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1)
2023(10294)
2022(8408)
2021(7912)
2020(6608)
2019(15000)
2018(14414)
2017(27265)
2016(15432)
2015(17108)
2014(17131)
2013(16248)
2012(15043)
2011(13879)
2010(14334)
2009(13318)
2008(12215)
2007(10925)
2006(9648)
2005(8716)
作者
(40304)
(33388)
(33121)
(31968)
(21596)
(16382)
(15365)
(12942)
(12528)
(12214)
(11720)
(11322)
(10739)
(10597)
(10552)
(10461)
(10116)
(9947)
(9828)
(9783)
(8599)
(8238)
(8191)
(7650)
(7629)
(7581)
(7568)
(7512)
(6810)
(6794)
学科
(57763)
经济(57708)
(38808)
管理(37535)
(32144)
企业(32144)
方法(31209)
数学(27778)
数学方法(27523)
(26905)
金融(26905)
中国(26058)
(23601)
银行(23589)
(22865)
教育(19627)
(18424)
(14217)
(13567)
理论(13416)
(13189)
财务(13171)
财务管理(13148)
企业财务(12763)
地方(12635)
业经(12091)
(11658)
中国金融(11229)
农业(10014)
(9622)
机构
大学(210763)
学院(207156)
(78921)
经济(77099)
管理(72396)
研究(69173)
理学(62841)
理学院(62025)
管理学(60770)
管理学院(60355)
中国(53432)
(43881)
(40639)
科学(39405)
(37185)
师范(36902)
中心(33386)
(33253)
财经(33227)
教育(31563)
(31203)
师范大学(30495)
(30338)
研究所(30060)
(29081)
北京(28423)
经济学(26353)
业大(26016)
(26007)
财经大学(25176)
基金
项目(135934)
科学(109490)
研究(104450)
基金(98387)
(84200)
国家(83346)
科学基金(71980)
社会(67294)
社会科(63997)
社会科学(63981)
教育(56108)
(54243)
基金项目(51405)
(47022)
自然(44374)
自然科(43370)
自然科学(43361)
自然科学基金(42660)
编号(42183)
资助(41867)
成果(36523)
课题(32660)
(32514)
重点(31852)
(30402)
教育部(29200)
(28962)
(28460)
人文(27699)
国家社会(27484)
期刊
(79315)
经济(79315)
研究(68933)
教育(50646)
中国(45616)
(35067)
金融(35067)
(31356)
学报(29724)
科学(26830)
(25682)
大学(24212)
管理(24095)
学学(21685)
技术(18394)
财经(17447)
农业(16653)
(14855)
经济研究(13028)
业经(12690)
职业(12456)
问题(10541)
(9732)
统计(9328)
(8994)
理论(8940)
(8934)
(8660)
(8486)
商业(8368)
共检索到312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方璐  刘智成  
国际法和国内法规定了残疾儿童游戏权的具体内容、残疾儿童游戏权的国家义务,从而为残疾儿童游戏权的正当性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外部证成。然而,仍有必要从残疾儿童成长的内部视野开展其游戏权的“合教育性”论证,游戏是残疾儿童作为人的本体存在的基本需要、游戏对残疾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残疾儿童经验建构和社会融合的实践路径,以上构成了残疾儿童游戏权证立的教育学理依据。因而,残疾儿童的游戏权具有“合法律性”及“合教育性”两个层面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社会、大众和教育者应对残疾儿童的游戏权予以认可,并采取各种措施尊重、保护和落实残疾儿童的游戏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春艳  
该文论述了社会性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发展的意义、视力残疾儿童的社会性游戏发展水平、影响视力残疾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论证了在中国开展视力残疾儿童社会性游戏的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丹  曹中平  
残疾儿童干预的一个主要宗旨是帮助他们尽可能参与社会,游戏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成人应意识到残疾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游戏特征,考虑到可以利用游戏干预残疾儿童,促使他们尽可能健康发展。基于游戏的干预策略包括:选择有效策略合理干预残疾儿童的游戏过程、创设适宜残疾儿童的游戏环境、开发适宜技术提高残疾儿童的游戏质量等方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丹  吴建华  何秀玲  李雪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用于指导设计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方法 /过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个成功案例,分析融合的关键要素和途径,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依据此模型设计以10个常用中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学习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智慧小镇”,通过游戏试玩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测试模型。[结果 /结论]游戏开发过程顺利,设计的游戏产生了良好的游戏学习效果,给玩家充分的游戏体验,融合效果也得到玩家充分肯定。构成模型的5个关键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学习目标与游戏目标结合;学习单元与游戏故事情节结合;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学习支架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丹  吴建华  何秀玲  李雪  
[目的/意义]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用于指导设计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方法/过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个成功案例,分析融合的关键要素和途径,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依据此模型设计以10个常用中外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学习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智慧小镇",通过游戏试玩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测试模型。[结果/结论]游戏开发过程顺利,设计的游戏产生了良好的游戏学习效果,给玩家充分的游戏体验,融合效果也得到玩家充分肯定。构成模型的5个关键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学习目标与游戏目标结合;学习单元与游戏故事情节结合;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学习支架与游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小牧  
本文研究的课程是专为多重残疾学生而设计的综合性主题课程。经过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项目中近 3年的实验研究 ,证实该课程的确能适应各个年龄阶段残疾程度各异的多重残疾学生的教育要求。本文着重对该课程的涵义、特点、课程目标、实施原则及评价等作了阐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小根  傅林峰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大大加快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的和适当的教育。为此 ,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少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满足残疾少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保障残疾少儿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 ,为残疾少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的实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建辉  陈奕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在此背景下,构建残疾儿童“适宜融合”的教育生态,对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进融合教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合而不融”的实际现状,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目标要求以及国外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为我国构建残疾儿童“适宜融合”的教育生态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实现特殊教育“适宜融合”的发展目标,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融合教育的价值认同感,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融合教育机制,推进融合教育专业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程教学水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丽如  
本研究以台湾特殊教育长期追踪数据库为数据源,探讨早期干预对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适应小学三年级融合环境的影响,并以儿童的语言表现及入学时适应状态为中介变项。本研究以AMOS统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而后进行多群组线性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检定不同程度残疾儿童的模型恒等性。结果发现:(1)影响残疾儿童适应小学三年级融合环境的早期干预变量包括干预的介入面向及介入时机;(2)以成果取向的「越早进行干预效益越好」的早期干预论点只是在某些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3)儿童的语言表现及入学时的适应状态是影响其稳定适应小学学习的重要因素;(4)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在「早疗─小学融合模型」中有不同的路径可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玉娟  刘在花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在法律法规方面,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备、执法不到位,导致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2)在经费方面,残疾儿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并且残疾儿童教育教师薪酬水平比普通儿童教育教师低;(3)在教育管理方面,不仅残疾儿童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而且残疾儿童教育督导不力;(4)在社会、文化方面,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传统文化对残疾人的偏见也对残疾儿童教育存在着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尽管我国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严峻。1170万残疾儿童迫切需求教育公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等方面揭示出: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让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日益完善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逐渐增加,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的入学率和就学率标志着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不断加快;特殊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师资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教育公平可分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教育机会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率则高于普通儿童;在残疾儿童内部,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残疾儿童之间也存在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较低,残疾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在教育结果上,六年级以后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残疾儿童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薄弱,造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断层。所以说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事业还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岩华  叶立言  
本文在分析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需要建立稳定的教育支持系统。该系统应包括领导组织、指导、实施三个结构层次 ,并应做好规划、筛查、培训等工作。同时 ,还应从经费投入、办好特教学校、加强宣传和注重科研四个方面积极推动该系统的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