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4)
2023(12199)
2022(10184)
2021(9657)
2020(8311)
2019(19109)
2018(19353)
2017(36997)
2016(20456)
2015(23384)
2014(23883)
2013(23414)
2012(21796)
2011(19760)
2010(20383)
2009(19080)
2008(18956)
2007(17624)
2006(15489)
2005(13698)
作者
(61051)
(51635)
(51004)
(48825)
(32143)
(24809)
(23264)
(20162)
(19119)
(18304)
(17452)
(17418)
(16399)
(16199)
(15853)
(15819)
(15817)
(14941)
(14854)
(14787)
(12904)
(12870)
(12686)
(11947)
(11715)
(11646)
(11513)
(11288)
(10580)
(10442)
学科
(88087)
经济(87931)
(57531)
(50775)
管理(49232)
方法(39276)
(35625)
企业(35625)
数学(34478)
数学方法(33856)
农业(33617)
业经(22620)
中国(22068)
(18413)
地方(17997)
(17717)
(17694)
理论(14772)
(14656)
贸易(14652)
(14226)
(13178)
(13002)
(12917)
银行(12885)
农业经济(12536)
(12326)
(12140)
(11933)
金融(11925)
机构
学院(300396)
大学(294091)
(117129)
经济(114331)
管理(113205)
研究(100184)
理学(97289)
理学院(96187)
管理学(94045)
管理学院(93507)
中国(77279)
(71068)
科学(64393)
(62504)
农业(54890)
(52515)
(51946)
业大(51915)
中心(48032)
(47316)
研究所(47154)
(41513)
师范(41074)
财经(41062)
北京(39074)
(37377)
(37036)
(34795)
农业大学(34240)
经济学(34061)
基金
项目(196354)
科学(152506)
研究(143695)
基金(139019)
(121301)
国家(120194)
科学基金(101798)
社会(88906)
社会科(83605)
社会科学(83578)
(80321)
基金项目(73599)
教育(66415)
(65775)
自然(65424)
自然科(63838)
自然科学(63820)
自然科学基金(62637)
编号(61565)
资助(58099)
成果(49663)
重点(43959)
(43303)
(42615)
课题(42433)
(39732)
(38357)
科研(37597)
创新(37087)
大学(35964)
期刊
(136695)
经济(136695)
研究(81073)
(73203)
中国(62650)
学报(50100)
农业(49499)
科学(45795)
(39810)
大学(38125)
学学(36248)
管理(35925)
教育(33671)
业经(29122)
(27846)
金融(27846)
技术(27494)
(24102)
经济研究(19349)
问题(19338)
财经(19291)
(18102)
统计(16512)
(16483)
农村(15424)
(15424)
农业经济(15293)
技术经济(14913)
(14698)
资源(14299)
共检索到446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晓平  
在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探讨一种适合中国农村的养老新模式非常必要。农村女性养老模式的倡导,发掘了一向被我们忽略的女性养老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但传统与现实双重界定下的女性社会身份成为在农村推行女性养老模式的主要障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雯  
对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的开发,都离不开对女性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关键,是已开发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投资收益的基础,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乐燕子  周维宏  
1990年后,日本农村女性创业活动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由于近年接班人不足等问题,很多经营体难以为继,整体数量逐渐减少。为解决问题,很多经营体开始采取与男性合作、向社会企业转变等方式,摸索新的发展路径。再加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农村地区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农村女性创业活动新形态。根据创业主体及创业目的,农村女性创业活动新形态可分为3类:两性合作式女性创业活动、外来女性创业活动及社会企业型女性创业活动。这些新形态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优势,能够克服传统女性创业活动存在的很多难题,从而促进了日本农村女性创业活动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蓉芳  
从技术环境的角度分析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桎梏,使得人力资本形成的性别差异及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路径得以从宏观上进行解释。本研究从技术环境入手,在揭示了技术环境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影响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基于农村女性存在的技术环境来提高其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来英  
在我国,农村女性已占生产劳动力的一半,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就农村女性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而展开,分析了农村女性就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山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女性就业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余秀兰  
对一位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村女性具有阶层出生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在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就读过程中,制度和结构所赋予个人的场域和资本始终左右着她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是个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结构对个体行为选择的限制是一种隐性不公。为此,在制度桎梏之下,可从个体选择的心理行为层面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群  周春芳  
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女性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家庭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2004年对江苏省3个地区12个城镇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女性在城镇的非农就业及迁居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女性具有明确的迁居意愿,而越是教育程度高、非农工资高、非农工作年限长、未婚的年轻女性,越倾向于迁居城镇。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关注农村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时树菁  
本文以全国农业大市河南省南阳市为例,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对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南阳市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当选村干部的比例很低,在村庄政治中明显处于配角地位,其参政议政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基层民主政治的要求。调查显示,传统观念、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女性的参政意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妇女组织的作用都是影响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广  吴国清  
从新制度政治学"制度-行动者"互动关系的视角分析认为,村民自治中女性参与缺失的根源在于观念与利益的交织下正式制度正反馈机制的强化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历史惰性力导致农村女性参与村民自治的相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充满路径依赖的特性。应加强对各级政治精英的社会性别理论培训,积极制定与实施确保女性平等参与的各项政策,努力塑造具有平等性别价值观的乡村民众,在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中,稳步推进影响农村女性参与村民自治的相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路径依赖走向根本变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杜灵  郭伟和  
通过对农村女性婚外恋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女性的婚外恋是一种寄居在家庭外壳下的情欲模式,且这种情欲模式已经呈现出物质化与享乐主义的特征。在熟人社会中,她们通过婚姻家庭获得乡村社会的认可与满足其合法女性的象征资本;同时借助婚姻的外衣,她们又在婚外恋中追求着优雅、体面的享乐恋情。处于这样的夹缝位置,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与生活环境造就了女性的牢笼处境;另一方面,对精英男性的经济依附以及优于底层男性的婚姻市场优势,构成了女性情欲实践的结构性基础。在象征资本、经济资本与熟人社会的复杂建构中,农村女性情欲模式的行动策略,呈现出农村女性的半自主的性别主体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群  刘华  
近年来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 ,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 ,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 ,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 ,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凯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性别观念对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女性家庭地位在促进这一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现代性别意识观念的女性显著地提高了其外出务工的概率,这中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女性性别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女性家庭地位的调节作用明显,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性别观念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效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对受教育程度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农村中低学历女性群体和中西部女性群体性别观念对其外出务工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在高学历群体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研究尝试为理解我国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视角,倡导通过性别平等来释放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中的性别红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红清  赵丙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外来农村女性的自我雇佣就业的调查统计分析,纠正了先前一些非正规就业问题的部分研究。1自我雇佣是研究非正规就业的合适视角;从事自我雇佣就业更多的是农村外来女性权衡成本和收益后的主动选择,且其收入与闲暇效用均比从事正规就业更佳。2无论在同一职业内部还是在不同的职业,收入、闲暇、社会认可度等都多方面地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和分流。3对于自雇佣就业者未来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自雇佣工作将是她们比较现实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