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3.59.206.196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4)
2023(12876)
2022(9697)
2021(8531)
2020(6357)
2019(13553)
2018(13423)
2017(24399)
2016(13437)
2015(14583)
2014(14130)
2013(13071)
2012(11231)
2011(10101)
2010(9976)
2009(9235)
2008(8606)
2007(7580)
2006(6902)
2005(6188)
作者
(36719)
(30648)
(30534)
(29075)
(19250)
(14573)
(13826)
(11627)
(11454)
(10682)
(10306)
(10171)
(9776)
(9554)
(9475)
(9337)
(9312)
(9092)
(9005)
(8860)
(7533)
(7389)
(7257)
(7107)
(6840)
(6839)
(6792)
(6769)
(6153)
(6128)
学科
(53059)
经济(53007)
管理(32166)
(28743)
(21976)
企业(21976)
业经(17926)
(17407)
中国(17321)
地方(16062)
方法(14810)
农业(12417)
产业(11195)
数学(11105)
数学方法(10934)
理论(10728)
(10421)
(9999)
信息(9938)
(9625)
(9444)
总论(9365)
信息产业(9267)
环境(9062)
地方经济(8435)
(8317)
金融(8315)
(8299)
银行(8286)
(7991)
机构
学院(179836)
大学(172580)
(63203)
管理(62096)
经济(61645)
研究(60628)
理学(52830)
理学院(52115)
管理学(50938)
管理学院(50602)
中国(45263)
科学(39931)
(36189)
(29546)
(29533)
(29033)
(28985)
师范(28695)
(28687)
中心(28434)
研究所(27018)
业大(24992)
(23760)
财经(23275)
(22984)
师范大学(22778)
技术(22753)
农业(22467)
北京(22180)
(20945)
基金
项目(124930)
科学(99037)
研究(95088)
基金(87713)
(76779)
国家(76124)
科学基金(65418)
社会(60069)
社会科(56875)
社会科学(56865)
(52466)
基金项目(46079)
教育(43545)
(42853)
编号(40669)
自然(39715)
自然科(38733)
自然科学(38726)
自然科学基金(37975)
资助(32912)
成果(32408)
(30150)
重点(29121)
课题(28850)
(26571)
国家社会(25329)
(25051)
创新(24792)
(24659)
项目编号(24458)
期刊
(76091)
经济(76091)
研究(48467)
中国(37848)
(29055)
学报(28410)
教育(27206)
科学(26251)
管理(22563)
(21834)
大学(21118)
农业(20179)
学学(19568)
技术(16234)
业经(15779)
(15086)
金融(15086)
经济研究(12189)
图书(11750)
财经(10336)
(10282)
职业(9847)
问题(9762)
(9345)
(8991)
(8875)
商业(8733)
资源(8733)
书馆(8477)
图书馆(8477)
共检索到26686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李涵   杨丽娟  
[目的/意义]社会对“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在“非遗”数字人文项目实践中,探索有效的众包路径具有关键性意义。[方法/过程]立足游戏化和叙事相关理论,提出利用群体智慧开展情境化众包的思路,利用问卷法识别确认关键游戏元素,并以河南越调的代表性剧目为叙事线索,完成互动数字叙事框架的构建测试平台,且基于这个平台针对直接用户和潜在用户分别开展实验,对其可用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确定了8个关键游戏元素,设计出一套基于互动数字叙事的情境化众包方案,并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加快“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元数据或基础信息,为“非遗”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翠玉   徐雷  
[目的/意义] 数据论文作为描述科学数据的新型出版物,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当前数据论文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呈现数据论文在支撑科学数据理解、共享与重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揭示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与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 综合考量数据期刊的代表性、学科覆盖度等因素,选取21种数据期刊并从中随机抽取210篇数据论文,对数据论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及对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从文本叙事与数据叙事两个方面分析数据论文的语篇叙事结构以及科学数据的叙事呈现方式。[结果/结论] 共归纳总结出数据论文的4种语篇叙事模式,即IMRaD传统叙事模式、IMDe+[A/Q/U/V]顺序结构模式、V+DeM翻转结构模式以及混合结构模式。数据论文主要采取图表数据摘要、数据可视化、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数据叙事方式并依托数据仓储平台提供数据检索、推荐、计量、引用等交互服务。当前数据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论文文本对科学数据的静态描述,科学数据叙事在交互式可视分析、支撑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亮  
高职人文慕课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角色演变和培养方式缺失、学生职业素质和培养策略缺失、学生文化自信和培养路径缺失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叙事驱动下的文化认同指引和个人成长关注的慕课改革思路,将民族文化历史、记忆和基因植入学生叙事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职人文慕课的实践路径:加强思想引领工作,避免文化虚无主义、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培养职业自信人才、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明海  
"返乡叙事"相比广义的"乡土小说"更加聚焦人地关系的制度调节及其成效与缺憾,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与乡村个体心态转变。返乡叙事面对土地物质层面的熵化过程,呈现物性批判与神性期待的张力表达;针对土地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悖论式判断,表现乡村个体离土与返乡的双重失落;应对土地之熵与心灵困境,积极探索乡土重建的可行性,包括乡村主体的自我生成、资本下乡、教育发展等问题,反思乡村闭合与开放的辩证发展。返乡叙事的人地关系书写显示出"贬城崇乡"的伦理站位,因此要以理性姿态重审城乡关系,挖掘土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体察土地上的人民,书写好新时代返乡故事,使其作为精神能量和思想资源,对当前乡村振兴产生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洋洋  陈心怡  陈巍  高奇扬  
叙事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性叙事能力,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其能否影响社会性叙事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演游戏能否对幼儿社会性叙述能力的发展产生作用。通过一项准实验设计,以2所幼儿园60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验法、观察法分析组织表演游戏对幼儿社会化叙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句子结构"维度外,幼儿在"叙事完整性""时间标记"的得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表演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性叙事能力的提升,也对幼儿社会性叙事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多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以提升幼儿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广新  王悦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使之产生意义,据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自适应游戏将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本研究认为,以追踪学生知识结构为特点的语境化叙事游戏,比采用动态难度调整的定制化服务游戏更能有效辨别学生的认知特征。以互动叙事理论和知识空间为指导开发了语境化叙事游戏的整体模型,并用Unity 3D作为游戏开发平台制作了"拯救牛顿"游戏,以建构的"游戏化发现学习过程模型"把游戏融入初中生的摩擦力概念学习之中。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语境化叙事有较高的体验,显著提高了概念的认知细化、理解和迁移。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游戏体验的适应性、内容适切度和注意力能显著预测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细化、理解和迁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西顺  
德育叙事过程之前已经存在于师生心灵秩序之中的先在性的价值准备状态,即为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前视域"具备三种基本属性:兼具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功能的相反相成性、故事性以及知情意行的统和性。在"前视域"的结构中,终极价值观指涉人生终极意义,而工具价值观则为实现终极价值观提供做事原则及行为方式。在学校德育叙事的实际样态中,学生之"前视域"保证了德育叙事完整的本体性存在,教师之"前视域"直接影响着在学生的心灵之幕上所映射的叙事色彩及状态。研究德育叙事过程之"前视域",是德育叙事相关研究的前研究,具有前提性及奠基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晟添  
人类科技发展促进文明变迁,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占主导优势的媒介,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知识被承载与传播,人们对知识的感受与看法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从媒介技术发展的文明史视角,梳理知识观的变迁,对当下电子文明时期知识观的重塑与传播研究尤为重要。短视频作为当下最为活跃、显著的新兴传播媒介,在对知识的科普传播上,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现象与视听微叙事规律。知识短视频存在叙事框架的“递进模式”:视角框架、话语框架、结构框架、语法框架,且在叙事传播中重塑着知识观。新知识观在短视频媒介的传播下被重塑,并在知识范围的流动、知识的编码与接收、知识的口头传统、知识的媒介习得环境、知识的媒介文化等方面形成变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以“平淡”为媒介,设计了一个精密的叙事框架。该框架以互文为纽带,超越为诉求。就前者而言,以叙事之“淡”言对象之“淡”,对象之精神与叙事之风格相映鉴,形成互文关联。就后者来看,言平淡,意在平淡之外,也即平淡被视为实现超越的方式。超越表现在两个层面:“小超越”即叙事与所述在各自领域内的超越,如叙事以平淡化机制对常规化叙事的超越,对象在自身经验世界中通过建构“距离感”收获超越;“大超越”是文明层面的超越,叙事对时代框架的反叛如此,人物在存在与诗学之辉映中收获“克服时代性”的超越亦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彦  王枬  
在人类久远的时间和广延的空间历史上,叙事与抒情、说理一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传播和再生的基本动力,它们共同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标志。可以说,叙事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与揭示、分析、体现主流的宏大叙事相比较,私人叙事长期以来处在边缘的缘故,很多"小人物"的声音几乎不被提及,私人叙事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私人叙事或称之为经验叙事引起了诸多理论学界的关注。叙事以时间维度展开情节,所叙之事与叙述者之间的种种关系构成了不同的叙述情境,展露了不同的叙述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彦  王枬  
在人类久远的时间和广延的空间历史上,叙事与抒情、说理一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传播和再生的基本动力,它们共同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标志。可以说,叙事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的方式。与揭示、分析、体现主流的宏大叙事相比较而言,私人叙事长期以来处在边缘,很多"小人物"的声音几乎不被提及,私人叙事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私人叙事或称之为经验叙事引起了诸多理论学界的关注。叙事以时间维度展开情节,所叙之事与叙述者之间的种种关系构成了不同的叙述情境,展露了不同的叙述方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