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5)
- 2023(12995)
- 2022(11366)
- 2021(10508)
- 2020(8905)
- 2019(20211)
- 2018(19814)
- 2017(38289)
- 2016(21005)
- 2015(23252)
- 2014(23010)
- 2013(22777)
- 2012(20541)
- 2011(18610)
- 2010(18193)
- 2009(16491)
- 2008(15878)
- 2007(13604)
- 2006(11787)
- 2005(9816)
- 学科
- 济(79848)
- 经济(79763)
- 管理(57995)
- 业(55719)
- 企(45718)
- 企业(45718)
- 方法(39894)
- 数学(34073)
- 数学方法(33720)
- 农(22074)
- 学(19363)
- 中国(19254)
- 财(18771)
- 业经(18511)
- 地方(15749)
- 农业(15263)
- 贸(15177)
- 贸易(15173)
- 易(14728)
- 理论(14032)
- 环境(13377)
- 技术(13200)
- 和(12617)
- 务(12196)
- 财务(12138)
- 制(12135)
- 财务管理(12121)
- 企业财务(11476)
- 划(11309)
- 教育(10459)
- 机构
- 大学(298202)
- 学院(297298)
- 管理(119504)
- 济(111214)
- 经济(108812)
- 理学(105300)
- 理学院(104089)
- 管理学(102172)
- 管理学院(101663)
- 研究(98433)
- 中国(69331)
- 科学(66850)
- 京(63003)
- 农(56413)
- 业大(51902)
- 所(50135)
- 财(47502)
- 研究所(46748)
- 农业(44984)
- 中心(43811)
- 江(41181)
- 财经(39750)
- 范(39684)
- 师范(39164)
- 北京(39157)
- 经(36245)
- 院(35673)
- 州(33707)
- 经济学(32319)
- 师范大学(31849)
- 基金
- 项目(216602)
- 科学(168900)
- 基金(156969)
- 研究(150813)
- 家(140071)
- 国家(138924)
- 科学基金(118206)
- 社会(94168)
- 社会科(89244)
- 社会科学(89219)
- 省(85712)
- 基金项目(85155)
- 自然(80438)
- 自然科(78551)
- 自然科学(78528)
- 自然科学基金(77127)
- 划(72557)
- 教育(68591)
- 资助(64059)
- 编号(60288)
- 重点(48454)
- 成果(46585)
- 部(46152)
- 发(45937)
- 创(45141)
- 科研(42173)
- 创新(42045)
- 计划(41796)
- 课题(41060)
- 大学(39203)
- 期刊
- 济(113775)
- 经济(113775)
- 研究(78614)
- 学报(56486)
- 农(50097)
- 科学(49249)
- 中国(48778)
- 大学(41186)
- 管理(39858)
- 学学(39168)
- 农业(35115)
- 财(33038)
- 教育(29325)
- 技术(22878)
- 业经(20488)
- 融(18981)
- 金融(18981)
- 经济研究(18268)
- 财经(17978)
- 业(17710)
- 科技(16423)
- 业大(15763)
- 图书(15497)
- 版(15254)
- 经(15253)
- 问题(15211)
- 资源(13859)
- 理论(13833)
- 商业(13597)
- 技术经济(13543)
共检索到403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雪旺 徐宁宁 崔凤军 管婧婧 王舟杰
垃圾的源头分类是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前置条件。然而,游客的垃圾分类行为意愿及其作用机理与居民未必一致,移动性和非惯常环境给游客的垃圾分类行为造成了诸多障碍和干扰,或为其提供了各种不分类的借口,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文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模型和中立化理论,纳入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和障碍因素,构建了游客垃圾分类意愿影响机制的综合模型;然后,以到访上海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类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旅游体验对分类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类态度受主观规范、个人规范的显著正向影响,相较而言个人规范对分类态度的影响明显更大;中立化技术在分类态度和分类意愿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文章为旅游目的地引导游客垃圾分类、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高翔 邱桂贤 陈瑶瑶
“十四五”规划的第八篇、第九篇、第十一篇特别关注了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及绿色发展,而垃圾分类是助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手段。温州市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更快实现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总目标,提高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行效率,本研究在对文献、政策文件的梳理基础之上,以温州市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实证分析了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3类内部因素和5类外部因素,排序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曲英
识别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源头分类行为意向包含2个维度,影响因素包含7个维度,且借鉴层次分析方法解释说明了影响因素对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力。研究结论可以为城市市政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促进居民实施源头分类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源头分类 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影倩 庞明礼 陆帅坤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 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从影响机制来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自主性驱动和习惯性驱动双路径驱动的行为过程,且习惯性驱动起主导作用,自主性驱动存在“态度→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三条作用路径。从情境变量的调节效用来看,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向行为转化、习惯向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影倩 庞明礼 陆帅坤
培养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对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沙市7个行政单元(区、县)20个社区1 028份实地调研的居民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理模型,探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行为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从影响机制来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自主性驱动和习惯性驱动双路径驱动的行为过程,且习惯性驱动起主导作用,自主性驱动存在“态度→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意愿→垃圾分类行为”三条作用路径。从情境变量的调节效用来看,人口统计特征、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向行为转化、习惯向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曲英 朱庆华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分层调节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情景因素在行为意向对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行为意向可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可以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翊嘉 左孝凡 黄森慰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福建省5个地级市64个村庄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t回归方法分析情境因素、政策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情境因素中,周围是否有垃圾投放点对于农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到垃圾投放点的时间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政策中,村规民约是否有环境保护方面内容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村中是否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村中是否就环境治理进行收费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
关键词:
农民 生活垃圾分类 意愿 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吴丽丽
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利用控制方程法和半参数似无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与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非农就业与互联网使用决策受到共同因素作用;(2)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垃圾分类意愿,但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有负向影响;(3)互联网使用不能够抵消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负向影响,二者总体影响为负。因此,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非农就业人员环保意识,改善村居内部环保设施。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非农就业 垃圾分类意愿 农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吴丽丽
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利用控制方程法和半参数似无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互联网使用与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非农就业与互联网使用决策受到共同因素作用;(2)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垃圾分类意愿,但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有负向影响;(3)互联网使用不能够抵消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负向影响,二者总体影响为负。因此,提高农户垃圾分类意愿,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非农就业人员环保意识,改善村居内部环保设施。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非农就业 垃圾分类意愿 农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淡乔 韩慈洁 金灿灿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21名大学生对其大五人格、环境价值观、垃圾分类经历以及垃圾分类意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价值观可以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对垃圾分类意愿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垃圾分类经历能够调节环境价值观在外向性与垃圾分类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但不能调节责任心和宜人性的中介模型,具体来说,垃圾分类经历促进了高外向性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的形成。结论提示,高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不仅直接促进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塑造环境价值观来提升垃圾分类意愿,过去的垃圾分类经历会加速这一结果的形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淡乔 韩慈洁 金灿灿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21名大学生对其大五人格、环境价值观、垃圾分类经历以及垃圾分类意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价值观可以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对垃圾分类意愿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垃圾分类经历能够调节环境价值观在外向性与垃圾分类意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但不能调节责任心和宜人性的中介模型,具体来说,垃圾分类经历促进了高外向性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的形成。结论提示,高责任心、宜人性和外向性不仅直接促进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塑造环境价值观来提升垃圾分类意愿,过去的垃圾分类经历会加速这一结果的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德荣 杨锦秀 刘艺梅
本文从体验消费视角,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对其到乡村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除了游客生活形态特征外,还受到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及物有所值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静 王安茹 田淑慧
随着国内冰雪旅游市场的升温,不同冰雪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入理解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旅游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游客选择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构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和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目的地属性—游客感知"作用路径中,冰雪自然资源等核心吸引物、基础设施等附加吸引物和对目的地声誉的认知会影响游客感知;在"游客感知—选择意愿"作用路径中,游客选择意愿受服务质量、需求满足和旅游安全感知的影响。
关键词:
冰雪旅游 目的地选择 游客感知 扎根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惠军 黄翅勤 胡最
近年来旅游类产品网络团购发展迅速,但旅游线路的网络团购却明显滞后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通过对旅游者旅游线路的网络团购意愿及其阻碍因素进行研究,游客当前网络团购旅游线路意愿较低,其阻碍因素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利益与信息、产品特性、异地消费顾虑、他人影响等维度,除产品特性外其他维度均对旅游者网络团购意愿具有显著的预测与影响作用。
关键词:
旅游者 网络团购意愿 旅游线路 阻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