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6)
- 2023(7140)
- 2022(6164)
- 2021(5449)
- 2020(4669)
- 2019(10345)
- 2018(10041)
- 2017(20021)
- 2016(10163)
- 2015(11385)
- 2014(11259)
- 2013(11327)
- 2012(10116)
- 2011(9187)
- 2010(9260)
- 2009(8742)
- 2008(8445)
- 2007(7336)
- 2006(6548)
- 2005(5812)
- 学科
- 济(41110)
- 经济(41059)
- 管理(33899)
- 业(32614)
- 企(24325)
- 企业(24325)
- 方法(20451)
- 数学(15692)
- 数学方法(15561)
- 农(12393)
- 业经(11187)
- 环境(10664)
- 中国(10305)
- 财(10104)
- 农业(8962)
- 理论(8550)
- 学(8464)
- 贸(8148)
- 贸易(8142)
- 地方(8012)
- 易(7895)
- 制(7629)
- 和(7479)
- 划(7261)
- 服务(6880)
- 工作(6611)
- 银(6487)
- 银行(6480)
- 产业(6435)
- 行(6247)
- 机构
- 学院(152121)
- 大学(150028)
- 管理(63434)
- 济(60340)
- 经济(59016)
- 理学(55566)
- 理学院(54992)
- 管理学(54164)
- 管理学院(53872)
- 研究(45006)
- 中国(34228)
- 京(30539)
- 科学(27888)
- 财(27814)
- 财经(23057)
- 江(21987)
- 范(21889)
- 师范(21670)
- 中心(21555)
- 所(20977)
- 经(20930)
- 农(20907)
- 业大(20643)
- 研究所(19204)
- 北京(19005)
- 州(18143)
- 经济学(17988)
- 商学(17555)
- 师范大学(17497)
- 商学院(17391)
- 基金
- 项目(106426)
- 科学(85996)
- 基金(79837)
- 研究(77524)
- 家(69158)
- 国家(68546)
- 科学基金(60534)
- 社会(53220)
- 社会科(50493)
- 社会科学(50484)
- 基金项目(43403)
- 省(41249)
- 自然(38617)
- 自然科(37703)
- 自然科学(37697)
- 自然科学基金(37056)
- 教育(34516)
- 划(33901)
- 资助(31875)
- 编号(31045)
- 成果(23696)
- 重点(23176)
- 部(23072)
- 发(22814)
- 国家社会(22542)
- 创(21878)
- 人文(20972)
- 教育部(20342)
- 创新(20124)
- 科研(19877)
共检索到213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晓彬 姚娟 付鹏飞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人类的价值观与行为紧密相连,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行为的关键纽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为研究区,探讨游客对不同维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理、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包括地方感、教育价值和休憩价值,游客感知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休憩价值、教育价值、地方感;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排序为废弃物排放>餐食>购物>住宿;地方感和休憩价值的感知水平对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有着正向影响,但教育价值的感知水平与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进而增强其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唐洪松
游客是旅游消费行为主体,研究游客生态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对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游客生态消费价值观维度和游客生态消费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消费价值观、消费意愿和生态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价值观由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评价四个维度构成,生态情感和生态意志对生态价值观的作用更强;(2)游客生态价值观对生态消费行为有正向的直接作用,消费意愿在中间起中介作用。但是存在"知易行难"、"意强行弱"的窘境,还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通过激励、约束、引导等措施来塑造游客的生态价值观,推动游客的生态消费行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 武夷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琪敏 谈国新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播的现实要求。文章基于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和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样本收集地,构建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影响模型,并检验旅游经历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显著正向影响各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2)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游客的文化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成本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3)游客的成本感知价值分别在“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满意度”“非遗先前知识-游客忠诚度”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旅游经历水平的提高,会强化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弱化游客感知成本价值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文章拓展了“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游客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的相关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管理机构在旅游宣传、活动设置、个性化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曹淑艳 肖玉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经济学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价值化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生态服务研究积累的理论成果,试图构建一个生态服务生产-消费-价值化的理论分析基础和方法框架,提出生态服务生产函数、生态服务成本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消费函数和生态服务效用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消费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效用价值理论、生态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理论、生态服务个人偏好与支付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赞才 陈双兰
感知价值是行为意向的关键前置因素,为促使游客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负责行为,缓解日益凸显的生态景区环境问题,研究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的影响意义重大。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1)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包括知识支持、一般负责、经济行动和主动保护四个维度。(2)生态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服务价值、环境价值、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均直接显著影响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而功能价值除外。(3)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服务价值,其次是成本价值和情感价值。基于上述结论,我国生态旅游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者 感知价值 环境负责行为意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张彩霞 张昌顺 肖玉 鲁春霞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提供的11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进行核算,研究表明:1中国各种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为38.10万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森林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6.00%;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1.16%和19.68%;2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占71.31%,支持服务占19.01%,供给服务占5.87%;文化服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靖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负向效应,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以北京市2010~2017年入境游客为例,对其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入境游客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且于2017年达到人均0.1870hm~2的峰值,这充分说明入境旅游生态足迹是导致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旅游生态足迹结构可知,其中74.3%为交通生态足迹,该账户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住宿账户和购物账户,而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面积最小,仅占到0.1%的份额。此外,北京市入境游客的生态足迹效率较高,单位均值为6611美元/hm~2,是全球平均值的5.98倍,反映了北京市入境旅游经济的高效性。文章提出北京市应致力于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扩大入境游客生态足迹效率、倡导节约型的旅游发展模式等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减缓入境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顺顺 章锦河 胡欢 陈草惠
旅游发展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置换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值效应。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采用功能价值法,分析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增值效应。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年际增长特征,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23.59亿元增加至48.93亿元;(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空间分异特性,2005~2015年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0.45亿元增加至19.48亿元,而缓冲区则由13.14亿元增加至29.45亿元,核心区年均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为1.12元/(hm~2·a),显著高于缓冲区的0.55元/(hm~2·a);(3)旅游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增值效应,2005~2015年景区土地利用变化微小,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10年间变化率皆小于1%,对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影响很小。而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中占比均最高,2015年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占比78.99%,在缓冲区中占比48.55%,旅游休闲服务价值的增加成为推动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值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但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利于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置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雪林 甄霖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通过对位于流域上游固原市的两个村落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研究其对生态服务产品消费状况和受偿意愿。借助SPSS软件,分析影响农户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及其饲养家畜对有限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并没有满足其营养需求,消费量受家庭人口、粮食作物面积、退耕地面积和养殖规模影响;受偿意愿与退耕地面积、养羊数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通过改变农户种养格局和收入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理论,对该区农户因保护水源地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放弃利用的水资源价值做出初步估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琴 敖长林 毛碧琦 卢雨萱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的决策基础。选择实验法通过个体支付意愿对非市场物品进行价值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学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评估方法,探讨受访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意愿潜在动机,提高仅包含社会经济信息参数的传统选择实验(Choice Experiments,CE)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科学性。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效用函数选取不同的多项Logit模型进行拟合,实证分析了受访者对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自然景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琴 敖长林 毛碧琦 卢雨萱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的决策基础。选择实验法通过个体支付意愿对非市场物品进行价值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学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评估方法,探讨受访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意愿潜在动机,提高仅包含社会经济信息参数的传统选择实验(Choice Experiments,CE)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科学性。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效用函数选取不同的多项Logit模型进行拟合,实证分析了受访者对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自然景观等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属性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偏好由高到低分别为水源涵养、湿地面积、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2)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引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后的多项Logit模型拟合程度表现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的选择行为;(3)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性的边际价格分别为:为了在未来实现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指标预设目标,为改善水源涵养意愿支付的成本为98.92元/(人·a);为维持现有湿地面积意愿支付的成本为58.90/(人·a);为改善自然景观意愿支付成本为54.09元/(人·a);为提高生物多样性意愿支付的成本为46.06元/(人·a)。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巧珍 戴永务 易祥发
茶庄园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载体,是融入了深厚人文文化的新型多元化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以茶庄园为研究尺度,研究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文章基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双重视角,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选取精神、美学等指标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双重维度的感知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项目来源多样,部分项目具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功能。(2)不同评价主体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期望与体验存在差异。经营者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各指标感知重要性评价和绩效评价分别为4.11~4.47(整体均值4.26)和4.06~4.28(整体均值4.17),消费者为3.88~4.40(整体均值4.09)和3.53~3.79(整体均值为3.65)。总体上看,二者的实际体验评价均低于期望值,而消费者的体验值尚未达到“满意”水平,且远低于经营者,表明人们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但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开发与市场需求尚不一致,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3)美学、教育、娱乐与旅游是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关键价值,其中美学价值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最容易被感知。(4)经营者感知重要性对消费者感知绩效存在影响,且不同主体感知差异会影响茶庄园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开发多功能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项目、统一文化服务共识项目发展策略、关注并谨慎对待感知差异项目等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雯雯 何帅 郝林华 李晓莉 李文杰 李衍祥 陈尚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渤海海峡的长岛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9年长岛海岛文化服务价值为860.83亿元,平均分布密度为1.62亿元/km~2,其中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占28.23%,景观价值占71.77%;(2)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从高到低排序:南部>北部>中部;有居民定居的海岛的文化服务价值大于无居民岛;(3)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旅行成本的2.31倍,是长岛综合旅游收入的3.56倍。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而且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对未开发旅游资源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转化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