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0)
- 2023(10430)
- 2022(8675)
- 2021(8070)
- 2020(6490)
- 2019(14686)
- 2018(14134)
- 2017(27153)
- 2016(14483)
- 2015(16375)
- 2014(16313)
- 2013(16182)
- 2012(15542)
- 2011(14599)
- 2010(14726)
- 2009(13875)
- 2008(13442)
- 2007(11904)
- 2006(11016)
- 2005(10244)
- 学科
- 济(86169)
- 经济(86102)
- 管理(39001)
- 业(33707)
- 方法(28066)
- 数学(25594)
- 数学方法(25399)
- 企(25141)
- 企业(25141)
- 中国(23519)
- 地方(22146)
- 农(19070)
- 贸(15295)
- 贸易(15285)
- 业经(14908)
- 易(14865)
- 地方经济(14711)
- 学(14453)
- 财(14451)
- 制(13281)
- 环境(12800)
- 农业(12559)
- 融(11875)
- 金融(11874)
- 银(11565)
- 银行(11561)
- 策(11453)
- 行(11335)
- 发(10522)
- 和(9890)
- 机构
- 学院(218062)
- 大学(217607)
- 济(111828)
- 经济(109985)
- 研究(84978)
- 管理(80537)
- 理学(68229)
- 理学院(67417)
- 管理学(66610)
- 中国(66319)
- 管理学院(66178)
- 财(48448)
- 科学(46265)
- 京(45819)
- 所(42414)
- 研究所(38249)
- 财经(37890)
- 经济学(37006)
- 中心(36783)
- 经(34479)
- 经济学院(33026)
- 江(31712)
- 院(30280)
- 北京(30010)
- 农(29112)
- 范(29104)
- 师范(28952)
- 财经大学(27804)
- 科学院(26081)
- 州(25177)
- 基金
- 项目(137718)
- 科学(111087)
- 研究(104535)
- 基金(102950)
- 家(88531)
- 国家(87880)
- 科学基金(75367)
- 社会(71527)
- 社会科(68059)
- 社会科学(68046)
- 基金项目(52424)
- 省(50515)
- 教育(46463)
- 自然(44514)
- 自然科(43446)
- 自然科学(43434)
- 资助(43130)
- 划(42961)
- 自然科学基金(42668)
- 编号(40159)
- 成果(33485)
- 发(32546)
- 部(32393)
- 重点(31430)
- 国家社会(31060)
- 中国(29180)
- 课题(29000)
- 教育部(28239)
- 发展(27853)
- 创(27645)
- 期刊
- 济(131608)
- 经济(131608)
- 研究(75766)
- 中国(43377)
- 财(34178)
- 管理(31808)
- 科学(28349)
- 农(27299)
- 学报(26570)
- 融(24362)
- 金融(24362)
- 经济研究(23006)
- 大学(21047)
- 财经(20278)
- 教育(19903)
- 学学(19826)
- 农业(18876)
- 技术(18498)
- 经(17773)
- 业经(17619)
- 问题(17050)
- 贸(16299)
- 国际(14779)
- 世界(14736)
- 技术经济(12870)
- 统计(11911)
- 资源(10835)
- 经济问题(10671)
- 策(10510)
- 业(10184)
共检索到34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东南亚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湄公河次区域已成为大国东南亚外交的新焦点。美国把该区域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前沿,日本、印度等国也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加大对该区域的外交资源投入。在亚太格局重构背景下,次区域中小国家希望相关大国维持某种均势,而大国的权力运用及其互动则在深刻塑造着地区新秩序。鉴于湄公河次区域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重要性,中国需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参与策略,积极应对西南方向上复杂的地缘博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勤
近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在21世纪,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湄公河次区域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柴燕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逐步调整了其传统的不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的政策,对区域合作的态度日趋积极,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即EPA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明显的排斥中国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政治因素特别是日本的地缘政治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着明显的地缘政治战略特征。对于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我国的倾向,我国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铭辉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大湄公河地区的六国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经过20年的运行,该机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其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以及合作环境比较复杂且发生了变化,GMS合作机制的未来面临着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充分认识GMS合作机制的定位,与亚行取得合作以推动该机制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于增成
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贸合作已经逐步展开,但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进展比较缓慢,在此情况下,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合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为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 经济开发 东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施本植
一、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 几个毗邻国家间的合作还是几国毗 邻地区之间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是同一条国际河流的两段。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云南后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该国际河流的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出中国境后称湄公河。近来年,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开始起步并引起人们的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领域 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姚东
从湄公河惨案着手,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法律依据,打击犯罪的法律规定,犯罪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刑事司法合作的设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德步 刘文革 邵宇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解决国际合作关系而推行的现实举措。但在当今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政治步入激变期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的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新时代,需要在传统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融入中国特色,实现以中国特色为主要内涵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助力中国协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杰 刘文革 郭庆宾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近年来全球地缘意义上的区域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对全球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门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全球特定区域内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的学科,地缘政治经济学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新时代下必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担当,这也迫切需要我们持续深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经济学构建,为解决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经济相关问题贡献智慧、凝聚力量。一、中国特色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缘起及研究范式、范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崔日明 杨攻研
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去数年之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调整,乌克兰危机及俄美政治僵局、欧洲难民危机及民粹主义的兴起、美国大选及未来政策的调整、新兴经济体崛起及其对现有秩序变革的诉求等一系列事件正在重塑全球地缘空间,各国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与国家利益均面临着重新的界定。同时,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面对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打造全球命运共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