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8)
2023(13262)
2022(11368)
2021(10392)
2020(8582)
2019(19579)
2018(19748)
2017(37168)
2016(20396)
2015(23365)
2014(23381)
2013(22898)
2012(21364)
2011(19452)
2010(20240)
2009(19032)
2008(19129)
2007(17378)
2006(15719)
2005(14609)
作者
(60189)
(50264)
(50178)
(47589)
(32393)
(24186)
(22760)
(19444)
(19105)
(18314)
(17216)
(17132)
(16444)
(16390)
(15821)
(15395)
(15005)
(14741)
(14688)
(14523)
(13025)
(12392)
(12385)
(11588)
(11461)
(11295)
(11287)
(11215)
(10251)
(9902)
学科
(89040)
经济(88922)
管理(63000)
(56712)
(47149)
企业(47149)
方法(33584)
数学(28872)
数学方法(28235)
中国(27008)
(23641)
地方(23565)
(20956)
业经(20951)
(20809)
(20536)
贸易(20519)
(19933)
(16886)
(15934)
银行(15913)
(15549)
金融(15547)
(15367)
农业(15222)
理论(14813)
环境(14478)
(14090)
技术(13971)
(13683)
机构
学院(295804)
大学(293499)
(119210)
经济(116463)
管理(109919)
研究(103360)
理学(92671)
理学院(91595)
管理学(89628)
管理学院(89074)
中国(80406)
(64152)
科学(63008)
(57787)
(53479)
(48198)
(47963)
研究所(47743)
中心(47163)
财经(43908)
业大(41450)
北京(41052)
(40085)
师范(39665)
(39442)
(38550)
(37376)
农业(37328)
经济学(36032)
(33757)
基金
项目(188581)
科学(148132)
研究(139276)
基金(134146)
(116498)
国家(115522)
科学基金(99009)
社会(87441)
社会科(82950)
社会科学(82930)
(75976)
基金项目(69221)
教育(65162)
自然(63039)
(62971)
自然科(61537)
自然科学(61524)
自然科学基金(60351)
编号(57151)
资助(56526)
成果(47698)
(44837)
重点(43220)
课题(41435)
(41090)
(39438)
(37656)
创新(36973)
发展(35769)
国家社会(35747)
期刊
(143693)
经济(143693)
研究(91212)
中国(71073)
(45935)
管理(45277)
(45185)
学报(45016)
科学(41856)
教育(39079)
大学(34499)
学学(32027)
农业(31204)
(30657)
金融(30657)
技术(28810)
业经(24264)
经济研究(22431)
财经(22086)
(19073)
问题(18671)
(16858)
(16479)
图书(15517)
统计(15039)
技术经济(14690)
国际(14630)
(14041)
科技(13774)
资源(13764)
共检索到47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彩鸿  董新平  庄佩君  
港口群是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港口群的协同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配置。首先分析了港口群协同的内涵,提出港口群整体效应的实现,要以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的协同运作为基础。接着分析了港口群的资源系统构成,以及港口群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机制、资源互补机制、资源增进机制与资源冲突机制。最后提出港口群管理的建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设立跨行政区划的官方管理与协调机构;建立港口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与分工,实施错位发展;建立港口群内信息数据公共平台与信息共享机制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晨  李诗珍  
为探究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水平,采用2011-2017年荆州港及荆州市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港口物流能力子系统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有序度较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有序发展程度滞后于港口物流能力子系统;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系统的有序度整体不断下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惠园  谢云云  邓国清  裴大菊  张龙俊  
在界定港口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港口资源整合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将物元理论与云理论结合,构建云物元模型对港口资源整合方案进行评价,为消除随机误差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利用Matlab软件产生1 500个云滴计算各指标的等级关联度,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头方案综合效果处于"较好"等级,在整合力度、整合预期效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整合风险较大。该方法可供今后港口资源整合方案评价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丽华  
放眼国内,以宁波港为代表的新一轮港口群整合潮正在悄然兴起,目前国内已有多地提出了明确的港口重组与整合计划。伴随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获得国务院批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津冀港口群一体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津冀港口群区位相近,腹地交叉,岸线资源紧密相连,具有实现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受既有行政分割体制限制,两地港口群协同发展进程缓慢,存在一系列制约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桎梏。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津冀港口群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海区域综合功能开发,实现沿海现代产业合理布局,打造现代化沿海产业带,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从体...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雅山  
津冀港口企业的协同发展应重点放在如何依托资源整合方面,实现核心业务和服务链条的互联互通。本文提出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一体化管理,破解无序竞争难题,另外,以资本市场运作为突破口,创新路径,并提升龙头企业的域内资源整合力,解决港口投资运营主体众多、股权分散难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国蕾  刘云啸  王晓光  
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协同发展,从分析港口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探讨了港口的协同发展机制。鉴于小规模港口的数据不连续性,选取了上海港、连云港、宁波舟山港等9大主要港口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两两比较,定量地分析了上述港口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港口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港口组进一步检验发现,尽管在短期内有一少部分港口存在竞争关系,但从长期来看,港口间均为互补关系。这一结论打破了邻近港口间定为竞争关系这一传统观念,为促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基于此,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可从港口企业定期会晤机制的建立、资本和业务层面的合作、港口联动平台的建立等方面展开合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玲  周桂琴  张廷龙  
为科学评价安徽港口群的协同程度,有效促进安徽港口资源的深度整合,助力长三角港口群的一体化发展,基于耦合理论,构建了港口群的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并对安徽港口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安徽港口群虽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静态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提升到中级协调,但整体协同度不高,正向协调发展的速度有待提升。结合安徽港口现状,提出了推动安徽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芳阳  
以钦州港为例,运用相关性分析,对钦州港口物流业与临港工业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之间存在相对较高的关联度,但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根据分析结果,为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文霞  陈东霞  
本文从企业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分别对企业集群生态位重叠和分离情况下的企业集群协同演化发展进行分析,并构建企业集群生态位资源整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企业集群生态位K-r策略演化曲线,提出企业集群生态位演化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大庆  
港口发展与物流园区的建设密切相关,同时港口的物流战略也对配套物流园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辽宁省6个港口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港口与物流园区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港口与配套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为辽宁省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从而可以提高辽宁港口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的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端  
在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基础上,采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关天经济区的物流资源整合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天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策略,并从政策和人力资源协同两方面给出了关天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协同支持策略,不仅能促进关天经济区的物流资源整合,还能进一步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资源整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和协同学方法,以江西省城市群为例,在对其城市群协同发展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城市群协同演进的非线性微分成因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其系统发展的序参量。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群作为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形成与演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线性关系,具有相关性、非均匀性、不可逆性等;因子模型进一步揭示,对江西省城市群协同演化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是工业化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单位面积的公路通车里程数,它们是城市群形成与演化中的关键动力因子。显然,模拟结果比较符合江西省城市群发展的实际,因此,这种非线性的综合处理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艳  曹晓鑫  戴天乐  
本文基于对联动发展机理的分析,构建了"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元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贡献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八大港口城市在2005-2017年间复合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临港工业经济子系统发展度水平均较低,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港口-临港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八大港口城市三子系统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互动作用关系;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偏低,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宇哲  周晶淼  钟逸雯  迟国泰  
明晰港口城市绿色增长发展机制可为地方政府推动港口城市绿色转型提供参考。本文以地方政府的全局视角,揭示了港口城市绿色增长的增长协同与资源约束的二重机制,建立了一个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量化描述了主观、客观的控制因素作用于自然资本和实体资本以实现港口城市经济福利最大化的绿色增长过程。通过港口城市——唐山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港口城市绿色增长可期的"未来"在于增长协同机制下提高港口城市GDP与港口吞吐能力之间协同的"稳态"水平,港口城市绿色增长的必要前提在于资源约束机制下港口城市海岸线资源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