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8)
- 2023(8543)
- 2022(7218)
- 2021(6518)
- 2020(5488)
- 2019(12269)
- 2018(11797)
- 2017(22488)
- 2016(12344)
- 2015(13227)
- 2014(12703)
- 2013(12681)
- 2012(11902)
- 2011(10658)
- 2010(10531)
- 2009(9628)
- 2008(9309)
- 2007(8236)
- 2006(7420)
- 2005(6459)
- 学科
- 济(48216)
- 经济(48165)
- 管理(31577)
- 业(31402)
- 企(24438)
- 企业(24438)
- 方法(22760)
- 数学(19288)
- 数学方法(19091)
- 学(15107)
- 农(14316)
- 财(12611)
- 中国(11653)
- 业经(10901)
- 贸(10002)
- 贸易(9996)
- 农业(9976)
- 易(9724)
- 制(9451)
- 地方(8719)
- 产业(7915)
- 务(7773)
- 财务(7766)
- 财务管理(7750)
- 环境(7711)
- 企业财务(7437)
- 技术(7056)
- 体(6963)
- 银(6886)
- 理论(6871)
- 机构
- 大学(179567)
- 学院(179387)
- 济(68263)
- 研究(68111)
- 经济(66941)
- 管理(64655)
- 理学(56635)
- 理学院(55858)
- 管理学(54583)
- 管理学院(54291)
- 中国(49599)
- 科学(49097)
- 农(46481)
- 京(39155)
- 农业(37288)
- 所(37206)
- 业大(36828)
- 研究所(34813)
- 中心(30080)
- 财(29198)
- 江(27031)
- 院(25157)
- 农业大学(24673)
- 北京(24406)
- 财经(23965)
- 范(23489)
- 省(23220)
- 师范(22982)
- 科学院(21962)
- 经(21962)
- 基金
- 项目(131839)
- 科学(102067)
- 基金(97393)
- 家(91592)
- 国家(90901)
- 研究(82224)
- 科学基金(75167)
- 自然(53978)
- 社会(52874)
- 自然科(52664)
- 基金项目(52660)
- 自然科学(52642)
- 自然科学基金(51783)
- 省(51608)
- 社会科(50170)
- 社会科学(50154)
- 划(44911)
- 资助(40154)
- 教育(36404)
- 重点(30858)
- 计划(29171)
- 发(28679)
- 编号(28668)
- 部(27836)
- 创(27024)
- 科研(26759)
- 科技(26454)
- 创新(25471)
- 业(24027)
- 大学(22769)
共检索到253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钟永德 王怀采 黄家兰
在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选取6个游憩点进行植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调查,其中包括4条游径、1个烧烤场和1处游客休息地。结果表明:游憩活动会对生态旅游区植被的群落及生物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同一水平距离带上,活地被物层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的规律;草本层植被的生物量(x)与其盖度(y)正相关,并可用经验方程y=5.0392x+8.8824来表示。图1表3参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雪 刘兵兵 王彦辉 于澎涛 段文标 张军
[目的]量化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次生林各植物层(乔木层、林下植物层(草本和灌丛)、枯落物层)生物量随郁闭度及林分密度的变化,确定能使各层生物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最佳林分结构,以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方法]基于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利用上外包线分析法确定辽东栎林各层生物量对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响应规律,并经综合权衡后确定最佳郁闭度范围。[结果]随郁闭度和林分密度增加,乔木层生物量先快速增加,在郁闭度0.75和密度1 050株·hm~(-2)时分别达到292.3和296.9 t·hm~(-2),分别为其外包线最大值的80%和82%,之后增速变缓;林下植物层生物量先缓慢下降,在郁闭度0.75和密度1 150株·hm~(-2)时分别达到9.08和9.17 t·hm~(-2),分别为其外包线最大值的89%和86%,之后快速减小;枯落物层生物量先逐渐增加,在郁闭度0.75时达到33.34 t·hm~(-2),为外包线最大值的97%。综合分析各层生物量随郁闭度的变化表明,需维持林冠郁闭度在0.75~0.79左右,才能使林分各层生物量都保持在各自上外包线最大值的80%以上。[结论]在宁夏六盘山区,要使辽东栎林的乔木层、林下植物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维持林冠郁闭度在最佳范围0.75~0.79左右,这可用于指导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辽东栎林多功能经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樊星 蔡捡 刘金平 伍德 宗人旭
以不同优势种的6个草地植物群落中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材料,通过测定基株、母株、无性系3个等级的构件数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分析鹅绒委陵菜在不同群落中的空间拓展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探讨其应对草地群落组成差异的生长策略。结果表明,1)群落组成对母株根系有极显著影响(P<0.01),6个群落中母株根长和根数均显著下降(P<0.05),基株的子株数及子株根长也显著降低,但子株根数未受显著影响。2)群落组成对无性系匍匐茎茎长、茎直径及间隔子长有显著影响(P<0.05),群落中鹅绒委陵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李效文 李江婧
摘要: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其植物组成与区系、群落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游憩林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32科59属63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且反映出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理论上可定量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且各层优势种群突出。建群种侧柏趋于随机分布(C<...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天燕 贾碧莹 胡云龙 杨秋 毛伟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剧烈且植被生长依赖于地下水分补给,因此植被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高低。为探明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和pH)及其相互关系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在科尔沁沙质草地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倍数递增(0.5、1.0和2.0 m)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控制试验中土壤全氮、全磷和pH均随年际变化而上升,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而pH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上升,但变化差异不显著。2)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深度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3)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根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H与根系生物量负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证明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处理对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影响不一,但科尔沁沙质草地地下水位埋深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丧失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峰 沙志鹏 关法春 张宇阳 段晶
为探索移栽措施对"一江两河"地区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生物量、功能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以"一江两河"地区达孜县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开展苜蓿与草木樨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处理显著提高了草地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处理间差异显著(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133.6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36.7、1624.7、1400.8和171.4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物量 衡阳盆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种;灌木植物8科,11种。经过20 a左右的植被恢复重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群落均呈现良好演替趋势;人工植被柠条灌丛和刺槐林恢复模式对沟谷地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枯落物盖度及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而天然草地对沟谷地草本层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沟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效果优于自然恢复,而且人工柠条灌丛植被恢复模式优于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模式。柠条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雷隆举 赵锦梅 张雪 徐长林 刘垠霖
为明晰不同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结构,以祁连山东段高山灌丛及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对6种不同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计有草本植物22科55属91种,灌丛植物3科4属6种;不同灌丛植物群落密度、盖度、物种数等特征有显著差异(P 0.05)。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间无显著差异(P> 0.05),地下生物量表现为阳坡柳(Salix)灌丛草地阴坡杜鹃灌丛,地下生物量阳坡柳灌丛<0.05)。不同植物群落灌丛地上生物量均随着灌丛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线性关系。可见,研究区不同植物群落受气候、环境的以及物种分布的共同影响,从而形成差异显著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结构。该结果为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草地群落生产力估测以及植被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华智 刘伟 杨楠 杨孔 谢红旗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夏季采用刈割法和环刀法收集了该地区高原鼢鼠鼠丘、洞道上方、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4类生境中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下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分配五类指标数据。【结果】不同生境类型样方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扰动样方>鼠丘,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3类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鼠丘与以上3种生境类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鼠丘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洞道上方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P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扰动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所有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地下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明显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且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反之。【结论】高原鼢鼠扰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并使得植物生物量在高原鼢鼠扰动后增加了向地上分配的比例,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智勇 谢迎新 刘苗
高寒草地退化日益严重,且限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围栏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退化草地植物恢复中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对西藏申扎地区退化草地4、5、7、8和9年的围栏样地调查分析发现:1)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均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围栏年限为7年时出现拐点;2)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对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正效应(P <0.05)。可知,保持或者提升土壤水分和养分是退化草地恢复关键过程,此外,藏北申扎地区退化地恢复的最优围栏年限为7年左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丽霞 *田赟 刘新月 张克斌
【目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功能群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构建、分布和环境适应机制,为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方向的预测和永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地中草地植被的物种、株数、高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观测,并采用植物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的群落特征、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和综合优势比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区内共记录物种35种,隶属于11个科,5种生活型,3种水分生态型。其中,菊科物种最多,占25.7%,禾本科占20%。常牧样地中寸草苔的重要值最高,而禁牧样地中羊草的重要值最高。休牧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禁牧和常牧样地。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来看,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显著高于休牧和禁牧样地,而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较低。从水分生态型功能群来看,本研究中植被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其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中生植物功能群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的物种均为中生植物,而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的物种多为旱生植物。与长期禁牧相比,休牧显著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促使多年生禾草和中生植物功能群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和旱生植物功能群。因此,科学的休牧制度有助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潘伯荣 常杰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璐璐 雷妮娅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影响植物定植与生长,明确植物-土壤反馈关系对筛选及控制外来植物的引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设计不同的植物-土壤反馈体系,比较不同径级(<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抑制其同种幼苗生长;而复叶槭成年树种下土壤处理生物量较异种树下土壤处理高102.2%(P<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促进其同种幼苗生长。不同来源土壤显著影响美国白蜡菌根侵染率,而对复叶槭菌根侵染无显著影响。(3)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的土壤处理影响供试种菌根结构与其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泡囊结构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指标。2种植物在不同来源土壤中的反馈响应差异较大,美国白蜡树林下土壤抑制其幼苗生长的反馈模式有利于森林群落规避同种内部代际竞争,而复叶槭植物-土壤反馈模式则提示其具有较强的入侵潜能。图6表2参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