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4)
2023(9939)
2022(8460)
2021(7618)
2020(6708)
2019(15033)
2018(14666)
2017(28017)
2016(15464)
2015(17250)
2014(17339)
2013(17201)
2012(15992)
2011(14367)
2010(14277)
2009(13281)
2008(13287)
2007(12167)
2006(10371)
2005(9076)
作者
(48905)
(41192)
(41022)
(39009)
(26170)
(20008)
(18646)
(16376)
(15287)
(14499)
(14043)
(13658)
(13223)
(13198)
(12912)
(12817)
(12805)
(12213)
(11982)
(11916)
(10570)
(10071)
(9945)
(9478)
(9224)
(9203)
(9088)
(9054)
(8390)
(8336)
学科
(64491)
经济(64425)
(50229)
管理(48255)
(40946)
企业(40946)
方法(32255)
数学(28958)
数学方法(28749)
(19207)
(17881)
技术(15813)
中国(15699)
(14355)
贸易(14354)
(14196)
(13929)
(13187)
财务(13166)
财务管理(13140)
业经(13052)
地方(12642)
企业财务(12514)
农业(12266)
(10941)
(9656)
环境(9612)
银行(9598)
(9482)
金融(9480)
机构
大学(230452)
学院(229785)
(94603)
经济(92769)
管理(88301)
研究(78176)
理学(77096)
理学院(76215)
管理学(74969)
管理学院(74544)
中国(57341)
科学(51694)
(49802)
(47548)
业大(41701)
(41629)
(40436)
农业(40154)
研究所(38453)
中心(36590)
(33880)
财经(33175)
(30171)
北京(29258)
经济学(29218)
(27650)
(27415)
师范(27188)
(27167)
经济学院(26897)
基金
项目(159850)
科学(123953)
基金(115731)
研究(108454)
(104302)
国家(103453)
科学基金(86823)
社会(68978)
社会科(65510)
社会科学(65483)
(64011)
基金项目(62520)
自然(58818)
自然科(57493)
自然科学(57470)
自然科学基金(56470)
(54295)
教育(49348)
资助(46628)
编号(42108)
重点(36505)
(34926)
(34439)
(34415)
计划(32581)
成果(32420)
创新(32333)
科研(31794)
(30030)
科技(29356)
期刊
(95428)
经济(95428)
研究(59269)
学报(45245)
(43397)
中国(40393)
科学(38702)
(32421)
大学(32251)
学学(31006)
农业(29128)
管理(28879)
技术(20674)
(19462)
金融(19462)
教育(17856)
(16326)
财经(16325)
经济研究(16062)
业经(15776)
(13979)
技术经济(13492)
问题(13201)
科技(13053)
(12694)
业大(12023)
(11283)
商业(11152)
理论(10508)
统计(10329)
共检索到32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江  骆俊根  
本文首先测算广东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然后检验技术进步与来源地分别为香港特区、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地区的FDI及内资的Granger因果关系,找出与技术进步因果关系最强的变量,并围绕着这一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建立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港资与广东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最强,1988至2002年,港资是推动广东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而港资主要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广东的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港资对广东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较大波动性,不能成为广东技术进步的可靠来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静波  付建  
本文分析FDI对广东技术进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FDI对广东省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进一步从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来分析则发现,来自港澳台的FDI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负面的;而来自西方7国的FDI对广东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影响。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FDI比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有着更强的溢出效应,而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FDI对广东技术进步的有负面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戚淳  董瑾  彭红斌  
文章提出以遗传算法(Generic Algorithm)作为分析经济数据的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适应性方程来进行决定因素选择。Discriminant分析法将作为判断技术发展和就业之间关系的一种参数评定方法。通过对选取的18个自变量的运算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力资源投资相比较,与资本相关的投资对就业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春燕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程夷  周焯华  
传统的专利价值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专利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存在很大的缺陷,即低估专利的价值。目前用实物期权来评估专利价值的文献又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专利价值的影响,从而高估专利的价值。为了准确评估专利的价值,本文将考虑技术进步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用跳-扩散过程来描述技术进步过程。通过介绍专利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再对不考虑技术进步时专利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和存在技术进步时专利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有竞争条件和无竞争条件下专利的实物期权价值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引入技术进步来评估专利价值的准确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凤祥  李景元  李文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明伟  
近年来,香港在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特别是1990年以来,香港对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投资进入高峰期,这一趋势对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吸引港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90年代香港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香港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敏  邱代坤  张志伟  
文章系统分析了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机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进步能够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但同时也会通过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来间接影响能源消费,从而产生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由于能源价格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程度和监管效果的差异,技术进步对于回弹效应的能源价格渠道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产权结构渠道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其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回弹效应。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间接机制来实现能源消费的显著降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清  邓宝珠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全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局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外资技术溢出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局域层面看,东北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较大,而广东等南部地区省份的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最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技术偏向于资本,导致生产过程中偏爱资本投入,加速了投资对产能过剩的恶化程度,这在重工业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纠正生产过程的要素使用偏好,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现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在考察地区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各地区就业产生负向影响,同时对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别: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第一、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为优化地区就业结构,应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选择适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先进技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书祥  曾国彪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通过分析东道国的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以及制度等因素对一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机理,构造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与制度等因素是制约一国获得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友平  金玉国  王晓  
文章首先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5~2013年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其次,通过实证分析讨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对我国区域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均显著为负,但是技术效率对于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实际工资水平的上升对就业具有负效应,而产出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就业人口的增加。因此,文章建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从供需两个角度为就业量的增加创造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