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2)
- 2023(11167)
- 2022(9871)
- 2021(9335)
- 2020(7879)
- 2019(18145)
- 2018(18016)
- 2017(34686)
- 2016(19068)
- 2015(21455)
- 2014(21367)
- 2013(21308)
- 2012(19480)
- 2011(17649)
- 2010(17448)
- 2009(15934)
- 2008(15419)
- 2007(13390)
- 2006(11841)
- 2005(10061)
- 学科
- 济(73723)
- 经济(73640)
- 管理(54793)
- 业(49734)
- 企(41630)
- 企业(41630)
- 方法(35845)
- 数学(30208)
- 数学方法(29855)
- 农(19071)
- 学(18996)
- 中国(18299)
- 财(16845)
- 业经(16448)
- 地方(15521)
- 理论(13838)
- 和(13544)
- 农业(13248)
- 环境(12741)
- 贸(12022)
- 贸易(12016)
- 易(11640)
- 制(11545)
- 技术(11303)
- 务(10793)
- 财务(10733)
- 财务管理(10713)
- 划(10658)
- 教育(10377)
- 企业财务(10167)
- 机构
- 大学(273395)
- 学院(271080)
- 管理(109128)
- 济(99522)
- 经济(97166)
- 理学(94956)
- 理学院(93829)
- 研究(92398)
- 管理学(92104)
- 管理学院(91626)
- 中国(66107)
- 科学(62671)
- 京(59655)
- 农(47624)
- 所(47445)
- 业大(44154)
- 研究所(43897)
- 财(43859)
- 中心(41011)
- 江(38950)
- 北京(37891)
- 农业(37804)
- 范(37794)
- 师范(37347)
- 财经(35976)
- 院(33987)
- 经(32745)
- 州(32096)
- 师范大学(30414)
- 技术(29342)
- 基金
- 项目(193399)
- 科学(150547)
- 基金(139648)
- 研究(136812)
- 家(123868)
- 国家(122876)
- 科学基金(104350)
- 社会(83719)
- 社会科(79173)
- 社会科学(79148)
- 省(76029)
- 基金项目(75243)
- 自然(71145)
- 自然科(69271)
- 自然科学(69251)
- 自然科学基金(68014)
- 划(64449)
- 教育(61848)
- 资助(58273)
- 编号(55632)
- 成果(44111)
- 重点(43206)
- 部(41449)
- 发(41246)
- 创(39571)
- 课题(38043)
- 科研(37584)
- 创新(36838)
- 计划(36502)
- 大学(35063)
共检索到38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陈欣诺 保继刚 谈可歆
当前旅游研究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感知差异性和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探讨不足。文章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自然和人文类各9个旅游景区的游客在线评论,探索游客对于两类旅游资源的评价的情感画像的特征和差异。研究发现,虽然游客对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物均十分关注,但是在所关注内容的结构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游客对自然资源的情感表达的结构较为集中,关注点较少,而对于人文资源的情感表达结构则较为分散,关注点较多。从具体差异程度来看,游客对自然景区的价格、交通和旅游服务相当敏感,但对人文资源的敏感点在于完整性和环境氛围。文章揭示了旅游资源的属性差异对其评价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不同资源类型的景区管理者更好地开展旅游营销和战略管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丹林
凭借新疆旅游资源开拓日本游客市场张丹林新疆大学地理系DevelopingJapaneseTourismMarketbyMakingUseoftheTourismResourcesinXinjiangProvince¥byZhangDanlinAbst...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乾 付俊
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以浙江古村落为例,针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基于游客感知设计调查问卷,在专家知识和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构建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可提高古村落旅游资源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评价 游客感知 古村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秋芳 杨新军 王军伟
选取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合图法(co-plot)综合游客的特性和游客造访的景点(区)特征对西安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西安旅游资源划分成四大类,属于同一类的旅游资源在游客旅行特征和资源特性方面存在共性,各类之间的旅游资源在此两方面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构建了西安的游客旅游空间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合图法在图形展示上具有传统多元统计方法不具有的优势,同时,基于游客和资源的综合分析为旅游资源分类和旅游空间模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成林
本文分析了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特点,论述了开发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耀丽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广东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在地层、岩石特征和地理因素,目的在于研究广东旅游资源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旅游资源、挖掘老旅游区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导游的内容和普及地学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对广东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地学旅游资源与观光型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观点,皆在寻求提高广东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科学品位的途径。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学基础 地学旅游资源 广东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炜霞 吴成基
应用单纯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论:(1)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不强,以国内和省内为主。(2)开发潜力水平不高。(3)相比于山西文物古建筑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不高,级别低。依据山西以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现状,为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将山西划为四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并确立晋东南为中心,晋北和晋中为重点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定量评价 区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忠 冯海霞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鸿志,夏健红,尹德涛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单位,分别对各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组合状况、可达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及市际间横向比较。大连市、沈阳市综合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本溪市、丹东市、营口市、鞍山市、锦州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较高,抚顺市、辽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一般,朝阳市、盘锦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较低。全省各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与旅游总收入还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出旅游开发和管理现状及潜力。
关键词:
辽宁省 旅游资源 市际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拓庆阳 赵凯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以陕西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8月—2009年9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9972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关中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最为明显,旅游区旅游资源平均品质最高,且旅游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最为集中,分布较均衡;陕北旅游区次之,旅游资源优势度和品质有上升趋势;陕南旅游区最低,人文旅游资源与自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剌利青 徐菲菲 何云梦 韩磊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马蜂窝网站上井冈山景区的游记文本,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共创机制:以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标志性景观符号为资源基础,游客通过红色文化体验、学习培训活动、解说服务体验和自然景观体验等实践活动,获得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情感的联结和价值观的塑造。另外,红色旅游景区现有的价值共创实践仍旧有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共创机制整合了游客需求、景区支持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共创实践,对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手段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妍 李晓琴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资源评价大多从资源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游客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分析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满意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因子;通过期望值与感知值的求和,发现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综合吸引力仍然较强;基于期望差异理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游客对震后到四川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低于期望值,"环境卫生"、"交通便利程度"和"服务及管理"的差值最为明显;运用IPA分析法,进一步说明环境、交通及服务是震后四川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游客感知 震后四川 旅游资源评价 满意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洁明 许辉
以新疆3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基于Arc GIS技术,通过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法研究新疆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一轴一带格局(一轴即亚欧第二大陆桥,一带即新疆沿边境带);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可达性较低,尤其是南疆,据此,对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乔梅
进入了21世纪,我国旅游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我国存在行政区域的划分,旅游资源还没有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重复浪费建设现象严重,致使旅游产业竞争力相对于其他产业竞争力的不足,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作用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有必要构建合理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刚 赵凯
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目前西部大开发又为西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西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 ,其前景十分广阔。但开发西北旅游资源仍存在着制度、管理、结构、投资和人力资源等障碍因素 ,开发西北旅游资源应按市场原则配置、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西北 旅游资源 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