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5)
- 2023(14465)
- 2022(12678)
- 2021(12038)
- 2020(10056)
- 2019(23200)
- 2018(23064)
- 2017(45061)
- 2016(24417)
- 2015(27082)
- 2014(27160)
- 2013(26571)
- 2012(24041)
- 2011(21469)
- 2010(21460)
- 2009(19502)
- 2008(18784)
- 2007(16221)
- 2006(13967)
- 2005(11802)
- 学科
- 济(94698)
- 经济(94595)
- 管理(67659)
- 业(65092)
- 企(54135)
- 企业(54135)
- 方法(47885)
- 数学(41415)
- 数学方法(40699)
- 农(24712)
- 中国(23607)
- 财(22652)
- 学(21502)
- 业经(20675)
- 地方(18629)
- 理论(17963)
- 农业(16877)
- 贸(15949)
- 贸易(15941)
- 易(15468)
- 制(15326)
- 技术(14976)
- 和(14833)
- 务(14659)
- 财务(14581)
- 财务管理(14557)
- 环境(14254)
- 企业财务(13798)
- 银(13075)
- 划(13029)
- 机构
- 学院(340411)
- 大学(339786)
- 管理(136016)
- 济(128654)
- 经济(125770)
- 理学(119358)
- 理学院(117966)
- 管理学(115458)
- 管理学院(114836)
- 研究(109701)
- 中国(78965)
- 科学(71653)
- 京(71559)
- 财(57801)
- 所(54572)
- 农(54438)
- 业大(52553)
- 研究所(50403)
- 中心(49587)
- 江(47710)
- 财经(47708)
- 范(46270)
- 师范(45808)
- 北京(44681)
- 经(43484)
- 农业(42926)
- 院(40266)
- 州(39359)
- 经济学(38523)
- 师范大学(37079)
- 基金
- 项目(242025)
- 科学(190823)
- 基金(176251)
- 研究(173140)
- 家(154649)
- 国家(153413)
- 科学基金(132300)
- 社会(108288)
- 社会科(102710)
- 社会科学(102683)
- 省(95234)
- 基金项目(94258)
- 自然(88731)
- 自然科(86743)
- 自然科学(86725)
- 自然科学基金(85146)
- 教育(80516)
- 划(80326)
- 资助(73468)
- 编号(69941)
- 成果(55440)
- 重点(53988)
- 部(52523)
- 发(50670)
- 创(50185)
- 课题(48080)
- 科研(46724)
- 创新(46707)
- 教育部(45051)
- 大学(44775)
- 期刊
- 济(133296)
- 经济(133296)
- 研究(92820)
- 中国(59415)
- 学报(55983)
- 科学(51643)
- 农(48662)
- 管理(47921)
- 财(41966)
- 大学(41944)
- 学学(39718)
- 教育(37937)
- 农业(34288)
- 技术(29245)
- 融(23975)
- 金融(23975)
- 业经(23063)
- 财经(22136)
- 经济研究(21673)
- 经(18865)
- 业(17751)
- 问题(17418)
- 科技(16830)
- 图书(16794)
- 版(15889)
- 技术经济(15774)
- 理论(15438)
- 资源(15431)
- 统计(15401)
- 商业(15092)
共检索到47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效忠 王杏 苏会
旅游因包含了多种移动形式而成为移动性关注的焦点,移动性兼顾了移动的动态过程与移动所产生的具身体验和社会意义,从多个角度启发了旅游研究。文章以山区旅游公路皖南“川藏线”(宣城市S345宁泾路)为案例,在移动性视角启发下,探讨线型旅游空间移动过程的结构要素,搭建“人-信息-交通-地”线型旅游体验系统,并分析了各要素耦合作用下的体验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移动者视角,构建了线型旅游空间的吸引力模型。首先,通过网络游记词频分析确定了5大吸引力维度,分别是流动景观、停泊空间、趣味交通、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其次,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游客的移动兴趣感知和体验消极因素,修正了20个吸引力因子;最后,通过旅游达人打分赋值,计算各因子的权重。结果发现:线型旅游空间赋予游客移动观景-驻足体验相互叠加的游览特征,游客高度重视移动过程中的视觉景观体验和停泊空间;同时需要提升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的吸引力,构建与游客审美和个性相呼应的空间。
关键词:
线型旅游空间 移动性 吸引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霄 石强 陈婉欣
推动游艇旅游是引导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中国游艇旅游发展与欧美澳西方发达地区尚相差较大。文章以游客认同的地方性为理论框架,以携程网、穷游网上中国游客分享游艇旅游的网络游记文本为主要数据,探究中国游客视角下游艇旅游吸引力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1)目前中国游客体验游艇旅游的主要地区是国内和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在国内与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进行游艇旅游时,游艇旅游的景观、活动、环境等差异不大,可以视为游艇旅游不需要附着于特定地域,拥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2)综合分析中国游客在国内与西方欧美澳发达地区游艇旅游的吸引力认同,发现原生态的亲水活动与对西方奢侈生活的想象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游客对游艇旅游吸引力的主要认同。未来可以在增加游艇旅游发展城市、改善亲水自然环境、增强游艇水上活动以及游艇产品差异化发展方面加以改进,推动中国游艇旅游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贻庆 毛小明 甘筱青
本文认为,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中,并不只存在旅游吸引力,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作用力,在这些作用力中,有一些推动旅游的实现,另一些阻碍旅游的实现。根据对旅游吸引力和其他作用力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可能旅游吸引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旅游吸引力 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 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静 尹书华 吴少峰
“节庆”可以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同时吸引游客,促进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本文采用混合方法,调查多种类型的节庆活动。首先,通过定性方法,确定了节庆吸引力的四个显著维度: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鲜明的文化符号、丰富的节庆活动。其次,基于“认知—情感—意向”模型,通过定量方法探究节庆吸引力对游客节庆依恋和忠诚度的影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正向影响节庆依赖;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和鲜明的文化符号均正向影响节庆认同和情感依恋;节庆依恋正向影响节庆忠诚度。基于此,应促进地方文化与节庆的融合,塑造节庆品牌和形象,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节庆旅游 节庆吸引力 节庆依恋 忠诚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日新 陈向阳
本文重点研究重大国际展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力。论文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考察了其对旅游业影响力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数学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分布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上海世博会作为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它在时间t内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时释放的影响量是距离x和时间t的负指数函数。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全世界赴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人数总量在一日内或逐月的分布均是递增的;在空间维度,全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离上海越近,人均收入越高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影响力扩散模型 引力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霄 蔡欣儒 陈少楠 陈桂纯 黄宝玲
深圳的主题公园一直是深圳乃至全国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最多的景区之一。但随着设施的老化,创新的减少,现阶段的主题公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世界之窗为例,以游客感知为切入点,探讨现阶段深圳主题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吸引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发现,现阶段的游客比起世界之窗的微缩景观,更加注重公园的活动尤其是夜场活动,而且游客结构也从青少年转变为家庭游客。本文认为在原有的景观无法持续吸引游客的当下,应该主动增加活动比例,增加活动的文化内涵,同时做好现有设施的维护修缮工作。
关键词:
世界之窗 主题公园 旅游吸引力 网络文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骏 古风 卢凤萍
人居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是保持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并将其转换为现实旅游竞争力,从而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展资源开发视野,开展相关研究的新角度。优秀的人居环境应坚守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的理念,彰显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心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旅游的开展也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论上的思考。通过量化研究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人与人的和谐程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不仅是人居环境资源水平的体现,与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可从自然环境治理、民众教育以及目的地...
关键词:
人居环境资源 城市 旅游 吸引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解佳 孙九霞
青年旅舍自1998年引入中国,从不为人知到遍地开花,历经了二十年的发展。本文在移动性范式的启发下,以代表性的青年旅舍为案例,纳入经营者、工作人员及住宿者多方视角,探索青年旅舍作为停泊点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方式和文化的再造。研究发现,青年旅舍作为旅游流动中的停泊点具有让旅行者停下来和慢下来的特质,极大地影响了旅行者的移动节奏与方向,而标准化与在地化的有效结合使青年旅舍成为旅行者移动过程中的稳定点。同时,各地青年旅舍作为停泊点在空间中编织了一张社会网络,催生了新型旅行方式。本文丰富了移动性范式下对于停泊点的研究,揭示了青年旅舍类场所对于旅游流动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妍 李晓琴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资源评价大多从资源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游客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分析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满意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因子;通过期望值与感知值的求和,发现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综合吸引力仍然较强;基于期望差异理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游客对震后到四川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低于期望值,"环境卫生"、"交通便利程度"和"服务及管理"的差值最为明显;运用IPA分析法,进一步说明环境、交通及服务是震后四川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游客感知 震后四川 旅游资源评价 满意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路春燕 白凯
本文以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各省的流向为研究内容,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分析检验了中国大陆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大致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则呈减弱趋势;②在空间上,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随着年份的增加,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差距逐步减小。文后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关注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维维 崔婷 马晓龙 张希月
明确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规律及成因,对于统筹旅游资源规划布局和提高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意义重大。文章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杭州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呈现“一主一辅”或“一主多辅”的聚核结构,且景区吸引力强度表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等级化圈层递减的空间聚类形态;这一规律形成源于景区品质、地区经济、市场潜力、配套业态、交通区位、周边景区密度和CBD趋近度等多维因素的综合作用,本质上则是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通过资源、经济、交通、市场、配套产业和服务环境等媒介要素,对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表征体的旅游景区集中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不断适应的结果。文章认为,在系统认识旅游景区吸引力形成的复杂性和多要素共振性基础上,对各驱动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则是提升景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优化城市休闲功能格局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吸引力 空间格局 成因 杭州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意峰 保继刚 丁培毅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岩英
旅游地的吸引力是一种结构性的吸引力 ,它由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服务吸引力、旅游环境吸引力等要素共同构成 ,这一结构系统中的吸引力要素存在演化逻辑上的差异。从形成过程看 ,旅游地吸引力系统要经历运作结构形成、运作结构被感知、结构形象树立和结构吸引力定型等基本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磊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田园风光已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并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农村"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重视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要因地制宜以山水融合的发展理念和运行实践提升吸引力,将其作为营销宣传的亮点内容,以此培育乡村旅游的区域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山水融合 吸引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管玉梅 黄诚
疍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既深受乡土文化影响,又因千百年的水上生产生活而形成独特的水文化,这种水文化因异质而对陆上居民充满了吸引力。本文用旅游6要素来构建准则层,并用疍家文化中可能被开发的旅游吸引物来构建指标层,开发出疍家文化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吸引力评价。研究表明:疍家文化的总体吸引力较强,最有吸引力的是以海洋动植物为主食的饮食文化,其次是疍家传统体育和民俗文化娱乐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