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2)
2023(12755)
2022(11212)
2021(10228)
2020(8515)
2019(19670)
2018(19659)
2017(38407)
2016(20568)
2015(23093)
2014(23187)
2013(23206)
2012(21332)
2011(19229)
2010(19324)
2009(17892)
2008(17110)
2007(14806)
2006(13315)
2005(11791)
作者
(59723)
(49592)
(49357)
(47149)
(31838)
(23763)
(22441)
(19600)
(18934)
(17679)
(16904)
(16881)
(15929)
(15666)
(15337)
(15180)
(14722)
(14403)
(14167)
(13994)
(12266)
(12246)
(11958)
(11410)
(11214)
(11002)
(10884)
(10805)
(10015)
(9548)
学科
(105158)
经济(105058)
管理(59152)
(53043)
(43596)
企业(43596)
方法(40949)
数学(35742)
数学方法(35413)
地方(25764)
中国(25343)
(21552)
(20994)
业经(19804)
(19483)
地方经济(15355)
农业(15037)
(14939)
贸易(14931)
环境(14825)
(14356)
(14341)
(14270)
理论(14137)
(12178)
金融(12177)
技术(11993)
(11912)
(11734)
银行(11692)
机构
大学(299946)
学院(297074)
(127617)
经济(124881)
管理(119176)
理学(103487)
研究(103230)
理学院(102268)
管理学(100620)
管理学院(100082)
中国(74382)
(63841)
科学(62690)
(54722)
(51335)
研究所(46747)
中心(44744)
财经(44452)
(43098)
业大(42209)
(42150)
北京(40412)
(40362)
(39299)
师范(39013)
经济学(38924)
(37621)
经济学院(34699)
(34544)
农业(33449)
基金
项目(203477)
科学(160557)
基金(148606)
研究(148550)
(128619)
国家(127591)
科学基金(110303)
社会(95450)
社会科(90464)
社会科学(90438)
基金项目(79577)
(78213)
自然(71258)
自然科(69588)
自然科学(69576)
自然科学基金(68308)
教育(66659)
(65697)
资助(60926)
编号(59506)
成果(47885)
重点(44842)
(44555)
(44026)
(41651)
课题(40848)
国家社会(39098)
创新(38874)
教育部(38489)
科研(38296)
期刊
(144287)
经济(144287)
研究(93015)
中国(52655)
管理(44301)
学报(44217)
科学(42214)
(39779)
(38511)
大学(33486)
学学(31681)
教育(28398)
农业(26823)
技术(25590)
经济研究(23881)
(22934)
金融(22934)
财经(21981)
业经(21096)
问题(19859)
(18833)
技术经济(16074)
理论(14683)
图书(14658)
现代(14216)
科技(13778)
商业(13273)
实践(13183)
(13183)
(13070)
共检索到437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厚明  马梦知  温文华  屈莉莉  
在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协调港口与城市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明晰港城协同发展程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制定港城协同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本文首先建立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上海、深圳、香港等9个港口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以这9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港城协同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协同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港城协同度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不仅可为港城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各港口城市制定促进港城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家祥  
河港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稀缺节点,是联接内陆经济腹地和海港的重要枢纽,对缓解交通运输、促进江河流域生产合理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978-2009年南京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南京市GDP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内河港口物流与母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港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南京市GDP的增长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红星  
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88-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平稳性检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度与城市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城市经济规模对土地集约度的弹性系数为正值,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而不必过度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魏巍  
文章基于2001~2009年我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引入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研究了海空双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口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海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内河港;拥有民用机场城市的经济增长率要低于无机场的城市,表明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并不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兴建民用机场并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结果显示,港口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短板"所在,而机场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文章研究了1990—2017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及经济规模变化情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99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总体呈加快态势,各城市在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规模多数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行前列,且位序逐渐攀升,仅有肇庆和澳门在1990—2017年经济规模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序明显下降。以1990年为基期,至2017年,大湾区整体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有序性不断增强,上升速度2010—2017年期间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体现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各城市间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演变差异性十分明显。深圳、珠海、中山三个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规模增长的作用效率在研究期间不断上升,其他多数城市研究期间该效率在2000—2010年期间达到最高,2010—2017年期间均出现明显下降。各城市间产业的发展阶段以及目标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建设用地和经济规模增长协同性的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兆君  任兴旺  
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对该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17个2007—2016年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越高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越大的结论。同时,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的深度协同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昕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土地资本化成为可能,而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资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土地资源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点。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分析了土地出让金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土地出让金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变化规律,认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出让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渐减弱。这一结论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敏  李文佳  安慧  
由于长江沿线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产业分布不均、收入差距大等导致长江沿线各地区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同污染物的途径、空间、时效与程度均有差别,进而在探究沿江经济与环境联动关系时会产生区域差异性,因此各地区EKC形态存在多样化形式。基于长江沿线45个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大气、水、声、土壤及生物5个层次选取单一环境指标,并构建综合环境指标,根据环境指标特性设定传统EKC以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SDM模型,在对比单一与综合环境指标EKC曲线基础上,通过界定流域范围、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沿线城市进行分类,研究沿江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动关系。结果表明:(1)单一环境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存在局限性、不稳定性,以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市道路噪声为环境质量指标时,经济增加与环境质量呈“U”型曲线,而采用综合环境指标时,两者呈倒“U”型。同时各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最显著的为工业废水;(2)长江沿线城市环境治理缺乏全局性,治理范围有待拓展。近年来在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方面减排效果显著,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现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由于样本的异质性使得综合环境指标与经济联动关系,呈现多种形态,其中上游地区为倒“U”型,中游和高收入地区为正“U”型,下游地区为“W”型,低收入地区为“M”型。通过研究发现下游地区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整治,低收入地区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主动治理、提前控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在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2000~2014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演进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同演进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而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则呈现非定向态势;(2)在我国经济体量巨大而环保投入较低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冲击的反应比经济增长对环保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3)经济增长与往期经济增长水平存在密切相关性,环境保护也主要受经济增长而非自身的影响。增加环保投入、推进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等是促进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在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20002014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演进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同演进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而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则呈现非定向态势;(2)在我国经济体量巨大而环保投入较低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冲击的反应比经济增长对环保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3)经济增长与往期经济增长水平存在密切相关性,环境保护也主要受经济增长而非自身的影响。增加环保投入、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定勇  蒋爱民  
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并指出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应选择最佳的基础设施发展模式 ,以及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应满足的前提条件和所要采取的若干相应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习明明  梁晴  傅钰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率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54个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具有动态效应,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据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省际交界相邻城市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中西部地区相邻城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以“宽带中国”为政策冲击的双重差分估计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表明,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的投入和积累能够克服地理和交通的束缚,更加有利于城市群集聚发展和跨省市的经济区建设,尤其是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本文对1995~2008年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人均GDP差异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我国省区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增长趋同模式相似,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部分内陆城市在人均GDP增长同时,能源消费强度仍处于上升态势,这些地区应该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  于海琪  陕立勤  
文章研究了我国沿海部分城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在结合相关国际通用指标的前提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增长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并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分别线性拟合了我国沿海城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