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1)
- 2023(13725)
- 2022(12209)
- 2021(11397)
- 2020(9615)
- 2019(21690)
- 2018(21585)
- 2017(41614)
- 2016(22807)
- 2015(25151)
- 2014(24926)
- 2013(24434)
- 2012(22156)
- 2011(19716)
- 2010(19499)
- 2009(17934)
- 2008(17126)
- 2007(14736)
- 2006(12621)
- 2005(10730)
- 学科
- 济(83688)
- 经济(83593)
- 管理(61632)
- 业(58830)
- 企(49691)
- 企业(49691)
- 方法(41698)
- 数学(34660)
- 数学方法(34240)
- 农(22893)
- 中国(21115)
- 财(20366)
- 学(20042)
- 业经(19977)
- 理论(16984)
- 地方(16703)
- 农业(15488)
- 贸(15007)
- 贸易(15001)
- 易(14538)
- 和(14405)
- 制(13967)
- 技术(13574)
- 务(13562)
- 财务(13495)
- 财务管理(13474)
- 环境(13344)
- 教育(13030)
- 企业财务(12775)
- 银(11864)
- 机构
- 学院(313754)
- 大学(312709)
- 管理(123768)
- 济(114937)
- 经济(112249)
- 理学(108259)
- 理学院(106969)
- 管理学(104902)
- 管理学院(104331)
- 研究(101746)
- 中国(72588)
- 科学(67403)
- 京(65901)
- 农(52579)
- 财(51821)
- 所(51024)
- 业大(49718)
- 研究所(47150)
- 中心(45894)
- 江(44621)
- 范(44118)
- 师范(43657)
- 财经(42613)
- 农业(41587)
- 北京(40991)
- 经(38735)
- 院(37004)
- 州(36707)
- 师范大学(35208)
- 技术(34328)
- 基金
- 项目(222478)
- 科学(174269)
- 研究(160591)
- 基金(160300)
- 家(140607)
- 国家(139416)
- 科学基金(119391)
- 社会(99618)
- 社会科(94298)
- 社会科学(94275)
- 省(88445)
- 基金项目(86141)
- 自然(79305)
- 自然科(77447)
- 自然科学(77428)
- 自然科学基金(76042)
- 划(74392)
- 教育(74222)
- 编号(66031)
- 资助(65848)
- 成果(52788)
- 重点(49699)
- 部(47755)
- 发(47251)
- 创(46303)
- 课题(45146)
- 创新(43014)
- 科研(42957)
- 大学(41174)
- 项目编号(40840)
- 期刊
- 济(122411)
- 经济(122411)
- 研究(86027)
- 中国(54418)
- 学报(53858)
- 科学(48561)
- 农(47501)
- 管理(42997)
- 大学(39990)
- 财(37844)
- 学学(37704)
- 教育(37615)
- 农业(33537)
- 技术(25536)
- 业经(22064)
- 融(21716)
- 金融(21716)
- 财经(19656)
- 经济研究(19533)
- 图书(17632)
- 业(17064)
- 经(16750)
- 科技(15858)
- 问题(15735)
- 版(15534)
- 理论(14364)
- 商业(14123)
- 业大(13939)
- 资源(13848)
- 技术经济(13837)
共检索到43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昕阳 赵媛 宋航
旅游地文化元素的游客感知偏好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根据网络游记内容对游客凝视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刻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2009—2019年网络游记为例探究游客凝视视角下文化元素的历时性差异。结果表明:(1)平遥古城文化元素主类目包含建筑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六大类,且文化元素存在固化和变迁共存的现象。(2)平遥古城文化元素呈现符号化现象,且具有动静结合、传统现代融合、虚无实在交融等特征,在游客凝视下文化元素的内容和意义不断被重构。(3)历年来旅游者的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历年来的占比最小且呈波动下降趋势。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文化元素 历时性 平遥古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海霞
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它"走向"我—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关键词:
游客凝视 主客对话 文化自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晨 宋昌耀 厉新建
在旅游研究中,游客凝视是广受关注的概念,持续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累。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重视,一是游客凝视常与旅游凝视混用,二是过于关注游客凝视的视觉特性。文章通过对厄里原著的评述以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游客视角出发对游客凝视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探讨了游客凝视与个体社会性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悖于逃离惯常环境的初衷,作为“社会人”的游客能够通过凝视介入社会和社会关系,参与感、羞耻感、归属感等都是诱发凝视过程的原因;同时,凝视也对个体融入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时间维度上,可将游客凝视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场前凝视、在场凝视与离场凝视。游客随着凝视过程演进发生情感变化,由此产生了希冀、满足、矛盾、反抗和妥协等心理过程,并组合成多种走向的情感动线。众多的情感动线相互叠加作用,推动着凝视客体的衍化和调整,展示出旅游活动通过游客凝视产生的外向权力性和内向权力性影响社会构建的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永乐 陈远生 张雷
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的感知与偏好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对平遥古城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分别研究了游客对旅游商品、娱乐活动、旅游吸引要素、住宿地点和旅游服务的感知与偏好。分析发现,平遥古城应该从保护遗产原真性、深化体验设计、突出地方特色、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游客感知 遗产旅游 对策研究 平遥古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孔令怡 吴江 魏玲玲 曹芳东 周年兴
旅游凝视概念由英国社会学家Urry首次提出,如今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旅游凝视是旅游诉求、动机与行为相融合的产物,而摄影则是旅游凝视的物化体现,是游客记录个人经历、保留个人记忆、重塑目的地景象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隐喻能力很强的视觉符号,照片能够深层次地触发游客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与感觉。文章从摄影内容和照片视角切入,以凤凰古城为研究对象,运用隐喻抽取技术(ZMET)对多种渠道、多种拍摄主体所获取的旅游照片进行了质性分析,最终解读出凤凰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典型意象元素。研究表明:凤凰古城的典型意象元素有
关键词:
旅游凝视 隐喻抽取 凤凰古城 意象元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天颖 陆林 路幸福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徽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俊彤 殷平
旅游直播以其特有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实时性已经成为凝视目的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其场景下的旅游凝视行为发生了改变。文章以"带着微博去旅行"的128场直播和25.4万字的弹幕文本作为基础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旅游直播凝视的目的、内容、态度和权力关系,构建了旅游直播凝视行为过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直播凝视目的从单一的追求愉悦体验扩充为审视目的地、粉丝行为和获取福利,凝视内容为主播、旅游环境、旅游吸引物、优惠活动和直播相关信息。(2)弹幕实时互动是主播与潜在游客的双向凝视,潜在游客在互动中掌握主动权,但主播通过反向凝视获取了信息。(3)主播在旅游直播中扮演了专家、当地人、导游和游客多重角色,使主播与潜在游客的权力关系呈现动态变化。(4)旅游直播凝视使潜在游客实现对目的地的先视,产生偏积极的情感倾向,重构了地方形象。研究结论丰富并推进了旅游凝视理论,并为旅游直播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旅游直播 旅游凝视 媒体化凝视 内容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志飞 聂心怡
从游客视角出发,以乌镇、平遥古城和凤凰古城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游记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对游客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促使游客产生地方依恋的过程受到集体记忆感知、旅游体验、情感依恋、功能依恋、依恋行为和文化特性6个主范畴的影响;游客对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感知是产生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也是游客体验文化旅游地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体验影响游客对文化旅游地的情感依恋和功能依恋;情感依恋和功能依恋共同作用于游客的依恋行为;文化特性调节了集体记忆感知对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华 徐仕彦
基于凝视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规训意义。研究发现,旅游道德凝视依据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旅游道德伦理规范,将"不文明旅游"识别出来,借助由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将"不文明旅游"暴露于网络社会及其他潜在旅游者的"凝视"之下,通过由"网络围观"所构筑的"监狱式网络空间"对之进行监控并规训其他潜在旅游者,其结果促进了新的规训技术和规训制度的社会生产。这种凝视是一种特殊的游客间凝视,具有符号性、不平等性以及自发性、民间性特点。研
关键词:
游客间凝视 不文明旅游 规训 内容分析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莉 张梦 张毓峰
地方依恋是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形成的情感关联。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视角,以青年游客为例,通过图片对地方依恋的有形展示和游客对图片背后独特故事和意义的讲述,分析了游客的地方依恋元素的构成,探讨地方依恋强度的递进演变以及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地方依恋元素包括背景元素和符号元素两类,背景元素体现地方氛围情境,符号元素凸显象征意义;(2)游客的地方依恋存在强度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基于工具性依附的地方依赖、基于情感性依附的地方认同和基于精神性依附的根情结;(3)根情结的形成既源于游客多次对旅游地的深度涉入,在时间序列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依恋元素 依恋强度 隐喻提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悦 唐嘉耀 王雅晨 刘金萍
本文以绵竹汉旺地震遗址为案例地,借助隐喻抽取技术和旅游凝视理论,剖析旅游者的内在感受与想法,对抽取出的83个意象元素进行内在关系分析并绘制共识地图。研究发现,共有28个共识构念,包括11个起始构念,7个连接构念,10个终结构念,其中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的旅游形象由11个典型意象元素构建。典型意象元素除灾后重建外,其他均属于静态意象,不同意象元素有时会带来相反旅游体验。最后,提出案例地黑色旅游开发的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卫红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企业的个体经营行为和彼此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都会对古城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带来重要的影响。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从古城内旅游企业竞争对手、竞争关系及竞争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竞争状况;从旅游企业的合作特点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认为平遥古城的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特点已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通过企业间合作性竞争,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地悲剧"可以避免。
关键词:
旅游企业 竞争 合作 平遥古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嘉乐 马慧强 席建超 李哲 李薇
文章以生计韧性内涵为参考,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方面构建平遥古城居民生计韧性评价指标,探讨古城生计类型和社区网格差异下居民的生计韧性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提升的障碍度因子以及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类型居民的生计韧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务工主导型和补助依赖型。其中,旅游主营型和兼业混合型居民在生计韧性三维度的表现均较好,补助依赖型居民各维度水平表现最低。(2)从居民生计韧性的空间表现来看,以古城东大街-西大街为界,南城社区居民生计韧性表现优于北城社区,尤以迎薰门社区和贺兰桥社区的多数网格表现较好;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高值区基本分布在以“东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构成的“干”字形主要街道及周边街巷网格,低值区多散布在古城边缘网格。(3)不同类型居民生计韧性的障碍度因子均有所不同,其中,社会网络、家庭存款充裕度、生计多样性、信息获取能力、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分别是影响务工主导型、旅游主营型、兼业混合型、工资经营型和补助依赖型居民生计韧性水平的首要制约因素;造成古城居民生计韧性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古城发展与演变、旅游空间结构分异、古城保护政策的外部性和居民的理性生计行为。
关键词:
遗产旅游地 社区居民 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