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3)
2023(16454)
2022(14108)
2021(13096)
2020(10989)
2019(25097)
2018(24737)
2017(47179)
2016(25714)
2015(28424)
2014(28227)
2013(28018)
2012(25858)
2011(23593)
2010(23524)
2009(21473)
2008(20787)
2007(18253)
2006(16338)
2005(14481)
作者
(76901)
(63835)
(63304)
(59966)
(40585)
(30684)
(28590)
(25025)
(24320)
(22767)
(21637)
(21619)
(20463)
(20121)
(19597)
(19581)
(19104)
(18901)
(18314)
(18203)
(16180)
(15717)
(15468)
(14633)
(14377)
(14230)
(14197)
(14064)
(12884)
(12558)
学科
(105637)
经济(105534)
管理(68649)
(66576)
(53040)
企业(53040)
方法(43225)
数学(36416)
数学方法(35995)
中国(30555)
(29468)
地方(26620)
业经(24163)
(23998)
(23282)
农业(20186)
(19615)
贸易(19598)
(18921)
(17866)
理论(17200)
环境(16992)
技术(16567)
(16420)
银行(16348)
(16308)
(15969)
金融(15968)
(15717)
(14758)
机构
大学(362398)
学院(360976)
(140633)
管理(139622)
经济(137563)
研究(129167)
理学(120293)
理学院(118841)
管理学(116657)
管理学院(116014)
中国(94737)
科学(83157)
(79436)
(67739)
(66543)
(63118)
研究所(60862)
业大(58766)
中心(57476)
(53870)
农业(53256)
北京(50642)
(50397)
财经(50093)
师范(49790)
(46899)
(45558)
(43758)
经济学(40922)
师范大学(40424)
基金
项目(249070)
科学(193904)
基金(178464)
研究(177790)
(158415)
国家(157065)
科学基金(132736)
社会(110679)
社会科(104838)
社会科学(104811)
(98407)
基金项目(95448)
自然(87804)
自然科(85701)
自然科学(85677)
自然科学基金(84102)
(83473)
教育(80872)
资助(73029)
编号(71900)
成果(57809)
(56819)
重点(56208)
(53426)
(51591)
课题(50364)
创新(48083)
科研(47809)
计划(46586)
国家社会(45036)
期刊
(157867)
经济(157867)
研究(106704)
中国(73594)
学报(64406)
(61824)
科学(57580)
管理(50999)
大学(47446)
(45439)
学学(44583)
教育(42688)
农业(42628)
(31459)
金融(31459)
技术(30118)
业经(27436)
经济研究(25142)
财经(23494)
(22282)
问题(20754)
(20110)
图书(19758)
科技(19070)
(17726)
业大(17037)
技术经济(16929)
理论(16681)
商业(16563)
资源(16544)
共检索到539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活动这一定义;(2)将郑和-哥伦布大航海、英美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识别为影响游历发展的3个主要节段,并提出工业革命后半段(1770-1841年)是探索性游历转向体验性游历的指示性时期;(3)将各种游历的载体和动机归纳为生拓、生易、生思、生业、生悦5种型式,并发现这些型式之间存在某种层次性;(4)从知识溢出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游历发展对地理学和旅游学的重大促进作用,并为现代旅游学的出现提出了溯源性解释;(5)从个体人格发展和全球地缘结构演化角度,重申了游历发展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地图的重要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廷斌  Geoffrey Wall  
20世纪50年代后半个多世纪的旅游研究是建立在发展话语体系之中的,在理论化的前沿,发展成为解释旅游现象的指导性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旅游代表了获得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发展思想影响下,对旅游的研究相应地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的旅游影响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3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各个时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贡献着自己的思想,使旅游与发展的分析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当代多数旅游研究无论研究尺度大小和方法异同都脱离不了的共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臻真  唐宏峰  
在视觉媒体的作用愈发显著的今天,采用绘画、碑刻、摄影、视频等视觉形式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古往今来的游历现象,是具有突出意义的。根据游历者的出游动机与活动类型等差异,吴必虎将人类有史以来进行过的游历活动分成了两大类:探索性游历与体验性游历。探索性游历是以生存、知识等领域的外部拓展为出游目的的一类游历活动,其重点在于获得更多资源,如探索未知大陆、长距离贸易、拓殖与外交、或带有扩张意图的宗教传播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延平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毓峰  张梦  胡雯  
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过程。本文分析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涵、主要目标、协调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适当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强调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的协调:即都市旅游发展与都市及其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都市旅游产业发展与都市其他产业发展的协调;以及都市旅游产业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曹峥林  罗重谱  黄庆华  
以长江上游4省(市)党代会报告为蓝本,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发展定位背景依据、具体表述和实操策略上存在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统一的定位指导思想、相同的定位时代背景、突出"生态"定位、趋同的定位目标取向和相似的定位实现框架;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阶段和条件环境的差异性带来的定位差异、目标差异和具体实操策略差异等。发展定位优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等原则,注重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借鉴、加强联动竞合和整合智力资源。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曹峥林  罗重谱  黄庆华  
以长江上游4省(市)党代会报告为蓝本,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发展定位背景依据、具体表述和实操策略上存在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统一的定位指导思想、相同的定位时代背景、突出"生态"定位、趋同的定位目标取向和相似的定位实现框架;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阶段和条件环境的差异性带来的定位差异、目标差异和具体实操策略差异等。发展定位优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等原则,注重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借鉴、加强联动竞合和整合智力资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志强  
在清末立宪改革的浪潮中,学者型法律官员董康曾接受清政府的委派,考察当时被认为西化改革获得很大成功的日本法律制度,董康着重考察了裁判、监狱两项,尽管在日本仅仅8个月的短暂时期,但对董康的法律思想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文章以董康的日本游历为例,结合其赴日考察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分析东亚共同体建设所需要的认识因素、理论基础以及前景发展共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珊蕙  吴必虎  
游历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3);游历的记录是游历发展演进的历史证据,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探险历程、地理认知、审美过程与精神体验,以个人亲历与私人记录方式建构的世界的呈现。其中,游记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游记不仅记录了游历者的旅途见闻,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沿途及目的地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游记主要包括文学与地理学两种视角,从地理学视角来看,游记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地理文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江涛  章仁俊  
文章在分析现有研究对产业集群现象解释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组织试验的集群触发理论分析框架。分工信息的产生是企业初期模仿集聚的根本原因,企业初期集聚的区域选择和行业选择由组织试验所获初始分工信息的属性决定。因此,通过组织试验获取有效分工信息是产业集群触发的关键,"偶然事件"也是一种自发的组织试验,但人们只是记住了成功的例子,而忽略了组织试验背后更多的没有成功触发产业集群的相似"偶然事件"。组织试验要面临有效分工信息价值与其试验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以上述的逻辑思路出发,运用杨小凯的组织试验成果来建立产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些赋予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使命担当。探讨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的考察,深入剖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平等的影响机制:适度、规范的金融发展有利于减轻不平等,但金融压抑和过度金融化都可能导致不平等加剧。而金融压抑与金融赶超(以及金融化)并存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二者也成为当前分配不均的驱动因素。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于以下五点:一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避免过犹不及;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三是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四是发展普惠金融,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增长红利;五是重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推进金融科技向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生延超  
从共生学的角度而言,技术联盟是一个利益共生体,也包括共生学的三要素,共生单元是联盟企业,共生模式是联盟的合作和运作模式,共生环境是联盟所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此,从共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中国目前技术联盟共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它显得非常有意义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国内现有文献并没有提供一个考察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根据趋同文献的最新进展,本文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及其差距的分析框架:增长分布演进。在实证上,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的Kernel密度函数发现,在1978~1998年间,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不断向右平移(反映各省区都快速地增长),而且逐渐呈现双峰状(反映增长中的不协调),从而把省区内生地分为两类:左边峰和右边峰;从模拟结果看,左边峰最终会缓慢地趋于消失。这意味着,我国能够实现省区协调发展,但过程较漫长。"中部开发"利于早日实现省区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建宇  
中国社团研究一直为公民社会、合作主义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所主导,对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比较充分的分析,但对于推动社团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因素分析不足。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历史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将现代化、市场转型与政策波动三者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社团在不同时空中的发展差异,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验证的三条理论假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