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9)
2023(7898)
2022(6374)
2021(5810)
2020(5005)
2019(11218)
2018(10905)
2017(21453)
2016(11479)
2015(12621)
2014(12455)
2013(12513)
2012(11146)
2011(9833)
2010(10221)
2009(9937)
2008(10269)
2007(9410)
2006(8534)
2005(7948)
作者
(31853)
(26639)
(26378)
(24781)
(17303)
(12732)
(12040)
(10146)
(9793)
(9700)
(8996)
(8857)
(8804)
(8630)
(8107)
(7987)
(7866)
(7800)
(7759)
(7736)
(6580)
(6459)
(6455)
(6111)
(6087)
(5938)
(5923)
(5800)
(5375)
(5087)
学科
(73460)
(70759)
企业(70759)
(55096)
经济(55034)
管理(53083)
业经(26414)
方法(22385)
(20202)
(19934)
(17515)
财务(17504)
财务管理(17495)
企业财务(16533)
技术(15646)
农业(15547)
数学(13455)
数学方法(13363)
(13312)
(12536)
理论(12279)
企业经济(12140)
经营(11807)
(11463)
(11453)
技术管理(10345)
中国(10277)
(9740)
贸易(9735)
(9654)
机构
学院(174430)
大学(165766)
管理(74787)
(74632)
经济(73349)
理学(63616)
理学院(63039)
管理学(62498)
管理学院(62130)
研究(51600)
中国(41665)
(34911)
(34338)
科学(28120)
(27710)
财经(27676)
(25363)
(25154)
(24947)
商学(22628)
中心(22478)
商学院(22424)
研究所(22237)
(22006)
北京(21642)
(21498)
师范(21355)
经济学(20939)
业大(20872)
财经大学(19946)
基金
项目(105347)
科学(85850)
研究(81230)
基金(77400)
(64579)
国家(63896)
科学基金(57863)
社会(53567)
社会科(50991)
社会科学(50978)
(43253)
基金项目(41373)
教育(36441)
自然(36360)
自然科(35554)
自然科学(35547)
自然科学基金(35032)
(33899)
编号(32748)
资助(31483)
(29695)
(25607)
成果(24974)
(24048)
(23019)
重点(22787)
创新(22733)
课题(22278)
(21971)
国家社会(21428)
期刊
(92577)
经济(92577)
研究(50097)
管理(34057)
(30490)
中国(29958)
(25276)
科学(20593)
业经(18816)
农业(18089)
技术(16845)
学报(16509)
(15302)
金融(15302)
教育(14845)
大学(13987)
财经(13728)
经济研究(13283)
学学(13204)
(12505)
(11958)
问题(11637)
技术经济(11093)
现代(10887)
世界(10611)
(10481)
商业(10304)
财会(10211)
(9986)
国际(9314)
共检索到26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学龙  
日本企业早在50年代,就雇佣美国人利用个人的关系和影响,为其谋取利益,直到1983年才有人提出注意日商此种活动。但以后多数美国人还不以为然,说这种论调是庸人自扰。日企业以高薪雇佣美退休退职高级官员,为日本企业利益游说;在新闻界、学术界培植代理人,斥巨资收买政府和民间的“思想库”,1990年至少超过5亿美元;发动依靠日公司的美商为日效劳,不惜工本在美大学和企业中寻找利益代理人。日企业游说活动,对美的政策和立法产生有利于日企业的影响,成为日商在美竞争致胜的法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瑛  郭梁  吴海霞  
战略管理是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贾瑛郭梁吴海霞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意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在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企业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宏  
速度管理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快速反应为目标 ,以灵活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为中心 ,以速度求效益的管理 ,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制高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笪伟中  
巴特莱法则──企业致胜的法宝笪伟中有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法则,即“巴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创立这一法则的社会经济学家巴特莱认为:事物的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中。如:人的10个手指中,利用率高的只有2个,即姆指和食指。在我国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锦芳  陈林荣  
反倾销裁决应是政府主管部门实现战略性产业保护的合理抉择,但国内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游说竞争方式以影响反倾销裁决结果,反倾销裁决实质上变成各方力量角逐的均衡结果。通过分析反倾销游说下政策博弈参与者的行为抉择,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的售价、政府对国家福利的重视程度与反倾销税成反比,而国外企业利益集团的影响则有助于减少反倾销税;国内市场规模越大,政府裁决部门越倾向于提高反倾销保护水平,而有效的游说途径有助于获得理想裁决结果;"搭便车"行为对企业的反倾销申诉积极性存在直接损害,国内企业宁可直接向政府裁决部门提供政治献金,也不愿去搜寻举证信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慧萍  
制定竞争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日益趋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世界性的企业竞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产品开发的竞争。主要依靠科研水平的创造能力,力求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迅速更新产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如德国的精密机械、高档轿车等;②营销艺术的竞争。主要凭借厂告、促销手段和营销组织管理来建立产品的商标信誉和品牌意识。如美国的文化、体育、娱乐业、广播业等:③制造工艺的竞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邹益民  韩晓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饭店企业必须直接面对全球竞争 ,我国饭店企业只有及时更新竞争观念 ,确立正确的竞争指导思想 ,不断创新 ,开拓竞争空间 ,着力于培育和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 ,才有可能走向全球竞争致胜之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楼国强  
公共政策是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产物,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游说来影响公共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通过与某些决策的相关信息部门形成某种利益纽带。利益集团在相互竞争中形成某种制约性的力量,公共决策机制的设计就要充分利用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制衡,以达到公共权力分散和牵制的效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楼国强  
本文讨论了在公共决策的信息管道设计中,制衡性原则能否有效地抵御外部利益游说冲击。对立性的利益集团通过对信息部门的利益俘获实现对公共信息披露的操纵,从而改变公共政策的走向。当社会中对立利益集团游说能力差别较大时,多元化的信息管道可以更有效地避免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获;在对立利益集团游说能力相当时,多元化的信息管道会导致过多的对立和信息操纵。此外,信息管道的多元化虽然会降低公共政策走向的偏离程度,但也可能会增加公共决策的信息损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义志  贺蓓  徐成    
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一些成功企业,分析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塑造我国现代民族品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庆吉  王丽英  王学林  
企业竞争与文化制胜●崔庆吉王丽英王学林在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以提高人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形成最佳经营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竞争能力为目的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管理整体化的企业管理学说。企业文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浩洋  
研究日本企业的竞争战略,人们不免会产生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80年代早期索尼公司在Betamax型录像机遭到市场失败后又断然推出新的8毫米型产品同JVC和松下的VHS进行竞争?为什么资生堂化妆品公司从70年代以来虽严重亏损却不断地投资美国市场?为什么久保田农具制造公司会打入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市场并一举获得成功?上述问题的答案也许很简单,这就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锦芳  
多元化国内企业间的游说竞争对本国反倾销裁决产生多重影响。裁决当局的自主决策意识,利益群体对于裁决当局期望政策的把握程度,企业间的竞争行为,这些因素组合会导致多种可能的政策博弈均衡。揭示反倾销活动中企业游说竞争行为对裁决的具体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政策博弈均衡,对于理解利益群体的理性抉择,制定合理有效的反倾销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反倾销裁决当局和国内异质性企业的政策偏好为外生变量,设计模型,分析企业间游说竞争行为对裁决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均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群体会根据可能的成本收益决定其游说贡献,当难以判断决策当局的理想策略点时,利益群体会放弃游说,当决策当局的政策偏好能够把握,而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