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0)
2023(8463)
2022(7278)
2021(6992)
2020(5728)
2019(13782)
2018(13759)
2017(26849)
2016(14429)
2015(16204)
2014(16220)
2013(15837)
2012(14394)
2011(12948)
2010(13202)
2009(12100)
2008(11537)
2007(10105)
2006(9083)
2005(7905)
作者
(41199)
(34427)
(34389)
(32658)
(22074)
(16654)
(15607)
(13316)
(13064)
(12200)
(12068)
(11409)
(11248)
(10756)
(10732)
(10319)
(10301)
(10145)
(10031)
(9881)
(8389)
(8374)
(8355)
(7900)
(7672)
(7654)
(7626)
(7495)
(6928)
(6824)
学科
(62118)
经济(62060)
管理(39952)
(33724)
方法(28503)
(26514)
企业(26514)
数学(24789)
数学方法(24221)
地方(18362)
(16635)
中国(15507)
环境(14057)
(12220)
业经(12165)
农业(11629)
理论(11254)
(10474)
(9849)
(8407)
(8388)
贸易(8382)
地方经济(8256)
(8131)
(7977)
城市(7913)
(7511)
技术(7436)
资源(7173)
教学(6825)
机构
学院(202630)
大学(200384)
管理(79578)
(74901)
经济(72990)
理学(69080)
理学院(68188)
管理学(66568)
管理学院(66193)
研究(65658)
中国(48465)
(44142)
科学(43395)
(32400)
(31990)
中心(31037)
(30781)
业大(30518)
(30256)
(30028)
研究所(29705)
师范(29703)
北京(27842)
财经(26139)
(25183)
(24960)
师范大学(24085)
农业(23860)
(23640)
经济学(21712)
基金
项目(142250)
科学(111912)
基金(102659)
研究(100824)
(90350)
国家(89655)
科学基金(77785)
社会(63426)
社会科(60041)
社会科学(60022)
基金项目(56091)
(56025)
自然(52777)
自然科(51510)
自然科学(51498)
自然科学基金(50521)
(47513)
教育(46491)
资助(42663)
编号(40451)
重点(31616)
(31059)
成果(31042)
(29710)
(28600)
课题(28473)
科研(27239)
创新(26689)
大学(26205)
计划(25900)
期刊
(84427)
经济(84427)
研究(53506)
中国(37295)
科学(30448)
学报(29078)
管理(28093)
(27173)
(23572)
大学(22335)
学学(21028)
教育(20699)
技术(19165)
农业(18602)
业经(14443)
(13698)
金融(13698)
资源(13230)
问题(12285)
经济研究(11857)
财经(11708)
(10773)
统计(10741)
(10395)
(10390)
图书(10315)
(10090)
现代(10029)
科技(9628)
(9454)
共检索到291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秀敏  
通过对日本佐贺市松原川地区的调查以及实地观测,整理出日本小城市居民在滨水环境的主要行为模式,为我国滨水空间环境改善和营建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蔚艳  周宁  
渔村旅游是乡村旅游中一种特定区域的旅游,既具有乡村旅游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通过舟山渔村旅游实例,从渔村旅游吸引力分析入手,研究渔村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和行为模式,揭示渔村旅游者的特点,为渔村旅游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以及营销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丰富乡村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晓婷  吴小根  张玉玲  王媛  
文章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概念模型,以台湾游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实施的复杂环境认知、态度、情感、意志的心理活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亲近自然旅游动机、环境行为意向、景区环境质量和景区环境政策是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6个重要驱动因素,其中,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修正后模型可解释游客的环境态度26.9%方差,环境行为意向31.8%方差以及环境责任行为77.5%方差,整个模型的解释效力较好;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受到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可相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玉新  靳乐山  
研究乡村地区游客动机行为以及游憩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选择北京市延庆县作为案例地,采用现场观察和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乡村地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地区游客以北京市和目的地周边城镇的中青年居民为主,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涵盖多种职业;在选择目的地方面更重视亲近和享受自然,体验乡村文化是次要动机;游客以自费出游为主,人均年出游次数为7.62次,每次花费249.86元,吃、住、交通费用都较低。以旅行次数为因变量,旅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君轶  马耀峰  杨敏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入境游客行为,完善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计量模型。以西安市2002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为0.015 69 hm2,约占该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1.17%。可以看出,在旅游热点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对区域生态足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生态足迹结构组成中,餐饮的旅游生态足迹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54.09%。西安市旅游生态足迹效率很高,该市应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以提高旅...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靖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负向效应,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市2010~2017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其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且于2017年达到人均0.1870hm~2的峰值,这充分说明入境旅游生态足迹是导致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旅游生态足迹结构可知,其中74.3%为交通生态足迹,该账户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住宿账户和购物账户,而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面积最小,仅占到0.1%的份额。此外,北京市入境游客的生态足迹效率较高,单位均值为6611美元/hm~2,是全球平均值的5.98倍,反映了北京市入境旅游经济的高效性。文章提出北京市应致力于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扩大入境游客生态足迹效率、倡导节约型的旅游发展模式等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减缓入境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小静  黄浩  
游客在线发表的UGC文本具备重要的市场营销和消费体验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在线旅游平台的文本语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网红”城市淄博游客消费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发现:淄博游客主要来自北京、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及济南、青岛等山东省内城市,客源群体主要为20-39岁年轻群体,女性稍多于男性;淄博旅游热度时间上为“双峰”结构,游客消费呈现历时短、直接消费低、自助游居多的特征;游客体验包括5个维度项16个属性项,体验感受最深刻的是特色景观、美食体验、情感体验,当地惯常的消费地点、消费活动及人物景观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游客在淄博感知获益明显,美食特色、体验项目、管理服务等方面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亟待引起重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潇婷  张晓珊  赵莹  
本文基于旅游者时空行为视角,以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对大陆游客在境外旅游景区内部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以参与活动、停留时间和到访景点等为聚类要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构化描述大陆游客在香港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模式,为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大陆赴港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时空行为,提升大陆游客出境旅游体验质量和优化景区产品管理提供研究基础。香港海洋公园大陆游客的样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地域结构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在对有效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8类模式,分别为全天覆盖型、半日覆盖型、下午覆盖型、全天山上型、半日山上型、中午场馆型、下午场馆型和短时折返型。本文通过研究旅游者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美风  席建超  
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区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为案例区,通过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排污行为及其水环境干扰模式。结果表明:①从旅游活动环节看,住宿活动污染物排放量最高,餐饮其次,游览最低;②从游客类型看,在人均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旅游活动干扰综合指数(TADI)依次降低:商务会议(1)>休闲度假(0.57)>科学考察(0.19)>观光游览(0);在总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TADI依次降低:休闲度假(1)>商务会议(0.51)>观光游览(0.33)>科学考察(0);③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和观光游览四类游客对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华  马耀峰  白凯  
以广州市外国游客为实证分析对象,尝试从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角度探讨旅游者认知行为的基本特征,期望能为旅游行为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提升广州市以及中国旅游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旭仁其木格  
探索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现有的高职教育综合优势,高职院校应坚持多渠道、多门类、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配合组织部门轮流培训乡村干部,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办学功能,增强了服务能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松  张麒  段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河城市在城市空间资源渐趋饱和时,必然面临跨河发展的选择。跨河拓展的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老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犹如城市空间发生"断裂"同时又与老城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由此,本文从生态、空间、功能三方面着手,尝试对滨水城市跨河发展的空间模式予以探索,提出跨越与耦合的思路,梳理脉络,形成相关策略,促进新老城区的优势互补与加速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玮  魏晓阳  
游客的时空活动路径因其高度异质性一直以来是研究其模式和规律的难点。该研究提出一个归纳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方法,挖掘形成这些模式背后的机理。文章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得到624位游客的参观行为数据,建构基于相对时空位置对准的路径相似度算法,采用吸引子传播算法对参观路径进行聚类,归纳出5种路径模式;构建展馆选择的时间效用模型来对不同路径模式进行解释,发现几种模式对应的模型系数差异明显,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用时间效用模型对游客路径进行聚类,归纳得出6类具有明显差异的参观行为偏好模式。偏好差异是决定游客参观时空路径模式的内在因素,通过时间效用模型可以得到游客时空行为的更一般规律。此方法具有进一步应用于解释其他情景下个人时空行为的潜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奎  
游客环境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通过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方式实地调研了该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及其管理的现状,运用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游客不良环境行为发生的频度和公园游客管理现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结合"刺激-反应"原理以及"破窗效应"的理论研究,尝试性的构建了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模型,并以此为框架提出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优化建议,如管理资源层面的突破,管理原则层面的提升等,以期为改进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易小力   敬露瑶   郑春晖  
游客在遗产地感知到原真性后是否以及怎样引发情感的形成,有关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地方依恋与亲密关系理论是研究情感的重要理论,二者存在许多交叉域,但少有研究结合二者进行探讨。在文化遗产旅游背景下,文章以地方依恋和亲密关系理论为基础,选取情感体验、情感形象和情感依恋这一系列反映情感形成过程的构念,探究感知原真性如何影响游客情感的形成(内在作用机制),并对比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感知原真性在机制中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1)情感体验、情感形象在感知原真性与情感依恋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2)情感体验在感知原真性与情感形象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相较于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的感知原真性对游客情感形成的正向影响更强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