业(16922)
方法(15630)
地方(14762)
(13234)
中国(12061)
(11542)
数学(11133)
数学方法(10914)
业经(10808)
理论(9660)
地方经济(8484)
农业(8110)
(7837)
(7354)
环境(6765)
教育(6524)
(6514)
(6336)
贸易(6328)
(6093)
金融(6090)
(6026)
产业(5997)
关系(5774)
(5658)
机构
大学(145729)
学院(145602)
(55482)
经济(54299)
管理(52648)
研究(52589)
理学(44808)
理学院(44147)
管理学(43245)
管理学院(42928)
中国(38483)
科学(33341)
(30954)
(25943)
(25818)
(25188)
师范(24982)
研究所(23738)
中心(23582)
(22783)
(21391)
师范大学(20590)
财经(20469)
(19414)
北京(19335)
业大(18810)
(18556)
(18508)
经济学(17547)
农业(16452)
基金
项目(100384)
科学(80154)
研究(75095)
基金(72655)
(63874)
国家(63302)
科学基金(54076)
社会(49449)
社会科(46845)
社会科学(46837)
(39604)
基金项目(38568)
教育(33913)
(33394)
自然(33214)
自然科(32402)
自然科学(32392)
自然科学基金(31770)
编号(30160)
资助(28123)
成果(24717)
(23657)
重点(23522)
(21314)
课题(21183)
国家社会(20969)
(20889)
创新(19371)
发展(19171)
(18846)
期刊
(65852)
经济(65852)
研究(43392)
中国(29288)
学报(23394)
科学(22214)
教育(20196)
(19542)
管理(19162)
(18565)
大学(17668)
学学(16189)
农业(13374)
技术(11173)
业经(11151)
(11028)
金融(11028)
经济研究(10246)
财经(9852)
图书(8847)
(8770)
问题(8531)
资源(8229)
(8166)
(7576)
(7350)
(7007)
(6713)
(6688)
旅游(6688)
共检索到221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晓美  
在布迪厄"场域理论"研究架构下,本文以福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为对象,透过对该场域时间、空间和阶层三维构造特征的分析,展现其文化资本和旅游情境的形成过程,在场域逻辑的探寻中呈现旅游场域的成型历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明太  孙虎  郭斌  王继夏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3年和2005年遥感资料,对妈祖圣地湄洲岛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5年湄洲岛建设用地景观面积上升,耕地景观面积下降,林地与草地组成的生态防护景观面积不升反降;总的景观斑块数目和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目都有较大增加,整体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上升,自然景观受威胁程度和城镇化侵蚀程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控制人工景观、扩大生态防护景观、构建景观基质、开展景观整治、美化景观视觉性、优化自然植被斑块、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等优化措施;提高湄洲岛生态网络的紧密性、联系性和景观的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章牧  罗玲  李优兰  
中国的妈祖文化旅游是宗教旅游的一个典型。目前,对妈祖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妈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妈祖旅游的规划,缺乏从宗教旅游者角度,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深度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妈祖旅游和宗教旅游的相关文献,以深圳蛇口赤湾天后宫为调查地,开展田野调查,探讨妈祖朝圣者的朝圣行为对妈祖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赤湾天后宫主要客源地以深圳为主;朝圣者的朝圣行为能够扩大妈祖信众基础,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促使人们产生到访天后宫以及传播妈祖文化的动机分别为"放松身心""增进感情""感受历史文化""朝拜妈祖""观看节庆活动"。对此,本文提出赤湾天后宫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妈祖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推动妈祖文化的传播。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荔香  
闽台地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其中妈祖信仰影响尤其深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妈祖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其有序开发方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威  
以“地方”为单位的研究在当代人类学领域已经公认为一种对传统研究单位的范式革命。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个性化、特色化、地缘化、族群化的地方性文化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区域旅游中,旅游的景观大都属于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地方知识”色彩。旅游文化远比身体上的旅行更为丰富。作为一种旅游的客观,它事实上是游客“准备”到其他地方去观察和体验。以及那些被观光的人民和地方所做的“准备”。旅游有助于提升对地方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东道主社会对自己地方化知识的自我认同程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 ,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 ,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朝晖  
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利用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化"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旅游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在中国学术界,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的学者,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旅游开发领域,而以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晴云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大鸣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当今旅游越来越注重人文内涵,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民族旅游开发的推进,一些民俗文化事项呈现了纷繁复杂而又急剧变化的景象。本文着眼大理地区久负盛名的剑川石宝山歌会的发展和变迁,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在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对歌会的不同文化表述和开发意见,探讨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歌会文化如何得以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丰向红  
旅游作为人类学课题的合法性的确立是相对比较近期的发展——以在20世纪70年代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编著的《东道主和客人: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为基石。当下,拥有理论和应用双重研究方向的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发展最快的支系之一。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