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7)
- 2023(10255)
- 2022(8620)
- 2021(7869)
- 2020(6352)
- 2019(14257)
- 2018(13618)
- 2017(25845)
- 2016(14023)
- 2015(15017)
- 2014(14352)
- 2013(13978)
- 2012(12692)
- 2011(11280)
- 2010(10941)
- 2009(9636)
- 2008(9317)
- 2007(7846)
- 2006(6757)
- 2005(5560)
- 学科
- 济(51228)
- 经济(51178)
- 管理(35477)
- 业(34206)
- 企(24270)
- 企业(24270)
- 方法(21777)
- 农(20610)
- 数学(18579)
- 数学方法(18407)
- 贸(14187)
- 贸易(14180)
- 地方(13998)
- 易(13812)
- 农业(12769)
- 业经(12694)
- 中国(11996)
- 学(11736)
- 财(11567)
- 环境(9403)
- 制(8602)
- 技术(7782)
- 理论(7615)
- 产业(7035)
- 划(6968)
- 银(6824)
- 出(6815)
- 银行(6780)
- 务(6607)
- 财务(6604)
- 机构
- 学院(190690)
- 大学(185613)
- 济(71156)
- 管理(70287)
- 经济(69697)
- 研究(65194)
- 理学(61914)
- 理学院(61074)
- 管理学(59925)
- 管理学院(59574)
- 中国(47295)
- 科学(45730)
- 农(44120)
- 京(38739)
- 业大(36184)
- 农业(35404)
- 所(33603)
- 研究所(31406)
- 中心(30470)
- 财(29385)
- 江(27807)
- 范(26325)
- 师范(25902)
- 财经(24272)
- 院(24057)
- 农业大学(23822)
- 北京(23615)
- 州(22511)
- 经(22012)
- 省(21389)
- 基金
- 项目(140373)
- 科学(108748)
- 基金(100851)
- 研究(94869)
- 家(92067)
- 国家(91291)
- 科学基金(76646)
- 社会(60240)
- 社会科(57140)
- 社会科学(57124)
- 省(57073)
- 基金项目(55296)
- 自然(52569)
- 自然科(51261)
- 自然科学(51240)
- 自然科学基金(50343)
- 划(48209)
- 教育(42100)
- 资助(39632)
- 编号(36705)
- 重点(31927)
- 发(31829)
- 创(29434)
- 部(28521)
- 计划(28520)
- 科研(27643)
- 创新(27526)
- 成果(26240)
- 课题(25547)
- 科技(25417)
共检索到26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鑫 陈媛 王丽佳 黄文广 牟高峰
本研究基于草原旅游地意象评价,以宁夏银川市、中卫市两地349位游客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景区内部服务、市场配套服务、景区旅游资源、交通便利程度4个公共因子,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购买草原旅游产品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社会经济特征中,游客年龄(P <0.1)与游客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不断更新旅游基础设施,建立系统的人员服务评价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和演绎草原文化主题;促进市场服务多元化,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服务;加快推进草原旅游景区外部专线建设,健全景区内部道路标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君 吴必虎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的地营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法规等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所在地域与研究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要注意规范旅游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相融,细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
草原旅游 研究内容 现状评价 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杰 乌铁红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旅游设施的不断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增加,其草原环境岛屿化现象严重。为保护草原景观和当地生态环境,探索草原旅游干扰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调控旅游干扰和实施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在诸多的旅游干扰影响因素中,游客的活动和践踏以及车辆的碾压是草原旅游点及周边旅游环境产生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其影响又直接反映在该立地上的植被生长、发育和演替变化上。本文采用植物样方调查法对草原旅游点周围、不同活动区周边、不同等级道路上的植物种类构成与各种植物的相对密度、植被的总盖度、草群高度、植被地上生物量以及丰富度指数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其相关指标变化来探...
关键词:
旅游干扰 草原旅游点 植被 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葛全胜 成升魁
本文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模型,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①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但也会加剧居民收入两极分化;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减少了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李文杰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亿平 皇彦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本文利用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8月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8月期间,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舒适度更加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
关键词:
青藏地区 草原旅游 环境影响 玛曲草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本文从旅游环境知识、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考察了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发现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知识制约+环境行为制约"模式,带有明显的经济利益驱动色彩。社区居民认识到发展草原旅游对环境存在威胁,具有保护环境的认知倾向和情感倾向,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对自己的要求低于对别人的要求,对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草原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条件约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文芳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郭建超
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文章以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主要从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甘南对过去已改变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区域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草原旅游发展道路。其次,从政府、牧民、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要素在甘南草原生态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甘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生态价值:一是草原生态旅游服务;二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三是草原生态产业链的延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亚征 郑志新 常美花 贾巨才 王激清 任亮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旅游干扰,植被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丰富指数、均匀度指数、枯落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紧实度等增加,且随着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和土壤环境被影响的程度越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草原植被资源数据库、现代土壤环境监测系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冶建明 眭樱 李静雅 刘国锋 江萍
以"草原游牧景观"为研究对象,构建用于测度游憩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问卷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7,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35,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1,即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作用最为显著,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次之,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影响。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出行耗时",游憩目的中的"休闲娱乐",自然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草原植物",使用环境中的"草原歌舞艺术"、"草原娱乐活动",管理环境中的"公园治安"、"环境卫生"对相应潜变量作用显著,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因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草原游牧景观的规划、管理建设、游憩质量提供实际的帮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鸿燚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于以畜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大草原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传统生态与民俗文化极具特色。一旦将畜牧业融入到旅游业,草原将成为"绿色金子"。然而目前草原的畜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低、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因而寻求联合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一条可选的出路。本文站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的角度,力求找准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契合点,克服草原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制约因素,找到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路径,最终实现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双赢。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旅游业 融入 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基于对玛曲草原的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旅游业的生态负效益,分析旅游收益对生态负效益的补偿能力以及旅游生态负效益的补偿现状。研究表明:文化参与旅游模式的生态负效益补偿能力最强,其次是游览观光模式,再次是休闲度假模式;在旅游业实际运营中,旅游生态负效益并未得到有效补偿。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形成青藏地区草原旅游业生态负效益补偿的保障机制:选择生态负效益小的旅游运营模式以降低旅游生态负效益补偿难度;建立旅游生态负效益补偿督促制度;提高旅游经营者的生态补偿意愿;落实资源集体所有制并让集体成员参与资源股分红以扩大旅游收益对减畜还草的促进作用;政府加大二次分配力度以将部分旅游收益用于生态修复;为旅游业受益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乡村旅游景区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南昌市安义古村群为例
五台山景区游客低碳旅游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感知质量研究——以南京雨花台景区为例
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为例
城郊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以南京珍珠泉旅游风景区为例
景区游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九寨沟、黄龙为例
景区门票价格上调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为例
百度指数与旅游景区游客量的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
生态旅游景区游客量预测模型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红色旅游质量、满意度与游客忠诚研究——以井冈山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