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9)
2023(5680)
2022(4952)
2021(4554)
2020(3728)
2019(8993)
2018(8869)
2017(16793)
2016(8979)
2015(10153)
2014(9829)
2013(9732)
2012(9009)
2011(8050)
2010(8007)
2009(7208)
2008(7044)
2007(5791)
2006(5179)
2005(4404)
作者
(24945)
(21000)
(20689)
(19578)
(13481)
(10105)
(9663)
(8119)
(7919)
(7342)
(7074)
(6995)
(6893)
(6491)
(6351)
(6346)
(6301)
(6116)
(6111)
(5852)
(5093)
(5038)
(4957)
(4864)
(4682)
(4582)
(4512)
(4510)
(4180)
(4167)
学科
(41075)
经济(41038)
管理(22192)
(18895)
方法(15365)
(14868)
企业(14868)
地方(13958)
数学(13689)
数学方法(13516)
中国(13497)
(12738)
贸易(12734)
(12344)
(9502)
(8481)
业经(7650)
(7526)
出口(7518)
出口贸易(7518)
(7377)
城市(7033)
(7008)
农业(6388)
环境(6324)
地方经济(6216)
理论(6051)
(5609)
(5379)
城市经济(5152)
机构
大学(121574)
学院(120992)
(47958)
经济(46650)
管理(44664)
研究(43289)
理学(38714)
理学院(38091)
管理学(37340)
管理学院(37082)
中国(31660)
科学(27515)
(26711)
(21352)
(20268)
中心(19540)
研究所(19444)
(18775)
(18652)
(18628)
师范(18512)
业大(17375)
(16735)
北京(16490)
财经(16292)
师范大学(15385)
(15346)
农业(14824)
(14768)
经济学(14456)
基金
项目(85565)
科学(67454)
基金(61744)
研究(61688)
(54115)
国家(53657)
科学基金(46144)
社会(39531)
社会科(37435)
社会科学(37425)
基金项目(33748)
(33486)
自然(30241)
自然科(29523)
自然科学(29517)
自然科学基金(28927)
(28611)
教育(27663)
编号(24428)
资助(24352)
(19310)
重点(19154)
成果(19127)
(18128)
课题(17366)
(17312)
国家社会(16285)
科研(16162)
创新(16160)
大学(15662)
期刊
(53443)
经济(53443)
研究(36826)
中国(23935)
学报(17878)
科学(17588)
(16075)
管理(15627)
(15281)
大学(13324)
教育(12500)
学学(12278)
农业(11131)
技术(10615)
问题(9428)
(8577)
(8361)
金融(8361)
业经(8331)
经济研究(8185)
城市(8088)
(8004)
资源(7895)
财经(7170)
国际(7083)
(6717)
图书(6515)
(6286)
现代(6126)
世界(5405)
共检索到183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成  王茂军  杨勃  
文章模拟映射"丝路"沿线中外港口关联网络,引介2-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15个主要港口节点外向航运关联结构的同构性;摒弃网络结构分析时的自洽和自证不足,基于航运网络外的社会经济要素,挖掘港口城市网络关联的内在机制,讨论航运关联结构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关系结构的耦合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航运网络呈现以中国—东南亚地区紧密关联为重心的空间关联格局,上海、深圳—新加坡、巴生港共同架构起沿线港口低耗高效的轴辐式关联网络结构;(2)从个体节点中心度、整体网络格局、局部核心网络组织和主导链接群组等不同层面,分别佐证了中国港口外向关联的同构性,极易导致重复、低效、不经济的航运活动频现;(3)经关系—关系层次假设检验得到,15个港口城市外向关联结构与港城职能相似性结构存在耦合关系;(4)木制品、纸制品和运输设备制造相关行业较为发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能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港口城市,以及劳动力和进出口规模相异的城市,航运关联结构同构性较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芙英  张建同  罗梅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分析方法,从海运网络分析的视角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位进行评价。在收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02个港口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对网络中港口节点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指标进行计算,结合熵权TOPSIS法综合得到港口地位的排序。结果表明新加坡港、上海港、巴生港在网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且现有的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排序方法存在局限,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得到的港口排序更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最后运用节点删除法对排序结果进一步分析,为中国港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放  吕靖  
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关联维数等方法,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明确港口投资环境、规划港口布局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沿线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集装箱吞吐量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呈现边缘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港口体系集装箱吞吐量重心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尤其向东亚和东南亚转移。②基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的港口群间的关联性均逐渐增强,且时间关联性增强更明显,演化过程更复杂;港口群间时—空关联程度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③总体上港口体系出现了层次化分布格局,且部分港口群内出现多枢纽或多门户港口;港口群间联系呈现网络化趋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旭  高苏红  周巧琳  刘进平  
港口体系演化研究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相关企业海外港口投资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生态种群演化相关理论,选取东南亚港口为数据样本来研究港口体系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港口规模演化趋势符合Logistics演化规律,2008年时增长速度达到峰值,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进入衰退期,2030年左右港口体系规模将达到极限值;建立双种群增长的Lotka-Volterra模型和多种群增长模型研究新加坡港、巴生港、柔佛、槟城、丹戎帕拉帕斯的相互关系和演化趋势,提出我国在与这些港口合作时需要依据这种关系和演化趋势去统筹协调,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勇清  许智宏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货物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港口城市经济对货物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大于港口城市经济对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结果表明,发展和促进重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勇清  许智宏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货物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港口城市经济对货物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大于港口城市经济对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结果表明,发展和促进重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忠振  陈东旭  宫之光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考虑港口服务货运需求与刺激货运需求的双重功效,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产业承接地的港口投资建设问题。首先,在现实交通运输网络中加入虚拟链接构建超级网络,用以刻画制造业的转移、生产和运输过程。其次,建立制造业承接地港口投资决策优化模型,用运输阻抗、地价和工资三个内生变量描述港口投资、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之间均衡关系。模型以产业承接地港口收益最大为目标,确定承接地港口的投资规模及费率水平。最后,以斯里兰卡的科伦港口为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需求与供给间正向反馈的数量关系及上界,为优化沿线港口投资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莉琳  季鹏  
由中国发起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沿线区域港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海上丝绸之路航运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港航网络结构存在区域化、整体性较脆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运输成本最小化原则,综合考虑国家间贸易流量、货种结构、区域企业联系及安全地缘环境等因素,利用O'Kelly的枢纽区位优化方法,对沿线区域的枢纽港口进行了优化选择,分别为:中国的广州港、深圳港,东南亚的新加坡,南亚的科伦坡、瓜达尔港,西亚北非的吉达港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塞得港,构成沿线区域港口联动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海亚  潘坤友  
借助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航运竞争力大致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地区发展不平衡,极化效应十分严重。(2)航运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呈正偏态分布,偏度值较大,分布较为分散,得分较低的国家(地区)占较大比重。(3)航运竞争力核密度曲线逐年向右移动,曲线波峰高度逐年下降,函数区间呈现小幅扩大,仍存在双峰形态,航运竞争力绝对差异逐年变大,极化现象在不断增强。(4)根据航运竞争力综合得分指数,可划分为航运竞争力强、较强、一般、较弱等四种类型。(5)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马太效应显著,空间发展格局正由集中走向分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海亚  潘坤友  
借助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航运竞争力大致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地区发展不平衡,极化效应十分严重。(2)航运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呈正偏态分布,偏度值较大,分布较为分散,得分较低的国家(地区)占较大比重。(3)航运竞争力核密度曲线逐年向右移动,曲线波峰高度逐年下降,函数区间呈现小幅扩大,仍存在双峰形态,航运竞争力绝对差异逐年变大,极化现象在不断增强。(4)根据航运竞争力综合得分指数,可划分为航运竞争力强、较强、一般、较弱等四种类型。(5)沿线国家(地区)航运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马太效应显著,空间发展格局正由集中走向分散。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爱民  宋暄  
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下,日趋紧密的经贸合作对于沿线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构建莱文(Levine)指标,分析我国16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环境、金融制度和金融人才因素对样本港口城市金融活跃度和金融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大小呈梭形分布,南北差异明显。提高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应重点促进金融制度双向互补式改革,吸引金融人才落户。同时,支点城市应建设智慧港口,发展港口导向型金融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新兴产业领域扩大外商合作规模,实现经济平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国明  路璐  
国际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先导和基石。本文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距离成本和经济一体化安排等是中国对该区域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国对总需求小的国家出口存在饱和趋势,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好或需求较大国家的出口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为扩大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应加强区域内基于共赢的合作,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减少贸易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